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译中的停顿原因及应对策略

口译中的停顿原因及应对策略

英语专业口译课程设计专业班级:英语081学生:秦燕学号:19号指导教师:蔡进宝口译过程中口译停顿现象的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摘要:【研究的实质内容】本次研究译员口译过程中到底有哪些不同类型的顿停?哪些主要因素导致停顿?又有哪些方案可以解决这些停顿问题?【开展的原因即目的】本次研究即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本研究从英语和汉语的口译活动中,力图揭示这一特定的双语切换活动中存在的一般停顿问题及其原因和解决方案,为现有的言语产出提供新具体的应对策略,最终帮助口译人员提高水平。

What a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he stop of interpreters’voice in interpretation process ?how many? What are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this halt? And what strategies can solve these problems of stop? The study attempt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Th e study focused on interpreting from English and Chinese activities in an attempt to reveal the specific switching activities exist in bilingual general paus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and solutions for existing speech output to provide a new concrete coping strategies, and ultimately help raise the level of interpreters.关键词:英语口译停顿停顿原因解决方法1 . 有关外语口译停顿的研究【研究的现状】关于外语口译停顿的研究不少。

Raupach(1980)从时间量化。

的角度分析停顿,将句内或者句间0.3秒以及更长的时间间隙界定为停顿;此外,他还从语速(speech rate)、发声时间比率(production time ratio)、平均语流长度(mean length of run)、起音速度(articulation rate)、平均停顿时长(mean length of pausing)等具体可操作指标考察停顿。

这5个指标后来为许多外语流利性研究者所借鉴(Mehnert 1998;Ortega 1999;Freed 2000:243—265;1washita et a1.2008)。

除了从时间视角分析停顿之外,还有不少研究是从说话人的认知角度进行的。

具体地说,就是从外语学习者外语水平发展的动态角度分析流利,积极地看待停顿现象,把停顿看作是说话人采用言语策略或者有意识地监控和纠正自己的言语行为的结(Wheeldon&Levelt1995),并且把停顿视为外语知识表征状态不全面以及语言使用能力没有达到自动性程度的体现(Kormos 2006:40—44,156—162)。

此外,Petite(2005)首次利用同声传译语料库中译员修正口译产出的语料探讨了口译活动的修正机制。

2 . 言语产出过程中的停顿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策略停顿通常被看作考察外语流利性以及流利性是否提高的一个参考指数。

停顿的频次和长短常常被看成是言语流利和非流利界定的量化标准。

停顿本身是个时间概念,但是,停顿及其长短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既有语言因素,也有非语言因素和技巧因素。

2 .1 语言因素语言因素主要包括语音表达、音位因素 (重读、节奏、音律和整个语音曲拱形状的形成 )的正确使用 (Roelofs 2003)、词汇提取和选择、词汇形态的变化方式和选择句法结构的选择和调整(Poulisse 1999;M eijer & Fox 2003)等诸多方面。

这些都是口译活动进行的基础,这能够让口译者听懂对方在说什么,才能从深层次理解信息,才能分析和记忆信息,最终顺利进行口译活动,这就是口译者的听辨能力。

a.注重语音的练习语音错误主要表现在元音发得不够饱满或发错,除此之外,还有存在诸如鼻音和非鼻音不分、清浊辅音混淆、增音、减音等发音问题,在此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尽管不影响笔译和应试考试,但是却会让口译员在口译时心里底气不足,而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就可能会在口译过程中出现紧张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从而产生大量长时间的停顿,影响产出语言的效果。

因为不管你的翻译有多到位,如果你的发音不清不楚的话,你的听众也不知道你在讲什么,这就会让你怀疑你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出现功亏一篑的“杯具”。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建议平时要注重练习自己的发音,多模仿录音带的发音,多看英美原声原字幕的电影,比较和模仿不同地区人的发音和语调。

还可以把自己的音给录下来,然后在跟原音相对比,找出差异,自己应该怎么修正,如果你去试了,你会发现这个方法能带给你很大的提升,效果是相当好的。

b.句型练习法这当然也要求口译员必须在平时打好英语基本功,诸如语法和词汇,头脑中要建立一个比较大的词汇库。

估计这一点是所有学外语的人都熟视无睹的,所有在此我就不必多说了。

但是在此,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打口语和口译基础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句型练习法。

