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第二节应用文的写作要素.

第一章第二节应用文的写作要素.

语 境
• 应用文的“沟通”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依 赖于或受制于特定的语境。 • 广义的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包括具体上 下文语言环境和更广泛的社会生存环境。
• 其他文体的作者也特别注意语境,但在他 们的话语活动中,如果过多考虑自己的身 份和地位、读者的阅读品位和水平、外部 环境的复杂和压力等因素,人为地束缚自 己,很容易导致写作的失败。这一点在文 学创作中尤其明显。
第一章 应用写作基础
授课教师:薛瑞英
第二节 应用文的写作要素
一、导读
• 1.应用写用的定义: • 应用写作是以应用文文本为媒介装载信息, 由说话人(作者)传递给受话人(读者) 的一个沟通过程。 • 2.应用写作的要素: • 应用写作至少包含五个要素:说话人、受 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 3.应用写作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 成了动态的整体性联系。
• 而应用文作者的写作情况恰好相反,作者 既要明确自己的说话人角色和应把握的作 者因素,也要特别注意受话人角色和相应 的读者因素,更要关注社会关系、现实政治 等生存环境问题,否则难以达到良好的沟通 效果,也难以成功地实现文本价值。
• 在应用文话语活动中,只有说话人和受话 人双方都拥有了共同的语境,沟通才能实 现。这就对应用文作者在互相性中的主动 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只有把握沟通 主动权,才会较少受客观因素干扰,写出 自己的风格特色来。
• 而在应用文写作中,受话人一般是确实的 个人或群体,作者在写作前必须要明确文 本的读者对象,不仅考虑一般的读者因素, 还要考虑读者阅读时的接受角色(如是不 是上级领导或特殊读者),甚至有时说话 人和受话人直接交流、协商修改,以实现 两者间的互动性沟通。 • 这是一种客观性对主观性干预较强的写作, 在互动过程中,说话人要通过了解受话人 和文本来明确自己的说话人角色,还要充 分考虑文本的接受者角色和相关的读者因 素再进行写作。
• 应用文作者和读者的沟通贯穿在话语活动 过程的始终:写作前、写作中和写作后都 可以进行。 • 例如在实际生活中,一份请示的写作常常 是说话人在征得受话人同意之后或直接应 受话人要求才撰写的,双方甚至对文本的 具体请示理由和请示事项都进行了交流。 而有些和受话人利益直接相关的重要文件 的正式出台,说话人也常以“征求意见 稿”、“草案”、“试行”等形式广泛深 入地和 受话人沟通。
课堂活动-即兴发言
• 请分别运用辩证思维方法中的一种(包
物或某景观 • 准备10分钟 • 到讲台上演讲 • 没准备好者表演才艺
括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 辑与历史)和创新思维方法中的一种(包 括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逆向思维和顺势思维)描述某事物或某人
• (3)作者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 作者应具备的修养
2. 文 本
• 文本的构成要素
• 一篇规范完整的应用文文本由主旨、材料、 结构、语言四要素构成。 • 1)主旨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内容所反映出来 的基本思想,是作者写作意图的体现,使用 时要注重客观、单一和明晰,要在文章的显 要位置直接而明白地表达出来。 • 2)材料是指能够表现文章主旨的事实或论 据,应用文写作选用材料要注意绝对真实、 与主旨有对应性、本身要充分具体。
• 2)按接受状态来分,读者可以分为指定性 读者和指向性读者。 • 指定性读者是被指定必须阅读某一应用文 的读者,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比较而言, 指向性读者的接受状态相对自由,往往采 用浏览的方式阅读。
• 应用文的阅读具有以下特点: • 一、读者是功用性阅读者,特别是阅读公文 文书时,读者呈受命阅读的状态,阅读目的 非常明确,是为了办事、了解信息。 • 二、读者是近距离的接受者,应用文的信息 需要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所以读者与 作者的时代、地域、心理距离都很贴近。 • 三、读者是文本功能的实现者,或者是承担 某一事件的责任人,督促他人按照文本内容 去做,或者本人就是文本功能的直接实践者。
• 1.从应用文作者的角度看,赵美的写作身份 是什么?她应主要运用什么思维方式?
