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化学试卷八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1.HArF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氩化合物,其分子的比例模型如图所示,在HArF中氟为-l价,氩为0价,其水溶液显强酸性,酸性与盐酸相当。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化学反应B.HAlF为极性分子C.ArF-具有较强的氧化性D.向HArF溶液中加入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2.对下列实验装置叙述错误的是()A.图1:该装置不能制取并收集到干燥纯净的NH3B.图2: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A或B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C.图3:白色固体先变黄色,最后变成黑色,可以得出AgI溶解度小于Ag2SD.图4:可以验证碳酸酸性强于硅酸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溶液中: K+、H+、I-、Cr2O72-B.使pH试纸显深蓝色的溶液中:Cu2+、Na+、CH3COOH、Cl-C.含Na2S 的水溶液中:K+、H2S 、NH4+、SO42-D.水电离的H+浓度为1×10-3mol/L的溶液中:Cl-、Al3+、NH4+、Na+4.最近,各国科学家联合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在常压下将二氧化碳与氢气混合转化为甲烷。
在VL容器中进行该转化,相关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101KPa 、12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B .断裂lmolC=O 、2molH —H 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2molC —H 、2molO —H 所释放的能量C .300℃时,从反应开始达到平衡的这段时间,化学反应速率D .其它条件不变,减小容器体积,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不变 5.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编号仪器 药品 实验目的 A 托盘天平(带砝码)、胶头滴管、量筒、烧杯、约匙、玻璃棒NaCl 固体、蒸馏水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 溶液 B 分液漏斗、烧瓶、锥形瓶、 导管及橡皮塞盐酸、大理石、碳酸钠溶液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C 酸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夹) 已知浓度的盐酸、待测NaOH 溶液 测定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D 烧杯、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 待提纯的A1C13溶液、NaOH 溶液提纯混有MgC12杂质的AlCl 3溶液6.已知25℃时:① NH 4+ (aq)+OH -(aq)=NH 3·H 2O(aq) ΔH=a kJ ·mol -1② NH 4+ (aq)+H 2O(1) NH 3·H 2O(aq)十H +(aq) ΔH=bkJ ·mol -1向20mL0.1mol/L 氨水中逐滴加入0.1mol/L 盐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水电离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 2O(1) H +(aq)+OH -(aq) ΔH=(a-b)KJ/molB .当滴入10mL 盐酸时,溶液中:c(NH 4+)+c(NH 3·H 2O)=2c(Cl -)C .随着盐酸的逐滴加入,水电离的c(OH -)总是逐渐减小D .当滴入20 mL 盐酸时,溶液中:c(Cl -)>c(NH 4+)>c(OH -)>c(H +)7.已知碳酸的电离常数:K 1=4 .4×l0-7,K 2=4 .7×l0-11。
HCO 3-的水解常数Kh 2=2.27 ×l0-8,CO 32-的水解常数Khl=2.12×l0-4。
现将0 2mol/L 的KHCO 3溶液与0.1mol/L 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性233H CO HCO ->,碱性233()()c HCO c CO -->B .233()()()c HCO c Na c CO -+-==C .233()()()()2()c H c Na c OH c HCO c CO ++---+=++D .22333()()()()c K c H CO c HCO c CO +--=++第II 卷(非选择题)8.(13分)由乙烯和其它无机原料合成环状酯E 和高分子化合物H 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结构简式:A F C(2)反应类型:X 、Y(3)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A→BG→H(4)若环状酯E 在NaOH 溶液中共热,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W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W 的原子半径比X 的 (填“大”或“小”)。
(2)Z 的第一电离能比W 的 (填“大”或“小”); XY 2由固态变为气态所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是 ;氢元素、X 、Y 的原子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写出其中一种能形成同种分子间氢键的物质名称 。
(3)振荡下,向Z 单质与盐酸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直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W 的单质与氢氟酸反应生成两种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在25℃、101Kpa 下,已知13.5g 的Z 固体单质在Y 2气体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放热419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10.(10分)MnO 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MnO 2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MnO 2(含有较多的MnO 和MnCO 3)样品转化为纯MnO 2实验,其流程如下: 乙烯 Br 2/CCl 4 A NaOH 溶液 △ B C +O 2 O 2 NaOH 醇△ F +HCl 催化剂、△G 属(Y)反应 一定条件下 H(1)第①步加稀H2SO4时,粗MnO2样品中的(写化学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ClO3-+ = MnO2+ Cl2↑+。