句型练习就是将那些英语对话中最常用的语句单独拿出来读,最终要达到滚瓜烂熟,脱口而出的地步,就像说母语一样。

比如说,“would you please···”等常用句型。

2 .2 非语言因素就特定言语活动而言,非语言因素可能包括说话人对话题的熟稔程度不高、因为对交际场景和背景文化的陌生而出现心理紧张并由此导致说话的犹豫迟疑、因为对说话内容的不确定或把握不准而导致的回复、修改、重述、修正错误等等(Fulcher 2003)。

a.充分准备对于这类的问题,译者就得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preparation),就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在进行某一任务时,务必先对症下药,把所有要表达的内容搞清楚和熟悉,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流利性,会倍增你的自信心。

在之前的准备时,根据要进行口译活动的场合,假象设计一些对话和场景去准备。

b.如何发挥思维优势?思维,是外语学习,乃至任何学习的一大问题,很多问题都可以从思维上得到解释。

如果口译过程主要是依靠记忆而非思维,那么口译的效率就很低。

一个注意被动记忆信息口译者的效率要比动用思维的口译者低出很多。

因为人脑的短时记忆容量是很小的,保存时间短,在几分钟内事装不下多少内容的,这样就会出现听到后面忘了前面讲了什么。

那到底怎么发挥思维优势呢?对此问题,我觉得首先,作为译员,得明白各种各样的逻辑关系,抓住说话者各个信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抓住所听到信息的关键点(point)。

这也就是对所听信息的微加工。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大脑的压力,而且做到有条不紊。

c.如何排除不利因素往往会遇到很多英语能力、语速、口音一外的干扰因素,如心慌意乱、措手不及、紧张焦虑等,这现象属于心理因素,对于经验不是很足的译者来说干扰很大,经常会使一些平时振振有词的人关键的时候结结巴巴,脑子一片空白,完全忘记了自己听到了什么,甚至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意思到这种现象是相当正常的,而且得对此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把它看成一种正常现象,应该跟对方说“pardon?”或者“sorry,I did not catch you.”之类的话让对方重复或解释,以次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增加适应性。

像这种情况其实只要越过一次障碍,往往就可以在以后的场合更加自如了。

显然,尽可能多参加公共场合的交流就很有帮助。

2.3口译活动中技巧问题。

这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徐海明(汉英交替传译活动中的口译停顿现象实证研究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译员常常在整理口译内容时出现较长的停顿时间,其中以寻找和解读笔记内容所耗时间最长,也就是说,因为寻找表述内容问题,导致了主要停顿。

其次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和相应的外语表达导致了较长停顿。

再次是把笔记内容和大脑所记内容合并起来所致停顿较长。

这些类型的停顿显然与译员的笔记能力和经验不足有关,亦与译员接受训练时间较短有关。

所以译员要多多积累笔记记录的方法,以及一定要注意笔记与大脑信息储存的联系。

3 . 结论给我们的教学启示则是:口译活动中的听辨和靠思维记忆化能力训练仍然应该成为口译者平时训练的核心内容,同时应注意笔记及其与记忆的联系。

没有了内容,整个口译活动无从开展。

而且,这样的停顿往往会给听众留下译员能力不足甚至不能胜任的糟糕印象,一开始就因为内容停顿甚至“卡壳”,给译员自己的心理也会造成阴影,严重影响下一步口译的顺利进行。

最后,尽管本文也还有不详尽之处,但愿能对学习口译的人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1】刁洪.2011.同声传译中口译停顿现象[J].宜宾学院学报.2011第1期.【2】宁洪. 2010.高级口译教程(第三版).上海外语出版社.【3】Raupach,M.1980.Temporal variables in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speech production[c]∥H.D.Dechert&M. Raupach.Temporal Variables in Speech.New York..Mouton.【4】Richards,K.2003.Qualitative in TESOL[M].MacMillan Palgrave.【5】唐爱燕. 2011.英语专业学生汉英口译考试失误的因素及对策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J].科技信息第三期.【6】徐海明.2010.汉英交替传译活动中的口译停顿现象实证研究——以国际会议职业口译受训译员为例 [J]. 外语研究:总119期.【7】杨桂红.2006.英语口语学习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北京线装书局.结尾答谢词:回顾四年的大学生活,我多么庆幸自己能碰上这么好的老师。

我的指导老师蔡进宝,学识渊博,教学有方,特有亲和力,打心底里庆幸自己能碰上她这样的好老师。

他对我英语口语及口译成长的关心和帮助,使我终生受益。

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学到的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在此,对他表示我最真诚的感谢!蔡老师自己的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一直耐心地指导我们口译课程,从论文到课程设计,每一步都充满了老师对学生的深深关心和他无穷的智慧。

借此机会,向她表示我衷心的感谢,谢谢您——蔡老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