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课堂实录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他从韶山冲带着理想与希望走来,他站在天安门城楼带着豪情与世界告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同学们,老师说的是谁?生:毛泽东。
师:对,毛泽东。
他不但是伟人、领袖,还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伟大篇章中的一首《沁园春·雪》(教师板书)师:这个是毛泽东亲笔书写的《沁园春·雪》的书法作品。
那你看着这幅挥毫泼墨之作,你觉得毛泽东写得怎么样啊?生:字写得很潇洒、有飘逸。
师:潇洒、飘逸。
那对这首词我们应该怎么读呢?首先请允许老师先来示范朗读,有请我的钢琴伴奏,郑展亿同学。
生鼓掌。
师伴乐朗诵。
生鼓掌。
师:谢谢郑展亿同学。
师:好啦那对老师的朗读,请同学点评一下,行吧。
来,这位同学。
生:老师您朗诵得很好,很豪迈。
师:好,谢谢。
“豪迈”,这个词很好。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这个词的解释是:气魄大,勇往直前。
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诵读”来感受这首词的“豪迈”;通过“品析”来解读这首词的“豪迈”。
二、诵读(一)把握节奏和重音.师:要读好一首词,我们要读出词抑扬顿挫的节奏。
课前老师是不留预习作业了?让大家试着划这首词的朗读节奏。
请大家拿出预习题篇来看看大屏幕当中这首词的朗读节奏划分,核对一下,适当的用红笔在上面修改。
生:(小组交流)师:好,自己划分的怎么样了?有点疏漏,是吧?不要紧,这回核对完了,我们清晰明确了。
师:好了,那明确了节奏呢,我们来齐读这首词,注意把握它的节奏。
《沁园春·雪》毛泽东,开始。
生:(齐读)师:那我让你们自己点评一下,你们觉得自己刚才朗读的怎么样?这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过于平淡。
师:过于平淡,大家有这样的感觉没?但是朗读节奏大家把握的挺好。
那么为什么过于平淡呢?师:原因是对于一些词语的重音大家没把握好。
那我们接下来明确这首词中的重音应该落在哪些词上。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词的第一句。
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一句,读这一句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曲思成,来,你读一下。
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读完了,接下来点评一下。
生:稍微应该有点抑扬顿挫。
师:稍微有点抑扬顿挫。
那你能不能再把抑扬顿挫节奏读得再好一点。
你来试一下。
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大家说,这回有进步没?生:有。
师:大家说,落在哪些词语上稍微重一点呢?生:北国、千里、风光、万里。
.师:北国、千里、风光、万里。
来。
咱们一起试一下,好不?北国风光,开始。
生朗读。
师:是不是更好一点了?那接下来还是以句号为准,一句话一句话,每个句号之内的词语有哪些还应该重读呢?我们先来小组交流一下,好不?先试着在你的预习题篇当中用点来表示哪些词语应该重读,小组之内可以交流研讨一下。
一会咱们来明确,来,开始。
生小组研讨。
师:那刚才我们进行了智慧的碰撞。
接下来看一下老师把该重读的词语下面划了横线。
这回你快速地核对一下。
每个句号之内的重音的词语是如何。
结合刚才讲的区分一下。
师:经过刚才智慧的碰撞,这回在重音的把握上和老师的核对有进步没?生:有了。
师:有了,那挺好。
那我们现在再来诵读一下,好么?注意一下重音和节奏。
《沁园春·雪》开始。
生朗读。
师:我觉得这次的诵读就比第一次在节奏的把握上好了很多。
最起码抑扬顿挫之感大家读出来了,那么我们还需要哪些再提高。
(二)注意词的延长音师:大屏幕中这四句话,红色的字所在的句子,它们应该怎样读?(在诵读的时候要短暂停顿)红色的字应该怎么出了呢?生1:应该延长一点读。
师:红色的字应该读的长一点。
那你来试着处理一下。
生: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师:嗯。
这个望她读的稍微长了一些。
再稍微长一些。
生: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师:那你觉得它第二次与第一次相比,有没有进步?生:有.师:因为望的距离是远的。
有个极目远眺的感觉。
好请坐。
我们来一起读一下,望~长城内外,开始。
生朗读。
师:非常好,那下边呢?来,同座,读一下下一句。
生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师:挺好。
咱们再来齐读一遍。
第2句,须~晴日。
开始。
生齐读。
师:第3句,同桌试一下。
生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师:这个“惜”字,再延长一点处理。
再来试一下。
生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师:请坐,咱们来齐读一下。
惜~秦皇汉武,开始。
师生齐读。
师:最后一句。
你来试一下。
生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很好。
来齐读一遍。
俱~往矣,开始生齐读。
师:那么这个环节我们明白了。
在句首的领起词,读的时候应该注意,怎么处理?延长一些。
读好句首的领起词的延长音。
(三)读好韵脚的顿音师:再看一下这8句话中的结尾红色的词语该怎么读?看老师先读一下这些字,大家能发现什么问题。
飘、滔、高、娆;腰、骚、雕、朝。
发现什么问题了?生:每个字都押韵。
师:押在哪个韵上?师:“ao”,那么这些字所在的位置是在句子的末尾。
这些字就成为这首词的韵脚。
韵脚所在的词语读的时候,要稍微的停顿开处理。
试一下。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停顿来处理。
那么这个飘字我们还可以怎么处理好呢?雪花是不是在飘舞啊?是不是应该读出雪花的飘飞之感。
所以飘字还应该读得轻柔飘动的感觉。
再来试一下。
.师生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非常好,那下面的词句找同学来试一下。
注意韵脚所在词语的顿音处理。
陈阳来试一下。
生2: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师:再来试一下。
