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岔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道岔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质量体系作业文件道岔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版本号:第A/0版文件编号:T1103ZZ-10实施日期:年月日受控状态:(盖章受控)发放编号:中铁十一局集团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土建15-1标编制概况编制部门:工程管理部编制人:日期: 审核人职务:总工程师姓名:日期:批准人职务:指挥长姓名:日期:作业文件修改记录单道岔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规范道岔铺设施工的标准化作业,确保道岔铺设施工作业的质量和安全,使之符合设计要求、符合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的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本标段所有道岔铺设施工作业。

三、正文铺设混凝土岔枕单开道岔铺设混凝士岔枕(以下简称岔枕)道岔,若无干扰,施工场地宽阔,则可采用吊车配合人工卸车,以及就地组装的施工方法。

考虑经济效益,宜预留岔位,然后再用火车平板车运输全部道岔材料。

1.道岔运输及装卸1.1岔枕长,重量大,易产生裂纹和被碰伤,一组道岔的材料应将钢材和岔枕分别装在两个平板车上,最好一次运到工地。

1.2装岔枕的平板车底面要平,平板与岔枕以及岔枕之间应垫两根以上垫木,长岔枕适当多垫,垫木厚度应高出承轨槽。

装车后要用铁丝捆牢,防止岔枕串动和互相磨擦碰伤。

1.3岔枕配件多,装车时应清点配套,分类堆码,不允许混乱。

1.4岔枕及钢轨一般应使用机械装卸。

装卸时应慢装轻放。

每次装卸岔枕应限制数量,防止压裂碰伤。

吊枕钢丝绳要有相当长度,防止吊重打滑。

1.5道岔钢轨尽可能一次吊卸到位,如不能到位再用机械拖拉,不允许转硬弯,道岔尖轨应与基本轨捆牢。

2.施工资料准备2.1施工方法的确定;2.2核对设计图;2.3提出用料计划;2.4劳动力准备和机械设备用量等;3.施工程序及作业技术要求3.1施工作业程序平整道碴、散布混凝土岔枕、硫磺锚固、上轨连接夹板、画轨枕印、细方轨枕、安装扣件。

3.2作业技术要求3.2.1平整道碴①道碴必须符合部颁标准;②铺碴前先铺一层厚度不小于20㎝的碎石道碴,其宽度岔前不少于3m,依次递增至岔后不少于5.4m;③按水准桩及中线桩平整道碴并与相邻道岔或线路高差进行顺坡。

3.2.2散布岔枕①用机械吊铺岔枕就位(短岔枕也可人工抬运就位);②用测绳自岔前至岔后拉直,并标出岔枕间隔距离,逐根散布,小范围内的细方岔枕用撬棍调整。

3.2.3硫磺锚固①使用的材料、配合比、操作工艺、技术要求等详见《轨排生产作业指导书》;②锚固螺旋道钉应使用模具,其高低差及横向误差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3.2.4上轨连接夹板道岔钢轨一般直股直接卸车吊轨就位,弯股人工用撬棍拔移到混凝土枕承轨槽就位。

连接夹板后要求轨缝均匀,岔前接头方正,道岔纵向误差不宜超过5mm。

如果与其他道岔相连,将龙口轨连接好后,留有轨缝,为保证后继道岔及龙口渡线位置,误差也可超过5mm。

3.2.5画轨枕印、细方轨枕①道岔钢轨上所画的岔枕印应严格要求,测量准确、标志明显。

②应按标准图要求点画,并注意各段岔枕布置方向的变化。

3.2.6上扣件①上扣件前应先垫好钢轨下塑料垫板及橡胶垫板,胶垫圆点朝下,沟槽朝上,特别注意斜坡胶垫不要放错位置。

②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混凝士岔枕扣件种类较多,安装前要按标准图对号核实就位。

