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核管理规定与奖惩办法
门主管、经理、工程师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必要时召开相关会议,并要求负责部门的主管及经理参加, 要求责任人提出有效可行的改善行动。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可以发CAR《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给相关负责 部门。
制定: 彭定胜
审核:
批准:
理规定与奖惩办法
稽核管理规定与奖惩办法
一、目的:
为加强员工的规范操作,提高不合格处理的有效性,强化出现不合格项报告后的纠正预防措施,强调不合格处理的及时性,以及 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可执行性,同时为有效的提高员工持续改善意愿,根据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的原则,结合 公司对策,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与奖惩办法。
5.稽查程序:
5.1 日常稽查一般由稽查员按稽查表之内容进行稽查,如发现之问题,及时知会相关部门责任主管或领班 确认,并要求限时改善,责任主管或工程师给出具体明确的改正时间表。
5.2 稽查员在流程稽查表上做相应的记录,并要求各部门负责主管或领班签名确认。 5.3 每周稽查要求不少于3次,由稽查负责人安排,每次稽查后,稽查员把日常稽查发现之问题汇总,e-mail
二、适用范围:
公司体系所涉及部门小组。
三、规定内容:
不合格项发现时必须立即有效纠正,不能即时纠正项由稽核小组(品质、设备、工艺人员、外审人员、客户)给出要求完成 日期,通知到负责人,责任单位如不能按稽核小组给出的完成期限完成,需立即与稽核小组确定完成日期并提供纠正预防措施,由 稽核小组进行复查,不合格项由稽核小组当日邮件通报各部门。
给相关部门负责主管、工程师,并抄送给相关经理和管理层。 5.4 相关部门负责主管,工程师对相关的稽查之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5.5 各部门的质量体系动作稽查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稽查频率可按根据工作安排调整。 5.6 稽查员日常稽查中发现改善措施无效果,问题重复出现,以及违反相关有效文件的操作,要追究相关部
领班、工序主管给予人民币100元或等同其它不同形式的奖励,对三个月无重复项的工序,给予工序奖励人民币500元。
五、不合格项分类:
严重项 首板问题 参数问题 工艺控制问题 工艺维护问题 行为操作问题 过程管理问题 “假”记录问题 设施、设备维护与保养问题 重点客户审厂资格问题 不合格品处理问题 客户投诉改善措施落实问题
非严重项 质量记录问题(即:受控记录、受控记录表记录错误;
记录不完整;记录不及时; 记录不清晰如涂改、潦草;
主管未审批问题 标识与摆放问题 流程卡填写问题
过数问题 仪器校准问题 环境控制问题 安全管理问题 品质隐患问题
六、工作流程图:
日常稽查
NO
发现异常?
接受
通知相关责任主管或领班。并e-mail给相 关经理及管理层
责任主管或领班确认相关问题后, 立即采取改善行动。
改善行动是否 实施,有效?
NO
召开相关会议讨论,必要时发 CAR给相关负责部门
接受
7.相关文件:
7.1《内部Βιβλιοθήκη 核控制程序》8.相关记录:
8.1《稽查记录表》
1.目的
排除在质量体系动作过程中所有阶段造成的不符合问题的原因,确保质量体系在可的控制之下。
四、奖惩办法:
1.严重问题项,第一次稽查发现,每项直接责任人扣20元,责任领班、主管对不合格项组织在2小时整改完善,没有按时完成扣30元处 理。 2.严重问题项一周重复2次以上(含2次),每项直接责任人扣罚30元,相同责任人扣罚50元,责任领班、主管扣罚50元。 3.严重问题三个月内(含当月在内)重复项,每项直接责任人扣罚人民币100元,责任领班、主管、经理连带扣罚100元。 4.非严重问题三个月内(含当月在内)重复项,每项直接责任人扣罚人民币30元,责任领班、主管、经理连带扣罚50元。 5.对稽查到的问题已造成公司超出其1000元以上损失的问题按成本30%均分到责任者和管理责任者。 6.稽核小组每月根据稽核报表对问题总项(即:严重重复项+非严重重复项+严重非重复项)达标者和对改善优异者给予岗位责任人、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管理体系涉及部门、小组。
3.职责
3.1 ISO办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修改和更新. 3.2 稽查员做全面系统的监督检查,以及跟进处理与纠正预防的结果。 3.3 相关部门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做出问题处理并跟进。 4.0稽查内容(包括以下的内容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 4.1 工序的工作文件是否齐全,有效。 4.2 工序相关记录(质量记录、生产记录及维修保养记录等)是否完整,审批。 4.3 生产制程是否与工艺规范相符合。 4.4 环境控制要求(如温湿度、含尘量)是否符合文件要求。 4.5 操作参数是否符合工艺规范或制作标准。 4.6 测量工具或仪器是否定期调校,并有合格的标签。 4.7 员工是否按文件指引进行操作。 4.8 检验和实验状态标识和不合格品的控制是否按程序文件执行。 4.9 机器的维修保养是否按相关文件执行。 4.10 SPC图的控制状况是否正常。 4.11 抽查生产工序中板的品质状况是否正常。 4.12 工序的5S是否符合要求。 4.13 工序人员的操作,设施,设备,周围环境等安全项目是否符合相应文件规定。 4.14 员工是否正确操作(戴手套或手指套、双手执板、板间隔纸张等),以避免板被擦花。 4.15 员工是否经过充分的培训以胜任岗位要求。 4.16 改善和预防行动是否及时有效。 4.17 部门职能工作是否符合相应文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