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评论写作

新闻评论写作

以前的考法其实比较简单,主要就是给你一段当时比较关注的新闻材料,然后根据所给的材料,写一篇符合规范要求的消息和新闻评论。

01年,消息要求400字,评论1200字,给的材料有两段:1,加入WTO,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知的传播,转化,生产。

2,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教改革:大学和政府、社会的关系;大学和教师、学生的关系;大学和大学的关系。

02年,动态消息:标题、导语、主体撰写要规范;适当运用背景材料;300字新闻评论:以提供的材料和拟写的消息为基础,提炼观点;观点要正确、鲜明;论述要有深度、条理要清晰;1000字所给材料:主要是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问题。

其中涉及到保障制度的现状,和社会政治的关系,老龄社会和养老金拖欠的矛盾,养老金拖欠和欠费大户领导的逍遥快活的对比ect 这么些小细点。

03年,是在复试中考的,题目我没有见到,但是师兄们说就是这样的格式。

给的材料是关于姚明的。

也是要写一个消息和一个评论。

04年,复试的考试设置里写的是传播学理论+新闻写作。

我考试的时候是考了3道很正常的传播学理论方面的论述题,第4道就比较新鲜。

考的是让你设计一本杂志的出刊发行。

要求设计出刊名,面向阶层,拟定读者,发刊期,主体风格,刊内栏目设计:栏目名称和主题,发行策略,价格ect,最后还要写个首期发刊词。

总之是需要你想得很仔细,很死脑细胞的。

不过我估计像这样的题型,以后考的机会会少了。

所以综合来看,新闻写作主要还是应该在消息写作和新闻评论上多花功夫。

这个不是考填空题问答题,有个参考书给你,你看好了背好了就可以得高分。

关键在于平日的积累。

对新闻素材的敏感敏锐力,多多看看报纸,新闻杂志,新闻联播,对于现在讨论的比较多的热点问题,自己动手写写。

有几个新闻杂志不错:南风窗,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多看看这些,学习新闻写手们怎么样组织材料提出观点的。

新闻本科的学生可以主要练写,但是跨专业的,我奉劝大家一定还是要找一两本消息写作和新闻评论的教材来看看。

毕竟这是专业性质的写作,不是语文课上的写作文,专业不专业看语言风格看逻辑安排,一眼就能明白(至少老师是看得出来滴:))。

但是这个不是主要矛盾,更重要的还是平时的多看多写多留心,培养对新闻的嗅觉。

:)最后再要提出的一点是,不论怎么写,不论你采取哪种语言风格,行文一定要有逻辑顺序,一定要有自己的鲜明观点和立场(这个针对评论)。

新闻评论写作选择题生活日记 2007-04-21 22:24:41 阅读5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一、单项选择题2001年1.新闻评论的作者要对评论的内容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才能把道理讲得明白晓畅,所以,深入是浅出的A.方法 B.手段 C.前提 D.结果 [ C]2.新闻评论中的感情色彩和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不是生硬地加上去的,而是 A.作者感情自然的流露 B.作者政治觉悟的表现C.以理服人精神的体现 D.表现了评论的战斗性 [A ]3.评论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为了A.掌握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术语 B.增加知识C.便于在文章中引用 D.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D ]4.述评写作的特点之一是即事明理,所以讲道理要A.实事求是 B.观点鲜明C.缘事而发,注重分析 D.有丰富的材料 [ C]5.述评的基本特点之一是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述的作用是A.服务于评,选用事实材料受观点的统率B.述的材料要典型C.提供大量的事实材料D.提供的事实要点面结合 [ A]6.杂文要求简短精粹,简短是指形式,更重要的还在于A.有爱憎分明的态度 B.要有形象性C.善于运用幽默讽刺的笔法 D.言之有物,内容精辟 [ D]7.新闻评论的立论,指的是一篇评论的A.中心思想 B.主要论断 C.具体题目 D.重要建议[B ]8.论点是评论的A.基础 B.灵魂 C.要素 D.见解 [B ]9.数据是一种确凿有力能体现事实总和的A.旁证 B.客观事实 C.论据 D.要素 [C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是A.梁启超 B.于右任 C.王韬 D.张季鸾 [ C]11.新闻评论的立论贵在善抓A.矛盾 B.苗头 C.由头 D.事实 [A ]12.作为小言论的精品,除了要具有新闻性这一基本特性而外,还应具有另一个特性,即A.生动性 B.形象感 C.文学性 D.理论性 [B ]13.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简短的A.编辑部评论 B.编者评论C.个人评论 D.权威性评论 [B ]14.评论的主体(也称中间部分)是支撑全文的主干,在评论中称为A.立论 B.论点 C.正文 D.本论 [D ]15.评论的结构主要是指评论各组成部分的总体设计与谋划,具体表现为 A.精心选择由头和论据 B.提炼评论的中心论点C.合理安排观点和材料 D.酝酿论题,制作标题 [C ]16.配合新闻报道发表的短评,其论点要力求A.概括报道的所有事实 B.明确可信C.从报道中来又高于报道 D.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C ]17.与新闻标题相比,评论标题的特点之一是A.经常使用复合式标题 B.采用叙述、描写的手法C.题义丰富、句式完整 D.简短明了、句式灵活 [D ]18.与新闻评论标题“意向鲜明”相悖的做法之一是A.表述拖沓 B.篇幅冗长 C.令人费解 D.词语哕嗦[C ]19.广播评论要在篇幅短小的条件下,同时做到内容充实和容易听知,写作(制作)中应力求A.省文 B.淡化说理 C.少摆事实 D.省意 [ D]20.在电视评论的符号系统中,有一种符号离不开所表现的事物,这种符号是A.再现事物现状及现场的画面 B.同期声C.解说词 D.表现访谈过程的画面 [D ]2002年1、作为一门科学,新闻评论有很强的政治性和A.理论性 B。

