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兴化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这篇文章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2 .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衍太太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我”并没有听从,然而却出现了“我”偷家里东西变卖的流言,“我”心里十分恼怒。

B.祭灶那天晚上,祥子被曹先生的学生阮明威胁,不得已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给了他。

祥子第二次买车的希望又破灭了。

C.车迟国王兴道灭佛,为解救受苦受难的众佛徒,孙悟空和虎力、鹿力、羊力三大仙斗法大胜,并使三大仙现出了原形,车迟国王悔悟,决定重尊佛教。

D.阿罗纳克斯教授与尼摩船长等人在通过托雷斯海峡时,遭到了土著人的围攻,最后是船长把潜艇的铁栏杆通了电,击退了土著人。

3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噩耗(è)焦灼(zhuó)颠(diān)沛差(cāi)使B.诘问(jié)地窖(jiào)交卸(xiè)吊唁(yàn)C.尴尬(gān)疮疤(chuāng)震悚(sǒng)荒谬(niù)D.绥靖(suí)蹒跚(mán)擦拭(shì)颓唐(tuí)4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神舟十一号”航天团队的团结精神,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强大动力;他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嫦娥”的舞姿完美;他们“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恒地在浩瀚无垠的太空。

A.众志成城清脆飘浮B.同舟共济精准镌刻C.众目睽睽典雅刻画D.同心协力准确堆砌5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总分顺序。

B.《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通过几件事情的记叙,刻画了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C.《桃花源记》一文中,作者陶渊明以奇幻的想像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

D.《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作者张岱以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6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B.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C.改革开放以来,如皋工业不但发展很快,而且农业发展也很快。

D.到盐城旅游,新四军纪念馆不可不去,因为它展示了中国新四军的发展历史。

7 .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夸张、比喻)B.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比喻)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引用)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父亲丢失了他拦住我,急切地和我说话。

眼眶里的泪和两鬓的白发,显得极不协调——在我看来,这个年龄应该懂得克制。

这位中年汉子突然抓住我的胳膊,我感到有些不适,试图挣脱,可是他抓得更紧。

眼眶里的泪几乎要涌出,他说:“我父亲丢了,你可曾看见一位老人,满头白发,胸前挂着钥匙?”“他脑子不好,硬要去我妹妹家,今天是他生日,我就让他去了,可现在是下午了,就几步路,还没到我妹妹家。

”他认定父亲走失了,急切而又悲伤,向迎面走来的人一个个打听,其中包括我。

我记下他的手机号。

其实这只是一种安慰的方式,我去哪儿能帮他找到他的父亲?只是多一个人参与进来,就多一个人负担他心灵的痛苦罢了。

五十出头的汉子,父亲丢了,竟至哭肿了眼睛,罗兰·巴特说过一句话,眼泪的存在,证明悲哀不是一场幻觉。

动了感情才能留下泪,孝心感人。

我真想帮他找找,希望突然间,就走过来那位满头白发,胸前挂着钥匙的老人。

可是,没有。

街边的树影延伸到对面,夕阳沉沉欲坠。

转过背,我去街边杂货铺买饮料。

一位中年妇女边打开冰柜边问,你认识他?刚才那人。

我说不认识。

她用很肯定的口吻说,一定是问你可看见他父亲了!我有些吃惊,她怎么会知道呢?她说,他就住在她楼下,中午就在家里嚎了,不过告诉你,他是装的,绝对是装的,他巴不得他父亲走失呢!装的?我大吃一惊。

这话给了我截然不同的印象。

怎么可能?我分明看到了他眼中的泪和哭肿的眼睛。

可是,这位妇女接着说,她干嘛要在一个陌生人面前冤枉他?他平时对老人可凶了,一直恶声恶气的,从不给老人好脸色。

不过,她最终还是帮他说了一句,这人也挺不容易,五十多岁的汉子,没有正式工作,靠开个电瓶车给人拉货挣点小钱度日,生活压力大……这事过了很久了,我希望自己能把它忘记。

