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植物的克隆
(1)植物组织培养(包括原生质体培养)
(2)基因工程 (3)植物体细胞杂交
3.操作过程:
(1)原生质体培养—基因工程导入外源基因—转基因细胞的培养
2、器官培养
指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为外植体的离 体无菌培养。
如:雌性花器官的培养成果显著(子房的培养、胚囊的培养、 花药的离体培养等)
3、原生质体培养
如何剥 离细胞 壁呢?
[原生质体概念]
用纤维 素酶和 果胶酶
3、原生质体培养
为什么要加较 高渗透压的甘 露醇呢?
愈伤 组织 胚状体
植物 细胞
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种类: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1)方法:花药的离体培养
(2)优点: 后代稳定遗传,都是纯合体;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突变体的利用
(1)产生:植物组织培养
(2)利用:筛选对人们有利突变体,进而培育新品种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3、在个体水平上 ——动物克隆、植物克隆
不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从一个单一的细胞繁殖 出生物个体。即细胞 个体
植物克隆
二、技术基础---植物组织培养
(1)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程序
1.配制含有适当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的含0.7%-1%琼脂的培养基,倒在灭菌试管 中凝固成半固体 2.从消毒的根、茎、叶上切取一些小组织块 3.将组织块放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获 得愈伤组织(创伤组织) 4.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诱导 愈伤组织,直到再生出新植株
外源遗传物质(DNA)
多途径的植物克隆实践
1、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2)突变体的利用
3、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2)作物脱毒 3)神奇的人工种子
3.神奇的人工种子
(1)特点:
后代无形状分离
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限制 (2)技术:植物组织培养. (3)结构:人工薄膜胚状体或不定芽或顶芽或腋芽.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 无机营养成分:大量元素及植物所必需的微量 元素 • 有机营养成分 ① 含N物质:包括维生素和氨基酸 ② 碳源:2%—5%的蔗糖 ③ 琼脂:起支持作用 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PH值:5.0-6.0
组织培养的过程
(无菌)外植体
脱分化
形成愈伤组织
再分化
组织分化 形成器官
20世纪30年代中到50年代末,是植物组织培养 和克隆的奠基阶段。 20世纪60年代,植物组织培养和克隆进入成熟 发展阶段。
三、植物细胞培养主要几种技术(总结) 1、组织培养
通过调节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的适当配比,诱导愈 伤组织生芽生根而形成再生新的植株。
2、悬浮细胞培养
通过液体悬浮培养使愈伤组织分散成单细胞,经适宜培养基中成 分的诱导,可发育成胚状体,从而形成新株。
③适当配比植物生长调节剂
④其他外界条件
(适宜温度、PH、无菌、光照(后期))
有些植物在多次继代培养后,会丧失细胞全 能性的表达能力
• 原因:1.遗传物质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 2.激素平衡被打破或外源激素作用的结果 3.细胞对外源生长物质的敏感性发生改变 4.由于其他可能原因产生了缺乏成胚性的细胞系
克隆成功所需的条件(a) 1.探讨特定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的条件(激素配比) 2.选择性能优良、细胞全能型表达充分的基因型
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的形成)
培养室
试 管 苗 大 规 模 培 养
移栽
经过炼 苗的小 苗,可 以和一 般植物 一样进 行大规 模栽培
试管苗大规模培养
移栽至土壤
离 体 外植体 一 的 、 脱分化 植 植 物 特点? 愈伤组织 物 生长调节物质配比的 器 组 调控(P24) 官、 无定形状态 再分化 织 薄壁细胞 组 (1)诱导芽的分化: 培 织 高度液泡化 根、芽 (分化) 细胞分裂素和激动素 养 或 排列疏松、无规则 (2)诱导根的分化: 细 的 胞 过 IAA和适当减除其它
自然界的许多生物都具有先天的无性繁殖(克隆)能力。
个体水平 的克隆
(草履虫的分裂生殖)
(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营养生殖
马铃薯
草莓
落地生根
水螅的出芽生殖
第一节 什么是克隆
只要不通过两个分子、两个细胞或两个 个体的结合,只由一个模板分子、母细 胞或母本直接形成新一代分子、细胞或 个体,就是无性繁殖,即克隆。 思考:克隆的定义包含了哪些层次的 克隆?
胚状体
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摇床
一、理论基础的每个生活细胞都具有遗传上的全能性, 都具有发育成为完整植株的潜能。
2.为什么细胞具有全能性?
