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1届高中化学高三步步高一轮复习资料第一章 专项提能特训1
2021届高中化学高三步步高一轮复习资料第一章 专项提能特训1
1234 5678
(2)判断试剂①已过量的方法是:__静__置__,__向__上__层__清__液__中__滴__加__少__量__B_a_C_l_2_溶__液__,__ _没__有__白__色__沉__淀__产__生__,__说__明__B_a_C__l2_溶__液__已__过__量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入试剂②的作用:_B_a_C_l_2_+__N_a_2_C_O_3_=_=_=_2_N__a_C_l+__B__a_C_O_3_↓_ 、 _C_a_C_l_2+__N__a_2C__O_3_=_=_=_2_N__aC__l+__C__a_C_O_3_↓__。 (4)操作①是利用半透膜进行分离提纯,操作①的实验结果:淀粉__不__能___(填 “能”或“不能”,下同)透过半透膜;SO24-_能___透过半透膜。
1234 5678
解析 由实验流程可知,粗盐溶解后,可先加NaOH除去MgCl2,再加BaCl2 除 去Na2SO4,然 后加 Na2CO3除 去CaCl2及 过量的 BaCl2 ,且Na2CO3 一定 在 BaCl2之后加入,过滤后,滤液中加盐酸,最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固体。 粗盐 —溶—解→—试—剂—①→—试—剂—②→—试—剂—③→—过—滤→ 滤液 —盐—酸→—→ 氯化钠固体
试剂Ⅰ不能为 Ba(NO3)2 溶液,否则会引入难以除去的 NO- 3 ,B 项错误; 图示中的2次过滤操作可以合并为1次,D项错误。
1234 5678
6.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可制备1-丁醇。为提纯含少量正丁醛杂质的1-丁醇,现设计 如下路线:
已知:①正丁醛与饱和NaHSO3溶液反应可生成沉淀; ②乙醚的沸点是34 ℃,难溶于水,与1-丁醇互溶;
1234 5678
2.(2016·上海,16)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 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
解析 KNO3中混有NaCl应提纯KNO3,将它们都溶于水,并降温结晶。因为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 显变化。则有,操作Ⅰ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 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操作Ⅲ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KNO3结晶析出, 过滤,洗涤,干燥即得KNO3晶体。故选C。
√B.操作②为结晶
D.试剂④为稀HNO3
1234 5678
解析 根据题意,可用 Ba(OH)2 溶液除去 SO24-、NH+4 和 HCO3-,NH3·H2O 通过加热除去,操作②为加热;
选择试剂 ① Na2CO3溶液 ④
实验操作 ②
③
加热
过量的 Ba2+用 Na2CO3 溶液除去,过滤除去沉淀,滤液中过量的 OH-和 CO23- 用硝酸除去,则操作③为过滤,试剂④为稀 HNO3。
1234 5678
解析 结合流程图可知,实验过程中先将样品溶于水,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试 剂Ⅰ(BaCl2 溶液),使 SO24-、CO23-分别生成 BaSO4、BaCO3 沉淀,过滤后再向滤 液中加入试剂Ⅱ(K2CO3 溶液),以除去引入的 Ba2+,过滤除去生成的 BaCO3 沉淀 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Ⅲ(盐酸),以除去引入的 CO23-,最后加热蒸干 Q 可得纯净 的 KCl 晶体。起始时滤液中含有 K2CO3,由于 CO23-水解而使滤液呈碱性,A 项 错误;
1234 5678
8.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 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 ℃, 热稳定性差,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已知:乙醚沸点为35 ℃,从青蒿中提 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 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如图所示: (1)对青蒿进行干燥破碎的目的是 _增__大__青__蒿__素__与__乙__醚__的__接__触__面__积__,_ _提__高__青__蒿__素__的__浸__出__率__。 (2)操作Ⅰ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_漏__斗__、__玻__璃__棒__,操作Ⅱ的名称是_蒸__馏__。
1234 5678
7.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CaCl2溶液和淀粉胶体,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从中 提纯出NaCl晶体。相应的实验过程如图:
(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试剂①_B__a_C_l_2溶__液___;试剂③_盐__酸___。
1234 5678
解析 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操作①为渗析,除去Na2SO4、CaCl2,可分别加 入BaCl2、Na2CO3,则试剂①为BaCl2溶液,操作②为过滤,沉淀A为硫酸钡, 试剂②为Na2CO3溶液,操作③为过滤,沉淀B为CaCO3和BaCO3,试剂③为盐酸, 加入盐酸可除去过量的Na2CO3,最后蒸发结晶可得到NaCl晶体。
1234 5678
(3)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是__B__(填字母)。
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1234 Leabharlann 678大一轮复习讲义大一轮复习讲义
1.(2020·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检测)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 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实验方案: 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
选择试剂 ① Na2CO3溶液 ④
实验操作 ②
③
加热
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A.试剂①为Ba(OH)2溶液 C.操作③为过滤
1234 5678
3.(2020·广东茂名五大联盟学校联考)某同学查阅教材得知,普通锌锰电池筒内 的无机物主要为MnO2、NH4Cl、ZnCl2等。他在探究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并 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操作①中玻璃棒能加快固体溶解 B.操作②为过滤,得到的滤液显酸性
√ C.操作③盛放滤渣的仪器是坩埚
D.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滤渣中的杂质
1234 5678
解析 操作①中玻璃棒搅拌起到加速溶解的作用,A项正确;
操作②得到的滤液中含有NH4Cl、ZnCl2,溶液呈酸性,B项正确; 操作③是在坩埚内灼烧滤渣,C项正确; 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灼烧后的滤渣能加快过 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证明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所以操作④的目的 不是除去滤渣中的杂质,D项错误。
1234 5678
5.某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 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滤液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起始滤液的pH=7 B.试剂Ⅰ为Ba(NO3)2溶液
√C.步骤②中加入试剂Ⅱ的目的是除去Ba2+
D.图示步骤中必须要经过2次过滤操作
1234 5678
4.除去粗盐中的杂质MgCl2、CaCl2和Na2SO4,过程如下: 粗盐 —溶—解→—试—剂—①→—试—剂—②→—试—剂—③→—过—滤→ 滤液 —盐—酸→—→ 氯化钠固体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试剂①②③分别是NaOH、Na2CO3、BaCl2
B.除去Ca2+的主要反应:Ca2++CO23- ===CaCO3↓ C.检验 SO24-是否除净的方法:取适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D.加稀盐酸调节pH后,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NaCl固体
③1-丁醇的沸点是118 ℃。则操作1~4分别是
A.萃取、过滤、蒸馏、蒸馏
B.过滤、分液、蒸馏、萃取
C.过滤、蒸馏、过滤、蒸馏
√D.过滤、分液、过滤、蒸馏
1234 5678
解析 由流程可知,向粗品中加饱和NaHSO3溶液生成沉淀,不溶物与液体 分离,则操作1为过滤;对滤液萃取后分液得到乙醚和1-丁醇,操作2为分液; 有机层中加固体干燥剂,除去水,操作3为过滤;最后利用乙醚和1-丁醇的沸 点不同进行分离,则操作4为蒸馏,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