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酒精性肝病的遗传易感性研究现状 杨馥宁
酒精性肝病的遗传易感性研究现状 杨馥宁
K e yw o r d s :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s ,a l c o h o l i c ;g e n e t i cp r e d i s p o s i t i o nt o d i s e a s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i n g l e n u c l e o t i d e ;r e v i e w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5 2 5 6 . 2 0 1 7 . 0 2 . 0 3 9 收稿日期: 2 0 1 6- 0 9- 1 8 ; 修回日期: 2 0 1 6- 1 0- 1 2 。 作者简介: 杨馥宁( 1 9 9 0- ) , 女, 主要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学与免疫学 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 黄晶, 电子信箱: j l u h u a n g j i n g 1 @1 2 6 . c o m 。
O R= 2 . 7 9 , 9 5 %C I : 1 . 1 3 6 . 9 2 , P= 0 . 0 2 6 ; O R 相关( = 3 . 5 0 , 9 5 %C I : 1 . 7 3 7 . 0 8 , P= 0 . 0 0 1 ) 。研究表明 S O D 2基因多态性可增加对酒精性肝硬化的易感性, 提示氧化应激在酒精性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 作用。 谷胱甘肽 S - 转移酶( G S T ) 是体内生物转化最重 要的Ⅱ相代谢酶, 参与机体解毒并具有抗氧化作用。
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i ng e n e t i c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t oa l c o h o l i cl i v e rd i s e a s e
Y A N GF u n i n g ,H U A N GJ i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T h e F i r s t H o s p i t a l o f J i l i n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2 1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A l c o h o l i c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 A L D )i s o n e o f t h e m o s t c o m m o n c h r o n i c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s i n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w i t h a c o m p l i c a t e d p a t h o g e n e
个独立危险因素[ 比值比( O R )= 3 . 5 3 , 9 5 % 可信区间 9 5 %C I ) : 1 . 3 1 9 . 4 7 , P= 0 . 0 1 2 ] 。 ( A L D H 2基因位于染色体 1 2 q 2 4 , 拥有 2个等位基 因, 即野生型 A L D H 2 1和 突 变 型 A L D H 22 。A L D H 2 2突变型编码的酶活性明显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不能快速将乙醛代谢成乙酸, 使乙醛在体内大量蓄 积, 易出现面色潮红、 心动过速及恶心、 呕吐等醉酒症
9 ] 1 0 ] 状[ 。有学者 [ 研究发现, 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于日
进行 G S T M 1和 G S T T 1 基 因 分 型 分 析, 结果发现 G S T T 1基因缺失出现的频率在 A L D患者中明显高于 健康对照组 ( O R=1 . 6 7 , 9 5 %C I :1 . 0 3 2 . 7 1 , P= ) , 而G S T M 1基因缺失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 0 0 2 7 计学意义。G S T T 1联合 G S T M 1基因缺失可显著增加 发生严重 A L D 的风险 ( O R=4 . 3 0 , 9 5 %C I :1 . 8 9
1 5 ] L a d e r o 等[ 对1 5 3例严重 A L D患者和 2 4 1例健康者
A D H 2 2有一定的相关性, 携带这 2种等位基因可减 少发生 酗 酒 的 风 险。德 国 一 项 大 样 本 病 例 对 照 研 究
[ 8 ]
发现, A D H 1 C 1/ 1 可作为酗酒者发生 0例受试者进行研究, 其中 A L D患者 3 2 2例, 对照 组1 6 8例。筛查了乙醇代谢酶基因和氧化应激相关 基因的 1 4个 S N P位点, 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 A D H 1 B r s 2 0 6 6 7 0 1 C C 、 M n S O Dr s 4 8 8 0 T T和 G S T M 1基因缺失是 L D的独立危险因素, 各基因之间可 印度酗酒者发生 A 能存在协同作用影响疾病的发生。这一发现可用来 识别发生 A L D的高危人群, 也有助于对印度酗酒者的 正确管理。 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 h e m o c h r o m a t o s i s , H F E ) 基 因编码的 H F E蛋白可调节机体对铁的吸收, 当人体 内铁超载时, 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反应造成肝细胞损 伤。近年来, H F E基因多态性与 A L D之间的关系引 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H F E基因有 2种常见
P= 0 . 0 0 16 ) , 同时还发现 酗酒者中要高于酗酒者(