③组装时对一些不合适的扣件不可用锤硬打入位,以防打坏配件和轨枕挡肩。

④按规定力矩拧紧扣件。

4、道岔质量标准道岔质量标准见木枕道岔质量标准。

5、安全注意事项1.混凝土岔枕重量大,宜用机械装卸,散布装卸时应慢吊轻放,以免互相撞击发生碰伤或折断。

2.使用机械装卸和散布钢轨、岔枕时,吊件下面严禁站人,防止绳索拉断或岔枕滑落伤人。

3.人工抬运岔枕或调整间距时,应防止岔枕滑落挤伤人,使用的抬杠和钢丝绳不可过短。

4.人工拨轨时施工人员应全部站在钢轨一侧统一指挥。

翻转钢轨时应用撬棍敲击轨头以示信号,待全部人员离开钢轨,确认安全时再开始翻转,撬棍前后严禁站人。

6、与线下单位协调解决事宜道岔铺设完毕后,应与线下单位及时联系,提醒注意以下问题。

a.起道拨道时因混凝土岔枕重量大,起道机不要顶在岔枕上以免损坏岔枕。

b.每次起道量不要太大,起道机起道后不要突然松开使整个道岔下落,以免折断岔枕。

c. 起道捣固应全面进行,不要只捣固个别岔枕以防过车压断岔枕及松开起道机岔枕承力过大使岔枕产生裂纹或折断。

d.开通前不允许有岔枕悬空现象。

要特别加强对接头及辙叉部位的捣固。

e.道岔铺设完毕后,及时上碴、整道,尽快交接。

(三)铺设提速道岔1.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我部所承担施工的提速道岔均为砼岔枕道岔,其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除铺设砼道岔内容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尖轨跟部限位器A、B块应尽量相对居中,如发现A、B块相互顶紧,则应根据尖轨跟端轨缝大小适当串轨,以保证前后间隙为7.0±1.5mm。

(2)导曲线支距偏差为±2mm。

(3)岔枕间距允许偏差:砼枕为±20mm。

(4)岔枕偏斜不得超过10mm,钢岔枕偏斜误差应在5mm以内。

(5)摆设岔枕时,不得用撬棍插入岔枕的螺旋钉孔内,以免损坏套管。

(6)滑床板与护轨垫板安装弹片时,要注意区分弹片的正反面。

正面(小斜坡一面)朝上置于台板槽内,将销钉表面涂油后穿入滑床台(或台板)侧面钉孔,用手锤敲击钉头,使其就位。

安装转撤器钢枕滑床台的销钉应由外往里装,以免碰上电务表示杆的接头铁。

(7)混凝土岔枕套管内应涂以黄油,以免螺栓锈蚀。

螺栓不得捶打,以免伤害套管。

螺栓扭矩应达到250-300N·M。

(8)可动心轨铺设时,长心轨凸缘距钢轨边缘应不少于20mm,允许偏差为+4.0mm。

应根据实际轨温与中和轨温的温度差测算偏差量。

(9)可动心轨第一牵引点处翼轨补强板上下颚应和翼轨密贴。

补强板螺栓扭矩应达到400N·M。

(10)叉跟尖轨尖端与短心轨跟端密贴。

(11)可动心轨第一牵引点安装的转换凸缘与拉板U型铁的联结要紧密不松旷,卡把之间的缝隙小于0.2mm。

(12)道岔转撤器部分和可动心轨部位预铺和施工中,应做好与电务人员的调试工作。

(13)线下单位道碴铺设厚度,正线底碴25cm应满足,要求道床平整度±2cm,以免道床不平,压折岔枕,起道作业时,两股道同时起平,不能起高,注意消除前后空吊板;每根岔枕同时捣固,要特别加强对钢轨接头和撤叉部分的捣实。

2.铺设技术条件及质量验收要求见附件一、附件二四、相关文件1 《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2《中铁十一局乌锡铁路铺架指挥部施工技术管理办法》3、《中铁十一局乌锡铁路铺架指挥部质量管理办法》五、附录本作业指导书由中铁十一局乌锡铁路铺架指挥部工程管理部负责解释。

附件一、提速道岔及转换设备铺设安装维护技术条件(一)、道岔(1)本技术条件适用于直向过岔速度达160km/h的60kg/m钢轨12号提速道岔的铺设、安装及维护。

(2)道岔的铺设验收及维护除按本技术条件执行外,还应符合《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和《铁路线路维修规则》的有关规定。

施工单位自行拟定的单项细则应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规定。

(3)道岔上道之前应进行整组(连同电务转换设备及外锁闭装置)预铺,并满足下列要求:①道岔各部尺寸以及零部件的安装符合设计图纸。

①直尖轨轨头刨切起点处直股轨距为(1435土1)mm(日常养护维修标准为1435+3、1435-2mm)。

③转辙机安装在专用的钢岔枕上,转换所需杆件全部设在钢岔枕内。

④在安装外锁闭装置之前,两尖轨应分别与相应的基本轨作密贴检验,可动心轨应与翼轨作密贴检验,确认尖轨(或可动心轨)在轨头刨切范围内与基本轨(或翼轨)的缝隙小于1mm。

