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台梭利数学货币运用第八册教案

蒙台梭利数学货币运用第八册教案

蒙台梭利数学货币运用第八册教案一、活动名称:《货币运用》二、授课教师:李洋三、活动班级:大大一班四、活动时间:2013年五、活动目标: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在生活中尝试使用人民币,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孩子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养成做事有条不紊的好习惯。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六、活动准备:㈠仿真人民币;商店的布景(商品上都标有价格)。

㈡压岁包两个。

七、活动过程:㈠导入游戏:找朋友。

教师发给每名幼儿1张教具中的仿真人民币,在音乐声中四散走,音乐停,拿着相同面值人民币的幼儿手牵手,围成一个圈。

㈡谈话,揭题。

教师:(师出示压岁包)小朋友们,请猜一猜这是什么?我们再来一起看看里面有什么?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这么多的钱、钞票,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人民币"。

㈢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并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民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你能说出它们是多少吗?㈣集体活动。

①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币",从中取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各一张,将人民币摆成一排,边摆边引导幼儿读出面值。

待幼儿熟悉后,请幼儿闭上眼睛。

教师从中任意拿走一种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睁开眼睛,找一找,哪种面值的人民币不见了。

②感知人民币兑换关系。

提问:100元可以换成几个50元(几个20元、几个10元)?请幼儿举手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100元可以换成2张50元,5张20元或者10张10元。

㈤游戏活动。

①游戏:看谁说得快又准。

教师手里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从中随便抽出一张,让幼儿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②游戏:开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游戏场地,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商店"的游戏。

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的一名幼儿当售货员,另几名幼儿扮演顾客,玩"开商店"的游戏。

买东西时要算清楚自己应该给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的付钱、找零钱。

㈥教师小结:幼儿的收获,并教育幼儿不但要爱护人民币,更要养成节约用钱,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的好习惯。

八、安全教育:幼儿玩滑梯时,教师时刻注意幼儿安全,请幼儿有序排队,不打闹、不推挤。

九、反思: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单独让孩子上超市购物的机会很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

这节课的幼儿园教学就是为了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在简单的幼儿园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功能。

这节课的难点--换钱。

在这次幼儿园活动的时候,我采用了多种幼儿园教学方法。

对于100、50这样的人民币比较熟悉,但对于其他一些面值的钱,孩子们接触的太少了,有些孩子认识时出现了混乱,尤其是2元与2角辨认不清楚。

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

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幼儿都看的很仔细。

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游戏"开商店"让他们感知生活,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幼儿的人数多,有些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

部分幼儿对于买东西的题型缺乏生活经验,甚至有的小朋友对于"营业员应找回多少元?"等理解有些困难,所以课后我重新补充一个"小小超市"这样的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一下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人民币,同时掌握人民币的兑换。

蒙台梭利数学货币运用第八册教案 2活动目标:1.对球体主要特征的初步感知和理解。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球、木珠、CD、戒指、硬币、瓶盖等。

还有他们的照片,笔和记录单。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

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幼交流:弄清楚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比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老师:当你回家的时候,你可以寻找球体中的东西,看看它们能做什么,并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蒙台梭利数学货币运用第八册教案 3活动目标1.积极参与活动,感受视听活动的乐趣。

2、操作课件,学习用">""<"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3、通过课件认识">""<",理解符号含义。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课件、图片活动过程首先引入对话,感知河马嘴的形象。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老师:看,有一只长着大嘴的小河马。

它也是一只贪婪的小河马。

吃东西的时候,它的大嘴总是向很多方向张开。

第二,结合课件,知道河马的大嘴总是朝着大数的方向张开。

1.河马爸爸妈妈送食物,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妈妈来喂它。

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一个盘子里有 *个?一个盘子里有*个?小河马说:我要吃多的那盘,是哪个?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香蕉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

(出示已经学过的=号)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习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教师:"咚咚咚"谁来啦?(小马)小马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幼儿操作电脑)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猫、小鸡。

老师:贪婪的小河马的大嘴巴总是朝很多方向张开。

其实这个大嘴巴巴里里面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根据河马嘴巴,认识理解">""<"符号。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符号。

教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

嘴巴扁扁等于号。

)教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

老师:河马的房子里有这么多食物。

我们来看看,对比一下。

应该使用哪个符号?(展示课件并选择正确的符号)四、农场水果采摘比赛,集体练习符号的使用。

1.幼儿分组进行摘果子比赛。

教师:农场里的果子熟了,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摘果子吗?我们来比赛,在一段音乐中,看看哪一队摘的多?(幼儿操作)2.集体统计比赛结果,练习用数字记录,使用">""<"符号。

教师:用数字记录,读起来可真方便。

刚才你们做的操作卡回到教室后也可以用数字记录一下,再读一读,好吗?活动延伸在区角活动中继续练习">""<"符号的运用操作。

蒙台梭利数学货币运用第八册教案 4一、活动名称:《货币运用》二、授课教师:李洋三、活动班级:大大一班四、活动时间:2013年五、活动目标: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尝试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

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养成做事有条不紊的好习惯。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六、活动准备:㈠仿真人民币;商店的布景(商品上都标有价格)。

㈡压岁包两个。

七、活动过程:㈠导入游戏:找朋友。

教师发给每名幼儿1张教具中的仿真人民币,在音乐声中四散走,音乐停,拿着相同面值人民币的幼儿手牵手,围成一个圈。

㈡谈话,揭题。

教师:(师出示压岁包)小朋友们,请猜一猜这是什么?我们再来一起看看里面有什么?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这么多的钱、钞票,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人民币"。

㈢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并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民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你能说出它们是多少吗?㈣集体活动。

①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币",从中取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各一张,将人民币摆成一排,边摆边引导幼儿读出面值。

待幼儿熟悉后,请幼儿闭上眼睛。

教师从中任意拿走一种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睁开眼睛,找一找,哪种面值的人民币不见了。

②感知人民币兑换关系。

提问:100元可以换成几个50元(几个20元、几个10元)?请幼儿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100元可以换成2个50元、5个20元或10个10元。

㈤游戏活动。

①游戏:看谁说得快又准。

教师手里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从中随便抽出一张,让幼儿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