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影响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昆虫记》,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了。

2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什么是人造太阳?,,,,。

①太阳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堆②由人工控制核聚变的能量输出过程,确保能量输出大小满足人类对能量的动态需求③“人造太阳”全称为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聚变实验装置④而人造太阳就是效仿太阳的核聚变原理,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⑤在技术分类上,人造太阳属于可控核聚变A.③①④②⑤B.⑤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⑤D.③①④⑤②3 . 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湘湖的西北角有个不足千亩水面的野生湖,与钱塘江水泾渭分明,自成体系,保持着千百年来原始的风貌,仿佛在拒绝着外面的世界。

近山湖畔自生林杂乱无章,参差不齐,比起开发过整齐划一的人造树林、花卉的品种多了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各类爬藤漫山遍野,各种细叶小花的蒿草随处可见,野性的芳香诱来形态各异、花俏的蜂蝶。

A.jìng pàn cēn hāo B.jīng pàn cēn hāoC.jìng bàn cān gǎo D.jīng bàn cān gǎo4 . 为下列长单句提炼主干,正确的一项是()“生物入侵者”是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生物。

A.“生物入侵者”是破坏生态系统的生物。

B.“生物入侵者”是生物。

C.“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了经济损失。

D.“生物入侵者”生活在异国他乡。

5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苏小曼躺在花园的吊床上看伤感小说,直到书从手上漫不经心地落到地上。

B.总结前一段反腐工作,我们发现,贪腐分子贪腐手段的多样化,令人叹为观止。

C.吉安县警方发动大规模的扫黑行动,先逮捕“黑”头,瓦解“黑”气,再以摧枯拉朽般扫荡“黑”孽,D.江南十月,碧云天,黄花地,草长莺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二、现代文阅读6 . 课文《春》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比较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中的词,你觉得哪个用得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长)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拍)着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鸡毛掸子汪涵①有一次,我突然厌倦了开车,便伫立在夜晚的街头,静静回想我忙碌的一天,思考自己如此繁忙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知道,我的父母都为我的现在骄傲,而我最快乐的时光却是他们赐给我的,直到现在,童年生活仍是我灵感的养分,走得再远,那段日子也不曾放下。

②小时候,我经常生病,病恹恹的我喜欢透过玻璃窗向外发呆。

母亲下班回来总是用鸡毛掸子打扫灰尘,她一边打扫一边就说:“你还是躺下吧,不然你爸爸回来又要说你。

”我舍不得躺下,舍不得外面的光景。

除了盼望邻家女孩背看书包一跳一跳地回来,我还喜欢看路过的黄狗。

③母亲总是安详地收起我桌子上凌乱的印章,还有到处乱摆的作业本和课外书,她用鸡毛掸子轻轻拂去桌子上的灰尘,动作优雅沉静。

我好几次发誓要是将来学会油画的话,肯定将母亲这劳动的样子画下来。

④无论现实条件是多么的糟糕,她总足让我们活得从容,那个鸡毛掸子被她放在柜子上.竟然还有了些装饰的意味。

在80年代初的简朴生活中,鸡毛掸子算是个华丽的家什,母亲总是把它摆在显眼的地方,上面缤纷的公鸡羽毛因此有了些炫耀的味道。

⑤但父亲对我来说,像竖立的一道墙,很多时候有点生硬。

每次父亲回来,看到我的桌子没有收拾整齐,他就会大喝一声:“建刚,你看你的桌子,自己去搞整齐。

”然后他会拿起鸡毛掸子吓唬我,那个鸡毛掸子在他手里立即变得面目狰狞,如同一只血脉贲张的公鸡。

然而他还是舍不得打我,又会把鸡毛掸子放回它应该在的地方。

⑥幼小的我并不了解,父亲的压力有多大,他要努力负担三个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最小的就是我。

我有时候会恨那个鸡毛掸子,它怎么可以成为打人的工具呢?父亲是个建筑师,本来我对这个职业没有多少印象,除了他严厉的眼神,他到底每天做些什么好像与我无关,在我心里,他就是个沉默而严厉的父亲。

⑦那时候我们住的是平房,有的人家会在门外放几个腌菜坛子,做榨菜、辣椒、萝卜之类。

有一次,我们七个小朋友打赌,说能不能在这腌菜坛子里放个鞭炮,也许坛子就会像鱼雷一样炸开,果真有一个胆大的,把一个鞭炮点燃了扔进去,我们马上四散而逃,背后传来“砰"的一声闷响。

⑧因为我过往的斑斑劣迹,父亲本能地把账算到我的头上。

父亲生气地说,那一大家子人又得去买几十斤白菜,另买坛子,要不你全部赔上?他越来越激动,拿起鸡毛掸子,让我背过身去,一直打到气喘吁吁,问是不是我点的,我说不是。

他又打,一直打到我的头上来,直到鸡毛掸子变成了竹棍,鸡毛掉得满地都是,母亲吓得靠着门,一直在喊:“莫打,莫打,莫让建刚明天上不得课。

”⑨我满身火烧火痛地睡着了,迷迷糊糊到黎明,被人摇醒了,睁开眼睛一看,父亲居然就坐在我的床边,那晚他可能根本没有睡着。

他摸了下我的头,问:“真的不是你?”我无力地点了下头,他就叹了口气,坐在我的桌子边上说:“人家都说看见是你最后跑开的,所以鞭炮是你点的,其实,我晚上想了好久,也许真不是你点的。

