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护理查房参考PPT

伤寒护理查房参考PPT

郴州市--s铭铭
1
一般情况
患儿,男,11岁。既往身体一般,有 “伤寒” 病史,患儿于5 月 12日以同样的症状入院, 确诊为伤寒,家长未引起重视,治疗三天后出 院,此次为复发该病,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无输血史。 入院时
T39.4℃,P112次/分 , R24次/分, BP108/72mmHg。 入院诊断: 1急性咽炎 2脓毒血症 3右大腿疼痛待查
18
所以在此期间,病人要格外注意饮食,禁忌 一切坚硬生冷、油炸和含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 韭菜、豆芽等)和有刺激性的调味品;更不要暴 饮暴食。病人家属要时时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 特别是病人突然剧烈腹痛、大便呈黑色或直接 便血时,多半是发生了肠出血或肠穿孔,要立 即报告医生并暂停一切食(三)缓解期(3-4周):体温逐渐下降、 食欲好转、腹胀渐消失、肿大的肝脾开始 回缩,本期仍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 (四) 恢复期(第5周):体温正常,临床 症状消失,约一个月左右完全恢复。
11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全程均有、2-3周最强)
带菌者:潜伏期、恢复期、
慢性带菌者(排菌>3个月 数年
4
实验室检查
伤寒鞭毛抗原 1:320 伤寒菌体抗原 1:320 甲型副伤寒抗原 ≤1:40 乙型副伤寒抗原 1:80 丙型副伤寒抗原 ≤1:40
正常值: <1:160 <1:80 <1:80 <1:80 <1:80
5
伤寒( typhoid fever )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 急性全身性细菌性传 染病。
什么是 伤寒?
6
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 肝脾 肿大、特殊的中毒症状、 粒细胞减少。
临床特征
7
临床表现
潜伏期2-30天,一般为10-14天。 典型伤寒整个病程为5周4期。
㈠初期(病程第1周):起病缓慢, 发热 为最早出现的症状,体温呈阶梯性上升,于 5~7天内可高达39~40摄氏度,并伴有全身 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 (二)极期(2-3周):出现伤寒特征性表 现。并发症出现。高热 消化道表现 神经 系统症状 循环系统表现 玫瑰疹 蛋白尿, 汗疹、消瘦、脱发。
2
临床表现
患儿因“发热、右大腿疼痛半天伴呕吐一次” 入院。患儿于5月19日下午无明显诱因出现 发热,体温高达39.0℃,伴寒战,无抽搐, 无咳嗽,无腹泻,无头痛头昏,伴右大腿疼痛, 活动未受限,伴呕吐一次,为非喷射样胃内容 物,家属未予特殊处理,遂来我院就诊,门诊 予体查后以“发热待查”收住院。
3
实验室检查
大小便结果正常;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 22.49 血红蛋白 99g/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67×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 淋巴细胞绝对值0.77×109/L 淋巴细胞百分比3.4%
正常值:
4~10×109/L 120 ~140g/L 2.0 ~7.0×109/L 50 ~70% 0.8 ~4.0×109/L 20 ~40%
13
14
体温过高
(1)应注意对高热病人体温的监测: (2)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发热的护理高 热时可用物理降温,不宜用大剂量退热剂, 以免大量出汗后引起虚脱。擦浴时避免在腹 部用力,以免引起肠出血和肠穿孔 (3)绝对卧床休息至热退后1周才能逐渐增 加 活动量 (4)补充营养和水分, (5)应加强口腔、皮肤护理:
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定期复查, 带菌者要做好肠道隔离 (2)预防疾病指导:做好公共卫生管理、 保证饮食饮水安全、注意个人卫生。 高危人群或地区定期普查、普治
21
疼痛
(1).解除疼痛刺激源 (2).缓解或解除疼痛 (3).积极采取促进患者舒适的措施 (4).心理护理
22
23
24
15
营养失调
(1)介绍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在疾病进展期,进 食生冷、过硬、刺激性强、多渣的食物或进食 过饱等,易诱发肠道并发症.
(2)饮食原则:发热期间营养丰富清淡流质饮食, 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法为宜,每隔2~3小时吃一次, 每次200~250毫升,每日进食 6~7次。一般在退热5天左右,可 逐渐增加食量,可吃无渣半流食物, 如稠米粥、软米饭、鸡蛋挂面、
16
肉末细面条、薄馄饨皮、嫩菜末、菜泥等。 病人有胀气或腹泻时,注意少吃或不吃牛 奶、豆浆和蔗糖等食品。退热10天后,视 病人的精神状况、食欲和消化能力灵活掌 握,适当调整饮食的质与量,逐渐改为正 常饮食,使病人既能多进食,保证机体对 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又不致于因饮食不当 而引起意外。 (3)一般每日在3000毫升左右(包括饮食中的 水)。水分的充足供给,不仅是维持正常代
潜在并发症:肠穿孔、肠出血
❖(1)避免诱因:活动、饮食、用药及便秘、腹胀等 (2)观察并发症的征象 (3)便秘、腹泻和腹胀的护理:便秘者忌泻药, ❖ 腹胀者忌新斯的明,因为新斯的明可引起剧烈 ❖ 的肠蠕动,诱发肠出血或肠穿孔。 (4)肠出血和穿孔的护理:安静、休息、观察,
暂禁食
20
知识缺乏
(1)健康指导 对病人的指导:养成
17
谢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体温下降,有利于 各种代谢废物和细菌毒素通过尿液、汗液 等途径排出体外,以利于减轻全身中毒症 状,使病人感觉舒服 (4)伤寒的主要病变在小肠,由于小肠淋 巴结增生发炎、肿胀,粘膜表面隆起,特 别是在发病后的2~3周,往往易引起溃疡, 消化吸收的能力大大降低,饮食稍不注意, 就可能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而危及生命。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粪-口途径(主要) 尿-口途径(罕见)
普遍易感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水和食物污染--暴发 流行
终年日均常有接触,—夏散发秋流季行 多见 遍布于全世界,以亚热带和热带
地区多见 儿童及青壮年多见
12
护伤理寒诊护断理查房
1、体温过高:与伤寒杆菌感染、释放大量内源性 至热源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高热及摄入减少 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肠穿孔、肠出血 4、疼痛:与炎症刺激肠粘膜有关 5、排便异常:便秘、腹泻,与内毒素释放致肠道 功能紊乱有关 6、知识缺乏:缺乏伤寒的有关知识及消毒隔离的 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