(3)第③步蒸发操作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已知蒸发得到的固体中有NaClO3和NaOH,则一定还有含有(写化学式)。
11.(10分)有三份不同质量的铁粉样品①②③,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取一份样品分别与含有0.8molHNO3的稀硝酸反应,反应后硝酸和铁均无剩余,且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甲取样品①,反应后的溶液中铁只以Fe3+离子的形式存在,则样品①的质量为 g。
(2)乙取样品②,反应后的溶液中既含有Fe3+、又含有Fe2+离子,则样品②的质量(设为ag)范围是。
(3)丙取样品③,将其慢慢加入到稀硝酸中,并不断搅拌,反应过程中溶液里Fe3+、Fe2+、NO3—三种离子中的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则该曲线表示的是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请你在此图中再画出另外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
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A、稀有气体原子结构均达到稳定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的条件下仍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正确;B、由比例模型可知HArF为直线型极性分子,正确;X、ArF-中Ar为0价、F为-1价,无强氧化性,错误;D、由题意知HArF为强酸,可拆成离子形式,正确。
考点:考查基本概念(分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
2.C【解析】试题分析:A、氨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B、接在A处为外加电流的保护法,锌腐蚀保护铁,接在B处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沉淀的转化虽然是朝着溶解度小的方向转化,但需要在离子浓度相同的前提条件下;D、强酸制弱酸,可以证明。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3.D【解析】试题分析:A、Cr2O72-有颜色,错误;B、该溶液为碱性,CH3COOH不能共存;C、S2-与H2S反应生成HS-,错误;D、该组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共存。
考点:考查有条件的离子共存问题。
4.A【解析】试题分析:A、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O2(g)+4H2(g) CH4(g)+2H2O(g),120℃,水为气态,可知表达式错误;B、由图可知,该反应放热,故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小于放出的总能量,正确;C、速率的计算式,正确;D、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减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问题。
5.A【解析】试题分析:B、盐酸不是含氧酸,缺少硅酸钠,故不能达到目的;C、缺少锥形瓶,指示剂等,错误;D、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氯化铝转化为偏铝酸根,通过过滤可以分离,但缺盐酸,使其复原,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础,涉及实验设计、基本操作、物质分离提纯等。
6.B【解析】试题分析:A、目标反应等于②-①,故ΔH=(b-a)KJ/mol,错误;B、该等式为物料守恒,n(NH4+)+n(NH3·H2O)=0.02L×0.1mol/L=0.002mol;n(Cl-)=0.01L×0.1mol/L=0.001mol,正确;C、溶液由碱性逐渐变为酸性,水电离的氢氧根先增大后减小,错误;D、加入20mL,恰好完全反应为NH4Cl 溶液,只考虑水解,呈酸性,错误。
考点:考查电解质溶液,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及盐类水解,盖斯定律的应用等。
7.D【解析】试题分析:两溶液混合后,为等浓度HCO3-和CO32-的混合物。
A、第一级电离大于第二级电离,故酸性H2CO3>HCO3-,CO32-的水解大于HCO3-的水解,故碱性CO32->HCO3-;B、等浓度HCO3-和CO32-的水解大于电离,故c(HCO3-)>c(CO32-),错误;C、电荷守恒,但溶液中还 K+,错误;D、物料守恒。
考点:考查电解质溶液,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
8.(1)A:CH2BrCH2Br F:CH≡CH, C:OHC—CHO(每空1分)(2)X:酯化反应 Y:加聚反应(3)A→B:G→H:【解析】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即A的结构简式为CH2BrCH2Br。
A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F,则F是乙炔。
乙炔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则G是CH2=CHCl。
G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H,则H是聚氯乙烯。
A也能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B,则B是乙二醇。
乙二醇氧化生成C,则C是乙二醛。
乙二醛继续被氧化生成乙二酸。
乙二酸和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环酯E。
9.(1)三ⅣA 大(2)小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甲醛(甲酸)(3)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最后变无色溶液 Si+4HF=SiF4↑+2H2↑(4)4Al(s)+3O2(g)= 2Al2O3(s) ΔH=-3352 kJ/mol【解析】X的最高价氧化对应的水化物为H2XO3,可以确定X为+4价,故可能为C、Si;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为O,Z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1,为Al;W质子数为28-14=14为Si,故综上有X、Y、Z、W分别为C、O、Al、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