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3.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4.1985年----开放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为经济开放区。海南为经济特区。
5.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历史的回音
从小岗到深圳,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不怕风险,敢闯敢干
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那么中国 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重点怎样从农村转移到 城市呢? 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基本任务: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由于企业还没有成为相对独立的、自负盈亏的 经济实体,由于计划体制和价格体系不合理等方面原 因,现在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产值、产量,忽视品种、 质量的现象。企业产品结构不能适应社会消费结构的 变化和国际市场的需要,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 供不应求,一些质次价高、货不对路的产品滞销积 压,……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 不健全……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工作重点的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思想 路线 政治 路线 组织 路线 伟大 决策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口号,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实行改革开放
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民间谚语
含义: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 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 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 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 亏,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 自主权。
基本形式-包产到户、包干 到户。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安徽、四川
全国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 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思考: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 放”有哪些区别呢?
背景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 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近代的开 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 被动开放。
目的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 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结果不同: 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 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经过: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
抉择 ——18 个红手
印的生死文书 : ……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 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
的小孩养到18岁。
大包干,大包
干,直来直去 不拐弯,交够 国家的、留足 集体的、剩下 全是自己的。
1979年 决定对 粤闽两 省实行 特殊优 惠政策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多层次有重 点,点线面 结合的全方 位对外开放
我国从1979 年到1990年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1.1979年7月----对广东,福建两省经济活动实行优惠措施。
2.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四个经济 特区。
结合材料思考:当时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着哪 些问题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理这些问提呢? 发展商品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责任制
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
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
界。 ——邓小平· 1978-12
还是办特区好,
中央没有钱,你
们自己去搞,杀
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 1979-4
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展生产力实现 四个现代化
★中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决策过程
(1)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具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了市场体制的理论 (3)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市场体制的目标 (4)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市场体制的目标 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勾画出市场体制的基本框架 (5)1997年,中共十五大,阐述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中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第一次
结
果
任
务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 辛亥革命 统治,建立了资产 阶级共和国。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
中华人民 第二次 共和国的 成立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 结束了中国的半 政权,迅速恢复国民 殖民地半封建的 经济,建立社会主义 社会历史 制度。
十一届三 我国进入社会主 第三次 中全会的 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时期 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