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1897年,美国人特里普利特对“竞争”现象进行了全新的研究, 这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首次实验结果;这一年被称为美国社会心 理学的诞生之年。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 分别出版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终于从 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土壤中脱生出来走向独立。
三大直接来源之一: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早在1807年,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一书中就曾论及不同于个体精 神的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在历史的进程之外独立存在着的,而作为个 体的人们只是它的代理人。在黑格尔那里,个人是微不足道的,“单个 的个人只有作为某种普遍物的成员才能表现自己”(黑格尔,1961: 323)。此后, 哲学家拉扎勒斯和语言学家斯坦达尔提出,历史的主要 力量是“民族精神”或“整体精神”,并由此成为民族心理学的直接缔 造者。通过拉扎勒斯和斯坦达尔的杂志,现代心理学之父冯特深受黑格 尔的影响,他历时20年(1900-1920)写出了十卷本的《民族心理 学》。冯特认为 , 民族心理学的较为合适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由共同 的人类生活所创造的那些精神产品,因此,仅凭个体意识是无法对它加 以说明的”(Wundt, 1916:3)。比如,语言、神话和习俗就不是由 个体创造的,而是社会的产物;因此,民族心理学应当采用自己的方法 对这类文化产品进行分析。
二、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时期) 这一阶段是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 经验描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
期,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 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的专著, 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 诞生。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历史变化的时期,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进步和由此而来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 发展,许多学科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其中包括那些同社会 生活的各个过程有直接关系的学科。马克思和恩格斯敏锐地意识到, 工业文明的发展为人类了解自身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他们提出 “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 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 确实,在这一时期中, 与阐释人及人类社会本质有关的社会学、心 理学、文化人类学都逐步建立了起来。这一切,连带不断增长的社
三大直接来源之一:
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这一理论形态是法国早期社会学的直接产物,塔尔德在他那本 被誉为“值得在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任何一种说明中简略提上一 笔”(查普林等,1984:309)的著作《模仿律》(1890 年) 中创设了模仿理论,并借此来解释人的全部社会行为。塔尔德 写道:“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 并且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连犯罪也是通过暗示、模 仿和欲望等社会原因产生的。由于塔尔德将模仿和暗示视为最 简化的个人活动,因此他认为对群体行为最为成功的说明应该 是个体的或心理学的,而不是社会学的。迪尔凯姆则与此恰恰 相反,他认为社会的事情是无法还原到个人水平的。因此,社 会心理学只能从群体开始并终至于群体。
群众行为的研究者:黎朋
黎朋接受了塔尔德的观点,以具有 催眠性质的暗示感受性来解释人的 社会行为,尤其是个人聚集而成的 “群众”行为。他认为,群众具有 神经质的感染因素,去个性化、感 情作用大于理智作用、失去个人责 任感是群众的三大特征。另一方面, 黎朋也接受了迪尔凯姆的观点,认 为群体意识是不同于个体意识的一 种独立的存在,因为群体本身就具 有“与作为构成群体的各个体完全 不同的特征。……群体意识……服从 于 群 体 心 理 统 一 律 ( LeBon, 1896:26)。
如果说要在该时期找出和现代社会心理学较为接近的主题的话, 那么,这一两千年中社会哲学家们围绕“人性”所展开的争论 算得上是“正宗”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人性善说:柏拉图到斯金纳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人性虽然不能完全摆脱生物遗传 的纠缠,但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因此,柏拉图在 《理想国》中主张设计一种社会,使其中的孩子能够由适当的教育 加以适当的塑造。 柏拉图的理想主义观点在后来的社会哲学家康德、 歌德和卢梭等人的学说中继承下来,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 认为,人具有潜在的善性,使人趋向邪恶的是邪恶的社会;因此, 改变人性的前提在于改变社会。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改变个体行为 的强化理论其哲学思想也是1905年的芝加哥: 工业文明的一种诠释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
1859年,德国人M.拉扎勒斯和H.斯坦达尔联袂主编《民族心理 学和语言学杂志》,借助哲学、人类学和史学的取向,对民族群 体的语言、风俗、习惯进行研究。社会心理学由此进入了社会经 验论阶段。
人性恶说:亚里士多德到马基雅维里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源于人的自然本性,而人性又是 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因此,改变人的本性、建立理想 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
亚里士多德为当代社会心理学直接开辟了诸多研究领域:“现代 社会心理学许多有关态度或劝说的研究是与亚里士多德直接联系 着的。亚里士多德将这些内容归入修辞学的范畴”(威廉·S.萨哈 金,1991:1)。他在《诗学》中提出的“宣泄说”孕育了弗洛 伊德的“心理动力说”,并进而影响到当代社会心理学对人类侵 犯行为的研究;他在《尼考马可伦理学》中阐释的人类行为的交 换论观点也称得上是现代交换论的滥觞;而他关于社会和人性的 学说则经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由马基雅维里和霍布斯给 予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 的
历史与理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
一、哲学思辨阶段(孕育时期) 这一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
19世纪初。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 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这是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一个准备时期,即霍兰德所说的社会 哲学阶段,其母体是从古代希腊开始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的西欧思辨哲学。这一时期与其后的几个时期相比,时间跨度 较长,而且由于在这一时期中“社会心理学思想同一般的心理 学思想的见解紧密相连,因此很难把‘纯’社会心理学观点划 分出来”(安德列耶娃,1984:24)。但这一时期理论的系统 化和条理化直接为后来社会心理学的各理论流派的形成提供了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