⑤顶铁与尖轨或可动心轨轨腰间隙应小于1.5mm(日常养护维修标准为小于2mm)。

⑥尖轨限位器前后缝隙的偏差不大于1.5mm ,不与无缝线路焊接的道岔日常养护维修标准为6.5mm)。

⑦转辙器及可动心轨辙叉垫板的滑床台应平滑。

确保尖轨及可动心轨放置在具有相同高程的基础上。

⑧尖轨与滑床台应密贴,每侧尖轨第一及第二牵引点钢岔枕的滑床台必须保持3块密贴(指有磨痕或缝隙不大于1mm)。

⑨各部分紧固螺栓须拧紧,拧紧的要求:a.安装弹条时,螺母的拧紧程度以弹条中部前端下颏与轨距块接触为准。

b.防松螺母的下螺母(通常为凸锥螺母)为拧紧螺母,预拧紧参考扭矩列于下表。

上螺母(通常为凹锥螺母)为防松螺母,不宜拧得过紧,以螺母不产生塑变为限。

上、下螺母端面需留少量缝隙,数值列于下表。

注意上、下螺母必须分别拧紧。

发现螺母松动,应先卸下上螺母,将下螺母按规定扭矩拧紧后,再拧紧上螺母。

⑩弹片滑床板和弹片护垫板安装时,应注意区分弹片正反面,分别插人滑床台和护轨承轨台内,再将销钉表面涂油后,穿人滑床台侧面的钉孔,用手锤敲击钉头,使其就位。

○11可动心轨第一牵引点接头铁拉板与可动心轨转换凸缘安装时,要求接头铁与可动心轨转换缘之间无缝隙。

○12整组道岔预捕时必须进行电动操作转换试验,尖轨与可动心轨实测转换力不得大于6kN(不含密贴力)。

○13整组道岔试铺组装尺寸须符合下列规定:a.尖轨尖端前基本轨长度为2916mm,允许偏差为+4.0mm。

b.可动心轨实际尖端至翼轨趾端距离为 2 396mm,允许偏差为+4.0mm。

(4)铺设道岔的路基应稳定,排水良好,不得有翻浆冒泥、冻害、不均匀下沉等病害,道床应采用一级道碴。

岔枕下应有不少于30cm厚度的清碴。

(5)道岔铺设时,要求转辙器两根基本轨外锁闭铁的安装孔在同一轴线上,允许偏差±3mm。

(6)道岔上道后,各部轨距、水平、方向、高低及捣固等要求除按道岔验收有关规定执行外,可动心轨辙叉部分维修时,尚须注意以下几点:①用于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时,可动心轨弹性可弯中心后部6个间隔铁及翼轨趾端间隔铁应采用10.9级Φ27高强度螺栓,螺母扭矩应达到700-900 N·m,以传递无缝线路传来的纵向力。

②铺设初期应加强捣固可动心轨尖端及弹性可弯部分的岔枕,运行一个月后,可按一般道岔进行捣固。

③铺设初期,如心轨产生飞边,应及时打磨。

④日常养护应保持安设在侧股的护轨与可动心轨的查照间隔。

⑤弹片滑床板及弹片护轨垫板在使用中须注意观察弹片情况,如有折断或残变过大应及时更换。

⑥注意检查叉跟尖端与短心轨的密贴状态,发现不密贴时,可用调整片调整叉跟尖端一侧顶铁与轨腰之间的缝隙。

要求间隙不大于1mm。

⑦可动心轨与翼轨、顶铁挡墙之间、钢岔枕内均应保持清洁,及时清除石碴、砂土、碎石、冻雪及其它异物,以保证可动心轨的正常转换。

(7)尖轨、可动心轨跟端在运营中出现鞍形磨耗,深度达到1.5mm时,应进行焊补修理;并打磨恢复轨头外形。

(8)运营中,轨距超限需要调整时,应首先采用不同号码轨距块来调整,如不能满足时,可另加垫片调整,垫片厚度不得超过2mm。

(9) 在寒冷地区铺设使用提速道岔时,应注意保证道岔区道床排水良好,允许在轨底与铁垫板间加垫厚度不大于6mm的冻害垫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