”父亲说完沉默了好久,我也没有什么想说的。

他默默收拾起我的书包来,对着窗外的夜空看了好久,说,今天干脆早点去学校,爸爸和你一起走。

⑩我们后来顶着清晨的薄雾,一路走向学校。

父亲走得像个移动的雕塑,他不知道该和我说什么。

在学校的门口.我头也不回地和他说了声再见,然后自己就进去了。

当然,我知道他并没有马上走,他一定还站在那里,或许一直看我走进二楼的教室。

⑪这就是我的父亲,他总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有一回学校搞活动,要求我们穿白衣蓝裤白网鞋,我刚走到门口,就被父亲叫住。

我思量自己又做错了什么.是不是洗脸水又没有倒?父亲说:“别老顾着前面整齐,后面也得拉平。

”于是,走到我身后拉平了衣服,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好好表现。

”我回头看着父亲,眼里噙满了泪水。

父亲因为近视,没有看到我眼里连挨打时都没有过的泪水,而我却透过父亲两鬓看到过去不曾看到的白发,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的训斥和责罚都已经不再那么可怕。

而那根被打坏的鸡毛掸子,又被我母亲拿到杂货店里让人给嵌上了新的鸡毛。

⑫不久前,我回老家的时候,他们几个老人在外面的房间聊天,我就进去清理旧物。

父亲在外面说:“建刚小时候的作文写得可好了,九岁的时候就晓得用柠檬去形容月亮,那时候柠檬都很少看见。

"我心里一动,走到卧室,搭了个凳子,想要打开立柜上面的旧木箱。

⑬那个鸡毛掸子也被放在那上面,竹子开裂了,上面残留着最后几根羽毛,母亲一直没有舍得扔它。

⑭我在里而慢慢地翻啊翻,终于翻到了我的作文本。

蓝色的墨水印记,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模糊了。

我翻到了那篇作文:“夜空挂着个柠檬般的月亮,我问奶奶,月亮里真的有白兔吗?"我发了一阵呆,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⑮我继续翻下去,结果,在箱子的最里面,竟然发现一个崭新的锦盒,上面的龙凤花纹像是给新娘子的。

打开锦盒一看,里面竟然是一个硕大的金手镯,这手镯在充满旧尘味的木箱里发出耀眼的光芒,我情不自禁地惊呼出声。

⑯父亲听得声响,就进来对我竖起手指,要我千万别出声。

然后,他把头探到我耳朵前,压低了声音说:“这是我送给你妈妈的,先在这放一阵儿,到时候我也要吓她一跳。

”他的样子,让我感觉到我的父母好像比我更年轻。

⑰这就是我的鸡毛掸子的故事,我一直希望我能讲得更好一点,但对于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叙述总是如此力不从心。

7 . 通读全文回答,作者围绕着“鸡毛掸子”写了些什么内容?8 . 第⑥段加点词语“沉默而又严厉的父亲”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9 . 第⑪段写了什么内容?和题目“鸡毛掸子”有什么联系吗?10 . 第⑫段写了什么内容?可不可以删掉这一段内容?11 . 第⑭-⑯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表达作用?12 . 请结合具体语境,赏析第⑩⑪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A父亲走得像个移动的雕塑,他不知道该和我说什么。

B父亲说:“别老顾前面整齐,后面也得拉平。

”于是,走到我身后拉平了衣服,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好好表现。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称操舟者为“长年”。

王长年自少有胆勇,渔海上。

嘉靖己未,倭①薄会城②大掠,长年为贼得,挟入舟。

同执者男妇十余人,财物珍奇甚众。

长年既执,时时阳为好语媚贼,酋长③亲信之;又业已入舟,则尽解诸执者缚,不为防。

长年乘间谓同执者曰:“若等思归乎?能从吾计,且与若归。

”皆泣曰:“幸甚!计安出?”长年曰:“贼舟还,将抵国,不吾备。

今幸东北风利,诚能醉贼,夺其刀,尽杀之。

”皆曰:“善!”会舟夜碇④海中,令诸妇女劝贼酒。

贼度近家,喜甚。

饮大醉,卧相枕藉。

妇人收其刀以出。

长年手巨斧余人执刀尽斫五十余贼断缆发舟行抵岸。

长年既尽割贼级,因私剜其舌,另藏之,挟金帛,并诸男妇登岸。

将归,官军见之,尽夺其级与金。

长年秃而黄须,类夷人⑤,并缚诣镇将所,妄言捕得贼。

镇将大喜,将斩长年,并上功。

镇将,故州人⑥也。

长年急,乃作乡语,历言杀贼奔归状。

唶⑦曰:“若言斩贼级,岂有验乎?”长年探怀中藏舌示之。

镇将验贼首,皆无舌。

诸军乃大骇服。

用长年为裨将,谢不欲。

则赐酒,鼓吹乘马,绕示诸营三日,予金帛遣归。

长年今尚在,老矣,益秃,贫甚,犹操渔舟。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注释)①倭:指倭寇,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此指十四至十六世纪劫掠我国江浙一带和朝鲜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

②会城:指福建省会福州。

③酋长:倭寇的头目。

④碇dìng:系船的石墩。

这里指抛锚休息。

⑤类夷人:相貌类似倭寇。

⑥故州人:原本是同州人,指同乡。

⑦唶zè:大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