3 8 0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 3 3卷第 2期 2 0 1 7年 2月㊀JC l i nH e p a t o l , V o l . 3 3N o . 2 , F e b . 2 0 1 7
A D H 2与 A D H 3存 在 连 锁 不 平 衡, 提示 A D H 3 1与
㊀㊀酒精性肝病( A L D ) 是因长期过量摄入酒精所致 的一种慢性肝病, 其疾病谱包括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 性脂肪性肝炎、 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在 西方国家, A L D是导致肝硬化最重要的病因, 也是致 死性终末期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 1 ]
G WA S ) 和大规模候选基因关联分析技术的发展, 现已 发现多个与 A L D发病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 i n g l e , S N P )位 点, 本文就近年来 n u c l e o t i d ep o l y m o r p h i s m A L D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㊀酒精代谢基因多态性 饮酒后, 人体摄入的乙醇 9 0 %以上经肝脏进行代 A D H ) 和微粒体内细胞色素 谢, 经胞质内乙醇脱氢酶( P 4 5 02 E 1 ( C Y P 2 E 1 ) 催化, 乙醇被氧化为乙醛, 后者经 乙醛脱氢酶( A L D H ) 代谢为乙酸, 最终转变为二氧化 碳和水排出体外。A D H 、 A L D H 2和 C Y P 2 E 1是乙醇代 谢通路的关键酶, 三者均存在基因多态性, 不同基因 个体通过表达不同的酶活性来影响机体对乙醇的易
2 0 % 4 0 % 发生酒精性肝炎, 8 %
2 0 % 发展为酒精
[ 4 ]
性肝硬化。提示除了饮酒量本身之外, 还有其他因素 影响 A L D的发生与发展。一项双胞胎研究 发现, 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之间的疾病一致性可相差 3 倍, 说明 A L D的发生与发展存在个体间的遗传差异。随 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 e n o m ew i d ea s s o c i a t i o ns t u d y ,
5 ] 感性, 进而导致不同的饮酒行为。我国学者 [ 研究发 A D H 2 2编码的酶具有较高活性, 可使乙醇分解 现,
。近年来, 随着经
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均饮酒量在中 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呈快速增长趋势, 尤其是在中 国, A L D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之后导致肝损伤的第二
2 ] 大病因 [ 。A L D发病机制复杂, 可能是环境与遗传易 3 ] 感性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 [ 发现, 长期酗酒者中仅
杨馥宁, 等.酒精性肝病的遗传易感性研究现状
3 7 9
{| v-kx }~ v bcj
杨馥宁,黄㊀晶
(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检验科,长春 1 3 0 0 2 1 )
摘要: 酒精性肝病( A L D )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 其发病机制复杂。遗传因素在 A L D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可 能是潜在的 A L D治疗靶点。综述了近年来与 A L D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 探索这些基因在 A L 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可为临床 L D提供理论依据。 有效评估、 诊断以及防治 A 关键词: 肝疾病,酒精性;疾病遗传易感性;多态性,单核苷酸;综述 中图分类号: R 5 7 5 . 5 ㊀㊀㊀文献标志码: A ㊀㊀㊀文章编号: 0 0 1- 5 2 5 6 ( 2 0 1 7 ) 0 2- 0 3 7 9- 0 5
s i s . G e n e t i c f a c t o r s p l a y a n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A L Da n d m i g h t b e t h e p o t e n t i a l t a r g e t s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L D . T h i s a r t i c l e r e v i e w s t h e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g e n e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A L D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a n dp o i n t s o u t t h a t 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t h e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a c t i o no f t h e s e g e n e s i n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p r o g r e s s i o no f A L Dc a n p r o v i d e a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f o r e f f e c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 d i a g n o s i s ,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t r e a t m e n t o f A L Di n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