•【提示】赵美的写作身份是代言作者。一般而言,公 司的年终工作总结的法定作者应为公司总经理,实际 起草按常规应由诸葛主任负责,交由赵美起草也是一 种可以理解的选择。但赵美既是代言作者,就必须站 在公司的角度,以公司经理的口吻来起草这份总结。 而从开头这几句话看来,赵美还没有进入写作角色, 还在那里抒发个人感受。 •一般说来,总结的写作,尤其是开头几句,必须对全 年的基本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概括归纳,主要应该运 用逻辑思维方法,而不是形象思维的方法。 •具体而言是运用对象化思维、模式化思维和换位思维。
2.读者
• 读者是应用写作的客体,但却是阅读接受的 主体,应用写作实践活动的最佳社会效益最 终是靠读者去实现的。
• (1)读者意识
• “读者意识”是指作者在写作中有意识地 根据读者的特点、接受状态决定自己的写 作方式,以更好地发挥应用文办事和交流 的功用。 • 写作活动包含着阅读活动。在应用写作活 动中,读者有其特殊性,他们不仅是阅读 应用文文本的人,而且是写作行为要达到 的信息交流目的的最后完成者,只有读者 和作者共同努力,应用写作的功用性目的 才能实现。因此写作者要认清读者类型, 强化“读者意识”。
• 法定作者指写作主体是那些依法成立并具 有法人资格的组织,是公文的署名者而不 一定是撰写文稿的文字工作者。 • 代言作者实际上是以撰稿人的身份参与写 作活动的人。
• (2)作者的思维方法
• 1)一般的思维方法:包括辩证的思维方法 和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 • 辩证思维方法包括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 合、抽象和具体、逻辑与历史 • 创新思维方法包括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逆向思维和顺势思 维
• 3)结构指文章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由外在的格式和内在的要素模式组成,外在 结构上要一目了然,内在模式上各要素应排 列有序。
• 应用文的结构要求
• 一、根据文种选择结构。应用文常用的层次 结构包括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结构三 种形式。 • 二、结构要素的排列要顺序化。应用文文本 结构在排列上要遵循人们顺畅的思维逻辑展 开,外在结构上,标题、主体、作者署名、 成文日期等基本构成要素应一目了然;内在 模式上前言(引言)、事实或事项、结尾各 要素也应排列有序。 • 三、注重结构的外在衔接。应用文的内在要 素经常用序码标示,还用小标题和过渡词来 衔接,使得应用文在结构上形成连接的有机 性。
2)应用文作者还应具有的特殊思维方法:主 要包括对象化思维、模式化思维和换位思 维。 • 对象化思维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要全力关注 对象的特点,有意识地消除自我表现; • 模式化思维要求作者必须掌握多种应用写 作模式,自觉按照某种模式去想、去写; • 换位思维要求代言作者要站在被代言人的 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 4)应用文的语言要直接明了,具有直接性、 行业性和模式性的特点。 • 应用文语言要得体,对上级的行文用词要谦虚 诚挚;对下级的行文用语要肯定明确;平级之 间的行文,用语要谦敬温和。
• 应用文的语言要求
• 应用文语言运用要求选规范化的词语,具体而言, • 一是要力求语词简明扼要,不要任意衍说。所以应 用文可以议论,但只能客观地就事论事,不能放达 铺排;可以叙事,但要高度概括,不能描写抒情; 可以说明,但要简洁明了,不要事无巨细。 • 二是既要语气肯定,不能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又 要用词委婉得体,顾及受话人的接受心理 • 三是少用或最好不用华丽的辞藻,讲求质朴、通俗、 真切,形式自然明洁。 • 四是要字斟句酌,使文章结构严谨、体系完整、逻 辑性强,不要随意点染、自创格式,破坏应用文的 既成模式。
• 1)政策理论修养 • 尤其是在写作政策性、法规性强的文章时,要能高 屋建瓴地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 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现实材料的认识和处理上。 • 2)业务知识修养 • 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业务知识,否则难以写出高质 量的应用文。 • 3)词章的文体修养 • 作者除了掌握词的规范表达外,还必须掌握章的写 作规范,培养文体感,熟悉各种应用文法定的或约 定俗成的体式。
•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 高级思维过程。 • 创造能力包括创造精神和实际创造能力。 自信心是成功创造的必要条件,创造必须 充满自信。 • 联想为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宽广的 道路,是引导我们进入写作的第一个境 界——构思的必要途径。联想包括发散性 思维、逆向思维等。
• 作者应具备的能力
• 1)一定的调查能力,能根据需要和写作对象 选用适当的调查方法,有效、快速地获取材 料。 • 2)信息处理能力,既要能对材料进行分析和 综合,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还要掌握电 脑操作技巧,学会用电脑迅捷地处理信息。 • 3)词章建构能力也直接影响到自身对应用文 文本的驾驭和文章的可读性。 • 4)把握读者心理的能力 • 读者是应用文的接受者,作者把握读者心理 的能力也直接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和预期目 的。
(一)作者和读者
1.作 者
• (1)作者的分类
• 应用文的作者可以分为群体作者、个人作者、 法定作者、代言作者等多种类型。 • 群体作者是由两个以上的作者基于某一实际 的“需要”,共同研究写作意图、进行调查 研究、经过商讨共同完成写作任务的一种作 者类型。 • 个人作者指从写作意图的确定到写成文章都 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作者类型。
1.从应用文作者的角度 3.从读者的角度看,总 看,赵美的写作身份 经理和诸葛主任各属 是什么?她应主要运 于哪种类型的读者? 用什么思维方式? 他们具有哪些阅读特 点? 2.从文本的角度看,这 篇总结的开头部分应 4.这篇总结的开头部分 集中写什么?赵美的 应特别体现出应用文 写法是否有不妥之处? 的哪些语体特征? 为什么?
二、案例
案例(1)见P16 人物: 1. 赵美,某著名汽车销售公司职员 2. 经理,赵美所在公司领导 3. 诸葛,赵美所在公司办公室主任 案由:赵美任公司接线员,因成功帮助经理 完成一笔业务,受到奖励和重用。但又因应 用文写作前途受阻。 • 例文:总结(节选) • •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