在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之前,它却很顽固,顽固地从心底蹿出来,变成挥之不去的疑问。

中年汉子的泪水是不是真的?杂货铺女店主有没有撒谎?在是与非的两极,我不知道我的天平倾向谁。

我觉得,当我试图来解答这个疑问时,内心感到的总是苦涩,仿佛有一种美好的伦常在眼前崩毁。

解答中有许多个“或许”,最终我释然地选择了一种。

或许中年人的泪和女店主的话都是真的,只是在父亲走失后,这位中年人才有所触动,所有日子里犯下的错,瞬间变成了芒与刺,刺出了内心真实的痛。

8 . 阅读全文后,在横线上补全表示“我”心情变化的词语。

不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然9 . 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作用。

①她说,他就住在她楼下,中午就在家里嚎了……②在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之前,它却很顽固,顽固地从心底蹿出来,变成挥之不去的疑问。

10 . 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的作用。

11 . 纵观全文,使“我”信任中年汉子眼泪的细节有哪些?12 . 结合上文,理解选文最后一句话中“内心真实的痛”所指的内容。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关于亲情,你内心真实的痛是什么?阅读张杭杭的《瞬息与永恒的舞蹈》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

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除了枝条日甚一日的蓬勃,别无吐蕾开花的迹象。

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

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②一个夏天的傍晚。

我再次走上阳台,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

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

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绒球,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③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

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天色一点点暗下来。

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

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

就在那个瞬间里,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

它的花蕊是金黄色的,沾满了细密的颗拉,每一粒花粉都在传递着温馨呢喃的低语。

那橄榄形的花苞渐渐变得蓬松而圆融,原先紧紧裹挟着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

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

④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它更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

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她”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

“她”知道这是自己多年来一直期盼的一次公开演出,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虽然是初次登台,但是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她”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使得“她”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绝美。

⑤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她”悄然无声地一边舞着,一边用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动情演绎着生命的辉煌,挥洒着成功的芳香。

⑥盛开的昙花就那么静静地悬在枝头,像一帧被定格的胶片。

⑦但昙花的舞蹈并未就此结束。

“她”忽然又颤动了一下,张开的手臂,渐渐向心口合抱;“她”用修长的指尖梳理着金发般的须毛,又将白色的裙衫一片片收拢;然后垂下“她”白皙的脖颈,向泥土缓缓地匍匐下去。

⑧“她”平静而庄严地做完这全套动作,大约用了三个小时——那是舞蹈的尾声中最后复位的表演。

昙花的开放是舞蹈,闭合自然也是舞蹈。

片片花瓣根根须毛,从张开到闭合,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

“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艺术和生命的真谛。

⑨我很久很久地凝望着它,满怀歉意地观赏着昙花从帷幕拉开、尽情绽放到舞台定格的全部过程“昙花一现”那个带有贬义的古老词语,在这个偶然的夏夜里变成一种正在逝去的遥远回声,给予我新的启示。

⑩那个傍晚的阳台,那一场绝美的舞蹈中,我是唯一幸运的陪伴者。

想起六年来我对县花的冷落和敷衍,愧恨之情油然而生。

此后,我将用清水和阳光守候那绿色的舞台,等待它明年再度巡回。

13 . 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中“瞬息”与“永恒”两个词的理解。

14 . 文章开头第①段作者为什么要写昙花整整六年“一点动静都没有”,我“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15 . 文中作者对昙花的指代前后有所变化,前三段出现的是“它”,从第④段开始却变成了“她”,指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6 . 本文对昙花绽放的过程描写得精美细腻,感人至深,请联系文中第④段的划线句,谈谈你的认识。

17 . 根据全文内容,请你谈谈第⑧段划线句“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艺术和生命的真谛”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句子默写18 . 诗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②气蒸云梦泽,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④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 。

⑤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

⑥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

⑦ 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

⑧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 。

四、对比阅读(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