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 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3、全能性的体现: 受精卵 > 生殖细胞 > 体细胞
白菜
甘蓝 白菜-甘蓝
目前,已得到栽培烟草与野生烟草、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 籼稻与野生稻、籼稻与粳稻、小麦与鹅冠草等细胞杂种及其后代, 获得了有价值的新品系或育种上有用的新材料。
四、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和操作过程:
培养 植物 培养 受体细胞 转基因细胞 特定性 (原生质体受体) (或重组细胞) 状新植 细胞 株 基因工程方法 或细胞融合、显微注射
资料2 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有500多种。 受害的植物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树和花卉, 如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菜、大蒜、 苹果、枣、唐菖蒲、兰花等。而且没有有效的 防治办法,只能拔除病株,造成很大的经济损 失。 病毒多集中在种子、老叶等器官中,在幼 嫩的器官和未成熟的组织中较少,在分生区几 乎不含病毒。
4、杂种细胞的培育 5、转基因植物的培育 6、突变体的筛选(抗赖氨酸类似物突变体) 7、抗性作物(抗盐碱、抗高温、抗干旱)的诱发和筛选
8、制备人工种子,解决有些植物结子困难、发芽 率低、繁殖困难等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和克隆经历了一个世 纪的发展,回顾一下发展的历程。
三阶段:
20世纪初到30年代中期,是植物组织培养和克 隆的探索阶段。
发育成新个体
在植物组培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一 系列的消毒,灭菌,并且要求无菌操 作?
避免杂菌在上面迅速生长消耗营养, 且有些杂菌会危害培养物的生长。
切取
接种
愈伤组织的形成
• 愈伤组织:在人 工培养基上由外 植体长出来的一 团无序生长的薄 壁细胞(细胞排 列疏松、无规 则)。
愈伤组织 胚状体
纤维素酶 和果胶酶
原生质体
植 株
防止原生质体吸水胀破
培养植物细胞(包括原生质体),借助基因工程的 方法,将外源遗传物质(DNA)导入受体细胞 (包括原生质体受体)中,或通过细胞融合,显微 注射等将不同来源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通过对 这些转基因细胞或重组细胞进行培养,获得具有特 定性状的新植株.
2.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
0.5~0.6mol/L的甘露醇 (较高渗透压) 球型的 纤维素酶、果胶酶 原生质体
植 株
防止原生质体吸水胀破
植物体细胞杂交(p26)(原生 质体融合)过程示意图 (1)
(2)
(1) 再分化 (5)
(3)
杂 种 细 胞
(4)
脱 分 化
植物体细胞杂交克服了植物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在培育新品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神奇的人工种子
(1)特点: 后代无性状分离
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限制
(2)技术:植物组织培养.
(3)结构:人工薄膜胚状体或不定芽或顶芽或腋芽.
本节的知识结构
本节的知识结构
1、快速繁殖(微型繁殖技术;珍稀、濒危物种)
2、培育无病毒(脱毒)植株(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 不均匀,茎尖生长点一般不含病毒。茎尖分生组织培 养结合病毒检测可脱除病毒 ) 3、生产细胞次生代谢产物(药物、食品添加剂、香 料、色素、杀虫剂等
原生质体培养成功后,植物细胞工程得以发 展。这是在原生质体培养的基础上,由原生 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技术结合的研究领域。
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和操作过程是:培养植 物细胞,借助基因工程方法,将外源DNA导入 受体细胞中,或通过细胞融合、显微注射将 不同的遗传重组,再通过对这些转基因细胞 或重组细胞进行培养,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 新植物。
分化程度低 幼芽或幼根? 去分化较易 (分化)
程
植物体
激素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强调几个概念:
愈伤组织:
植物组织块切口处的细胞在创 伤的刺激下发生脱分化,继续 分裂增殖,形成一种相对没有 分化的活的薄壁细胞团组成的 新生组织。(胚性细胞特征)
几个概念:
• 植物细胞的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
器官、组织或细胞丧失原有的结构和功
二、植物组织培养程序
1、配置半固体培养基
2、无菌操作切取一些 小块组织
脱分化
3、获得愈伤组织
4、诱导愈伤组织
通过调节营养物质和生 长调节剂的适当配比
5、再生新植株出现
植物细胞结构图
如何剥 离细胞 壁呢?
用纤维 素酶和 果胶 酶!!
原生质体培养
为什么要加较 高渗透压的甘 露醇呢?
植物 细胞
0.5~0.6mol/L的甘露醇 (较高渗透压) 球型的
1、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过程的顺序 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A ) ①细胞的全能性 ②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③根,芽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⑤生长素和乙 烯 ⑥愈伤组织⑦再分化 ⑧脱分化 ⑨植物体 A.①、②⑧⑥⑦③⑨、④ B.①、②⑦⑥⑧③⑨、⑤ C.①、⑥②⑨⑧③⑦、⑤ D.①、②⑨⑧⑥⑦③、④
3、原生质体培养
原生质体:去除细胞壁后的植物细胞。
用适当方法进行原生质体培养,也可以获得新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