生2: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师:好,请坐。
那你说这个顿失是什么意思啊?师生:突然失去了。
师:是拖拉还是干脆一些?师生:干脆一些。
师:来,你来试一下。
生: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师:是不是更好一些?来,咱们齐读一下这句话。
大河上下,开始。
生: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师:好。
同桌。
第3句。
生3:欲与天公-试-比-高。
师:这个顿音处理了。
在朗读第一个环节要注意什么?师生:节奏和重音。
师:这句话中重音落在哪个词语上来的?师生:比高。
师:再来试一下。
生3:欲与天公-试-比-高。
师:非常好,有进步。
咱们一起读一下。
欲与开始。
生齐:欲与天公-试-比-高。
师:第4句后面同学。
生4:分外-妖-娆。
师:那这句哪个词应该重读?师生:分外。
.师生:分外妖娆。
师:好,请坐。
来。
我们一起,分外-妖-娆。
开始。
生:分外-妖-娆。
师:那你说分外-妖-娆是不是美丽的感觉?读的时候还应该有一定什么样的感觉?停顿,美感来。
再来试一下,分外开始。
生:分外-妖-娆。
师:很好,接下来第5句,该谁了。
这位同学来试一下。
生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师:请坐。
无数再稍微重一点处理。
我们再来齐读一下。
引开始。
生: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师:好,第6句后边。
生6: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师:好,咱们起。
唐宗宋祖,咱们起。
生: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师:好,接下来第7句。
后面。
生7:只识弯弓-射-大-雕。
师:那只识应该重点,再来试一下。
生:只识弯弓-射-大-雕。
师:比你刚才有进步,来咱们一起读。
只识开始。
生: 只识弯弓-射-大-雕。
师:好,最后一句。
生8:还看-今-朝。
师:重读一下,再试一下。
生8:还看-今-朝。
师:还看-今-朝。
是不是,应该昂扬上来。
来,咱们一起试一下。
请坐,还看开始。
生:还看-今-朝。
师:非常好。
立刻收住。
再来一遍。
最后一句,还看开始。
生:还看-今-朝。
.师:非常好,总结一下。
我们刚才这个环节,在大家一起朗读,明确了相关内容的基础之上,朗读要求或者说是注意事项有哪些呢?第一个我们明确了节奏和重音、第二个读出词的延长音,哪的延长音。
句首领起词的延长音、刚才我们又明确了句尾韵脚的顿音,非常好,所以诵读要求我们齐读一遍,朗读要求,开始。
生:朗读要求,读准节奏和重音、读出词的延长音、读好韵脚的顿音。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整的试着把这首词读一遍。
结合朗读要求这几方面,好,来开始。
生朗读师:好了。
那我们九班的同学心特别齐。
在诵读的时候全体来。
师:现在咱们推举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
男生推举一位代表。
女生推一个代表。
好,你俩谁先来?女士优先,来吧。
生:(读词)鼓掌师:来吧。
男生代表。
生:(读词)鼓掌师:好,点评一下这2位同学的朗诵。
有没有什么优点?来说一下。
生:男同学的声音很大,很有气势。
女同学的很有节奏感。
师:好,各有优点。
值得我们学习,那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他俩。
生:我觉得女同学的声音还应该再大一点。
师:好,请坐。
接下来我们再来诵读这首词。
把你的情感投入进去。
来,《沁园春·雪》开始。
师生朗读。
师:很好,注意节奏,比刚才进步多了。
三、品析师:刚才我们通过诵读来体会了这首词的的豪迈之感;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入到词的词句当中,通过品析进一步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魅力。
师:那么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雪”,《沁园春》是什么?生:词牌名。
师:题目呢?生:雪师:那么你觉得这首词的哪部分是描写雪的?生:上阕。
师:上阙,或者叫做上片。
在上阕当中,作者“望”见到了哪些景物?我们首先从“望”字开始分析。
看一下作者望见了哪些景物?谁来说一下?从“望”字开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说一下。
生:作者望见了长城、大河。
师:好,请坐。
还有补充的没?还望见了什么?“望”见后面的语句望见了由长城,有大河。
还有什么呢?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师:用名称,具体的“山”?生:山还有原。
师:好,请坐。
望到的是长城、大河、山、原。
刚才老师说从望字开始。
那这些景物在作者的笔下又怎样的特点?刚才大家找的这些景物在词人的笔下是怎么描绘的?呈现出什么特点呢?谁来说一下?生:“顿失滔滔”看出来。
顿失是立刻失去。
滔滔是汹涌波涛的样子。
失去说明水动得快。
写出水流寒冷的特点。
师:写出寒冷,水流速度之快。
好,请坐,还有呢?这是他对于哪个景的分析?生:大河。
师:因为寒冷,立即失去波涛。
还有么?长城之景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说一下。
好。
生:写长城“惟余莽莽”的,写出了它白雪覆盖的范围非常广。
到场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特别壮阔。
师:景象特别壮阔。
好,请坐。
还有么?“山、原”什么特点呢?谁来说一下。
好嘞。
生:感觉山、原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句子中意思是山像银蛇一样。
原野像驰骋的蜡象一样。
.师:待到、等到。
非常好,那后半部分的语句是作者充分展开了想象。
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虚景,所以说,词人笔下又运用了什么相结合?生:虚实结合。
师:非常好。
那我们来看一下上阕当中词人先总括北国的雪景。
接下来具体描写,最后又展开丰富的想象。
那么作者运用多种写法,在他笔下在上片当中给我们描写的是哪的壮阔景色?生:北国。
师:北国,就是哪?祖国。
所以在上片当中写了祖国的山河之景。
那么在他笔下,祖国的山河如此壮阔,如此的壮美,投入词人什么样的情感?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