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2017-2018学年下学期开学调研初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2018年的第一场雪,是冬神最kāng慨的馈赠。
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xuàn耀自己曼妙的身姿,它让少女清澈的双眸更加明媚动人,它让少男纯真的脸庞更加神cǎi奕奕,它于无声处孕育着下一个péng勃的春天。
2.下面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是(2分)()A、应和.(hé) 风筝.(zhēng) 贮.蓄(zhù) 粗犷.(guǎng)B、铃铛.(dāng) 絮叨.(dāo) 决.别 (jué) 侍.弄(chì)C、分岐(qí) 荫.蔽(yìn) 鉴.赏(jiàn ) 云霄. (xiāo)D、恍.然大悟(huǎng) 截.然不同(jié) 争执.(zhí ) 抖擞. (sǒu)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能否杜绝酒后驾车的现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
B. 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 .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D. 各地要将《新华字典》列入今年新建的农家书屋图书采购。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⑥每题1分,第⑦题2分)①天上的明星现了,▲。
②▲,疑义相与析。
③不识庐山真面目,▲。
④一夫当关,▲。
⑤非淡泊无以明志,▲。
⑥▲,铁马冰河入梦来。
⑦刘禹锡《秋词》(其一)中体现诗人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5.名著阅读。
(6分)(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罗刹无知抡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①选文出自《西游记》中的▲(填章节名),作者是▲。
(2分)②文段中的“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怀仇恨泼猴”?(2分)▲(2)下列关于名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猎人笔记》是德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作。
B.李汝珍的《镜花缘》,想象奇特,构思新颖,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
C.“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刻画的是《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
D.《朝花夕拾》这部小说共收集11篇文章,《狗猫鼠》是第一篇。
6.语文实践活动。
(8分)你所在班级要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宣传框】(1)下面是徐明同学为本次活动画的一幅关于“读书”的宣传画,根据画面内容说说多读书有哪些好处。
(2分)读书的好处:▲【活动二:资料栏】材料一: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也没有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
”如今,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逐渐衰弱。
材料二:近年来,掌上阅读成为时尚。
学生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
(2)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1分)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分)现象:▲原因:▲【活动三:辩论台】(3)下面是“网上阅读辩论会”的正方辩词,请写出反方辩词。
(3分)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
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图”“文”“声”三者兼具,更吸引人。
我方相信,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芙蓉楼①送辛渐王昌龄②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②王昌龄:盛唐诗人,写作本诗时被贬为江宁县丞。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1、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示的画面。
(3分)2、诗歌表现了怎样的主题?(3分)(二)阅读文言文《狼三则》(其三),完成8-11题。
(14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 (2)相委.而去(3)方.与之食 (4)恐.其自食其言也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16.请结合【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3分)(三)阅读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节选),完成12—14题。
(10分)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2.分析第①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分)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佩服,没有一个不▲1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4.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白求恩大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4分)任何时代的英雄都是这样一种人:他们以惊人的忠诚、决心、勇气和技能完成了那个时代放在人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诺尔曼·白求恩就是这样一位英雄。
——《我们时代的英雄》(宋庆龄)▲(四)阅读李汉荣的《寂寞的鞋子》(有删改),完成15-17题。
(11分)①黄昏,我去郊外散步,走得很远,这些年我散步越走越远,不走远,很难找到乡村的踪影和气息。
城市像摊烧饼一样越摊越大,周边很多美好的村庄都被毁掉了,取而代之的水泥钢筋之城,除了定时或不定时向城的四周免费供应....大堆大堆垃圾、一沟一沟污水以及一浪一浪雾霾,从此再不分泌露水地气,也不生育虫鸣鸟语。
随着城的扩大,诗的意境和意象,已被大量删除。
城的扩大,也扩大着心的寂寞。
②我在乡村长大,怀乡恋土成了我的严重心病,若过几天不踩踩..田埂,不沾几滴..泥土,不走走露珠,不和草木绿叶打个照面,不说别的,就是我脚上的鞋子都很难受,它好像不会走路了,人海里勉强走着,它老提不起神,有时迷路,有时走得慌张,不小心还踩了别的鞋跟,害得我不得不向别的鞋子道歉:对不起,没踩伤吧?③有一个深夜,朦胧中,看见我那双疲惫的鞋子蹲在床前,大张着口在对我说话,可惜我听不懂鞋的语言。
我就同情地望着鞋子,过了一会儿,从楼房缝隙里好不容易挤过来的月光洒进屋子,洒到鞋上,眼看就要洒到鞋里了,可是那一小溜月光却迅速离开,向窗外偏移,鞋子大张着的口嗫.嚅.着,很是失望,我听到了它的叹息。
哦,它是想好好看看久违了的故乡的月光,那月亮正好是从靠南的我老家的方向走来的,这双鞋子是去过我老家的。
那天夜里,在老家的田埂上它认识了我老家的月亮,现在,它看见老家的月亮来看它了,虽然只看见小半张脸,但很面熟,它想好好看看老朋友,还想收藏那带着草木香气的月光,它要做月光的船舱,为我搬运和存储思念的食粮。
我赶紧从床上下来,移动鞋子,把它放在月光正在照着的地方,并且随着月光的移动移动它,一直移到阳台上,再不能移动了,再移动我和鞋子就从九楼跳下去了,危险。
我只好把鞋子捧在手里面对着月亮,让远道而来的故乡的月光,摸摸鞋子憔悴的脸,喂饱它饥饿的心。
④第二天早晨醒来,想起昨夜的情节,看那鞋子,却没什么异样,鞋里除了鞋垫和灰尘,并无别的,月光、露水及草木香气,都没有。
才知是梦。
我梦见了寂寞的鞋子,其实是从鞋上看见了我自己的寂寞。
15.文章以“寂寞的鞋子”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16.赏析第③段中加点词和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6分)(1)“嗫嚅”本指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
赏析“嗫嚅”一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分)▲(2)从修辞角度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分)它想好好看看老朋友,还想收藏那带着草木香气的月光,它要做月光的船舱,为我搬运和存储思念的食粮。
▲17.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2分)...的一项A.第①段中“免费供应”,表现了作者对城市的扩张以毁掉乡村为代价的痛心与嘲讽。
B.第②段中“踩踩”“走走”,采用叠词,富有音律美。
C.第②段中画线句,写出“我”的“难受”“提不起精神”。
D.第③段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在月亮身上寄托的情感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情感完全一样。
(五)阅读王春迪的《传菜师傅》(有删改),完成18-21题。
(19分)①老街首富海爷,花钱大方,办事儿讲究,府里雇个粗活儿佣人,都挑得像在剔鲫鱼刺儿似的。
贴身的佣人自不必说,哪个不是眉眼精神、脑子灵活、手脚利索、口齿伶俐的?就连雇个喂牲口的,都得.熟悉骡马的习性,闻一下马粪,张嘴就能说出这畜生的病根儿在哪儿!至于轿夫、工匠、厨子……里里外外,哪个没有一手绝活儿?②海爷府里的锅灶,有大小灶之分,小灶是给主子用的,做饭跟绣花一样,玩的都是红白案上的真功夫!大灶则是给佣人设的,可就这儿,也不养闲人,个个有手艺,天天忙得脚不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