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

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


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 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上休 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 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 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 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 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 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 有十二圆。祖乙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 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 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 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 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元。
公历四月五日:清明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清明节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 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
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
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
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
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
据说,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汨 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 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 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 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 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 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 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 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 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 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 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 舟与纪念屈原相关。
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
天。
春节的传说
一、年兽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 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 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 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 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 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 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 屋内独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 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 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 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 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 的乡亲们为庆贺右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 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 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 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 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元宵习俗
1.张灯结彩
2.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 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如今每逢元宵节, 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 洋的,平平安安的。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
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 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
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
父慈子孝,母良妻贤,人们在鞭
炮声中,在锣鼓声中,在欢笑声 中,享受着人间温暖。
新年的诗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 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 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7、春饼 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 要卷菜而食。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
春饼皮和配菜
裹好配菜的春饼
春节的意义
人们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华
儿女,而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 有春节。春节不仅是中国的春节,
也是世界的春节。
春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 的节日,而人特别是中国人最看 重家庭和亲情。 四处漂流的人们,过春节时一般 都要回家,父子两代,祖孙三代, 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个躬,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
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
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 此得名“白露”。
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
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
热季。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春节的食俗
1、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在农村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 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 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
2、腊八粥
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农历12月初八)这一天,不论富人还是穷 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
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
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 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中国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春节的简介
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公历(阳历)1月1日 为“元旦”,称农历(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 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
3.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 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5.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 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舞 狮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 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 当引狮人。
的序幕。“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吃了腊八饭,就把 年来办”。腊八节后,春节将至,人们便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 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3、年夜饭 大年三十晚上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 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
4、年糕 春节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 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 有红龟糕。
蒸年糕 煮年糕
炒年糕
5、饺子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 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 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 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