形象性 C。

群众性 D。

实践性 [ D]2、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既要求有现实的针对性,又要求A.有强烈的时效形 B。

有理论色彩C.多报道新闻事实 D。

能吸群众 [ ]3、选择重要的新闻事实作为评论对象,有助于增强新闻评论的A.思想性 B。

引导力 C。

新闻性 D。

说服力 [ ]4、新闻评论的立论是决定评论成优劣的关键,它是经过思考酝酿而形并提出的A。

论据 B。

方法 C。

论断 D。

决心 [ ]5、评论标题的功能之一是概括论题范围,既让受众提过标题清晰地了解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A.所要使用的论据 B。

所要表明的态度C.所要阐发的观点 D。

所要议论的问题 [ ]6、在一篇评论中,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据是材料,是A.基础 B。

前提 C。

根据 D。

实际 [ ]7、演绎式结构方式比较符合A.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B。

人们日常的说理习惯C.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 D。

对复杂问题的认识需求 [ ] 8、对评论内容有深刻的研究和理解,才能写的深入浅出。

所以深入是浅出的A.方法 B。

手段 C。

结果 D。

前提 [ ]9、新闻评论工作者提高素质和修养,既要志存高远,又要A.不怕困难 B。

脚踏实地 C。

提高觉悟 D。

有理想 [ ]10、评论工作者提高政治觉悟,最根本的目的是A.积累丰富的知识B.提高业务水平C.熟悉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 11`、新闻媒介只有精心地写作社论,才能发挥其重要的、正确的A.教育功能 B。

导向功能 C。

解惑功能 D。

警示功能 [ ]12、作为按媒介划分的新闻评论类型,广播评论是A.广播电台播出的评论 B。

以电台名义播出的评论C.按广播传播特点制作、播出的评论 D。

由播音员播出的评论 [ ] 13、电视评论同其他媒介的新闻评论的区别是它在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时,主要运用A.访谈方式 B。

同期声 C。

画面和声音 D。

图象 [ ]14、短评的生动灵活包括说理议论生动引人、结构方式灵活多样和A.文风不拘一格 B。

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C.可以配合报道而发,也可以独立成篇 D。

语言文字生动活泼 [ ]15、与其他评论文体相比,编者按语除篇幅短小外,最突出的特征表现在A.广泛的群众性 B。

显著的时效形C.鲜明的政治性 D。

很浓的依附性 [ ]16、专栏小言论的新闻性突出表现在政论因素和新闻性事实的A.结合 B。

配合 C。

相互融合 D。

巧合 [ ]17、为了增强说服力,述评选择事实尽可能注意A.点面结合 B。

多介绍典型C。

多报道面上的情况 D。

材料多多益善 [ ]18、杂文的战斗性,要求作者A.有爱憎分明的立场和态度 B。

善于画龙点睛 C.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D。

善于用形象说理 [ ] 19、广播评论讲究摆事实、讲道理,目的在于帮助听众通过事实更好地理解道理,因此要求尽量选用A.典型、具体、群众熟悉的事实 B。

新鲜、奇特、独一无二的事实C.情节离奇、细节微妙的事实 D。

特殊的数字 [ ] 20、为协调声音和画面的关系,电视评论广泛调动各种手段,但经常发挥主导作用的则是A.记者现场解说 B。

访谈同期声C.解说词 D。

采访中的提问、追问2003年1、新闻评论的表态作用,可以对某些问题A 造成声势B 扩大社会影响C 形成舆论压力D 增强宣传效果2、邹韬奋的“小言论”总是就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发言,有很强的A 形象性B 理论性C 科学精神D 群众性3、***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A 不善于讲道理B 由于新闻不真实C 党和人民之祸D 不实事求是4、新闻评论的选题、立论是否具有针对性是评论一篇新闻评论优拙的最重要的A 标准B 标志C 条件D 方面5、新闻评论的立论角度指的就是A 立论思路B 立论的针对性C 立论的导向D 立论的依据6、为了使评论发挥较好的宣传功能,就要有独到的论点,同时,为了说明论点,还得善于挑选和运用最有说服力的A 材料B 素材C 论据D 事实7、评论的结构原则包括: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和A 从不同媒介的特点出发B 从不同体裁要求和作者特点出发C 从社会实际情况 D 从一个时期的宣传重点出发8、新闻评论的文采,主要指A 结构问题B 文风问题C 立场问题D 形象问题9、评论工作者加强政策观念,是为了A 准确地宣传政策B 增加有关政策的知识C 不犯政策性错误D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10、辛亥革命前夕,有一份报纸常常就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撰写社论,其新闻性、思想水平和写作技巧居当时报界之首。

这份报是A 民报B 民立报C 神州日报D 中华民报11、配合新闻报道发表的短评,要想些得短而深,常用的做法是A 引入新的论据,并加以议论B 紧扣新闻报道,一事一议C 复述报道,进行表态 D 联系现实,借题发挥12、文中按语与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之间既相互配合,又A 相对独立B 相互影响C 相互融合D 相互补充13、80年代初出现于人民日报而且影响广泛的小言论专栏是A 今日谈B 虚实谈C 大家谈D 纵横谈14、赞誉式专栏言论哟啊富有生命力就要加强赞誉的A 针对性B 目的性C 前瞻性D 准确性15、述评中评和述的关系,述是评的基础,评是A 对事实的综合B 说理议论C 述的目的D 作者的观点16、与新闻报道的标准相比,新闻批评标题的结构较为简单,多为A 归纳型结构B 单一型结构C 复合型结构D 对比型结构17、杂文的形象说理,常见的方法之一是运用比喻,其关键在于A 用得巧妙而贴切B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C 形象要有感情色彩D 形象要生动18、广播评论同广播消息、广播通讯等广播新闻体裁的区别在于A 具有强烈新闻性B 具有浓厚交流感C 具有面对面交谈的特点D 具有政论性特征19、电视评论的社会功能,归根到底就是A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B 揭露社会丑恶现象C 传达方针政策精神D 化解社会矛盾20、在电视评论的各种表现特点中,最基本或处于基础地位的特点是A 以视为主B 双线互补C 双向交流D 声画兼备2004年1.和一般论说文比较,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包括新闻性、政治性和( C )A.社会性B.理论性C.群众性D.艺术性2.新闻评论的文字要简洁,但不能为了简短而滥用( C )A.词汇B.比喻C.简称D.方言土语3.评论工作者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最根本的目的是( C )A.提高业务水平和写作能力B.积累丰富的知识C.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D.培养严谨细致的作风4.邹韬奋一生所表现的精神为后人敬仰,他之所以感人,就是因其(B )A.撰写了几百万字的评论和通迅B.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C.全身心陶醉在事业里面D.以犀利的文笔,竖旗文坛5.述评写作夹叙夹议的关键是( D )A.既有观点,又有材料B.评和述不分先后C.摆事实、讲道理D.评和述有机结合,事理交融6.杂文是一种特殊的政论,即( C )A.尖锐泼辣的政论B.针砭时弊的政论C.文艺性的政论D.短小精悍的政论7.只有精心写作社论才能发挥其重要的和正确的( D )A.批评功能 B.警示功能C.表态功能 D.导向功能8.写评论进行调查研究务必坚持一个重要原则,即( B )A.一分为二 B.实事求是C.反对主观主义D.反对经验主义9.新闻评论说理论述的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 A )A.论据和论点的结合B.调查和研究的结合C.严肃和生动的结合D.褒和贬的结合10.论辩交锋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 A )A.说理方法 B.斗争方法C.批判方法 D.战斗方法11.马克思在他创办并担任主编的《新莱茵报》上,十分重视撰写( B )A.通讯B.社论C.消息D.述评12.论坛评论贵在富有( C )A.论辩色彩 B.文采C.理论色彩 D.生动性13.就报道配写短评,贵在( A )A.画龙点睛 B.叙议结合C.语言生动 D.篇幅短小14.与其他体载的新闻评论比较,编者按语最突出的特点是( C )A.时效性强 B.群众性强C.依附性强 D.指导性强15.演绎式结构通常的表现方式为( D )A.从材料到观点B.逐层分析议论C.对论点分别论证D.先结论后分论16.评论拟题方式中的回环法,可以使标题中的词语( A )A.首尾呼应 B.回味无穷C.词约意丰 D.意向鲜明17.广播谈话是一种谈话体评论,它区别于其他广播评论形式的基本特点是( B )A.面对面交谈B.类交流C.直接对话 D.热线沟通18.音响在录音评论中主要用于表现( C )A.论点B.论证过程C.论据D.现场情景19.在中央电视台开办的评论栏目中,有一个栏目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