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体道床道岔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整体道床道岔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中国中铁一局乌鲁木齐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轨道安装工程01标项目经理部整体道床道岔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编制日期:2017年04月15日实施日期:2017年05月01日目录1.适用范围 (1)2.施工准备 (1)3.施工技术要求 (1)3.1模板技术要求 (1)3.2混凝土技术要求 (2)3.3道岔轨道几何状态允许偏差 (2)4.施工工序及施工工艺 (3)4.1施工工序 (3)4.2施工工艺 (3)5.施工要求 (4)5.1施工准备 (4)5.2施工工艺 (5)6.劳动力组织 (10)7.材料要求 (11)8.设备机具配置 (11)9.质量控制及检验 (12)9.1质量控制 (12)9.2质量检验 (12)10.安全环保要求 (13)10.1安全措施 (13)10.2环保要求 (14)整体道床道岔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青岛市一期工程(3号线)轨道01标所辖整体道床道岔铺设的施工作业。

2.施工准备2.1提前调查道岔区施工条件,合理安排施工,确定下料口、下灰口位置,确定岔料倒运方案。

2.2施工技术人员对铺轨综合图和设计说明书等图纸进行认真审核,确定各站铺设道岔型号、道岔开向、数量及采用的标准图,绘制施工平面图,提出道岔铺设材料计划,并编制施工计划和铺岔技术交底。

2.3基标测设:道岔铺轨基标设置按照GB502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测设,并按照GB5030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测设。

2.4道岔施工前道岔需完成试组装,道岔进场时必须进行进场检查验收。

3.施工技术要求3.1模板技术要求3.1.1模板须选择刚度大、表面平整光滑、无变形翘曲的模板,模板支立应稳固,无松动、跑模、超标准的变形下沉等现象。

3.1.2位置偏差不大于±5mm,不垂直度不大于±2mm,表面不平整度不大于±3m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5mm。

3.1.3模板可贯通立模,在沉降缝处用沥青木板隔断,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应予堵塞,不得漏浆。

3.1.4模板支立时,须清楚模板上的杂物,并检查表面不平直度不得大于±3mm,对于严重变形,挠曲的模板禁止使用。

3.1.5模板支立应牢固平整,应保证在线路方向上平顺,接头处许平整,在模板接缝处用塑料胶带粘贴,底部有缝隙者,用水泥砂浆堵塞严密。

3.1.6立模板前,须对模板内侧均匀涂抹脱模剂。

3.2混凝土技术要求3.2.1混凝土终凝后及时养护,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道床不得行使车辆和承重。

3.2.2混凝土灌注时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超过规范规定的时间。

3.2.3轨枕底部及周围的混凝土应加强捣固以防出现缝隙。

3.2.4混凝土浇筑前及周围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渍等清除钢筋,并对模板及钢筋骨架尺寸等加以检查,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应及时处理。

3.2.5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2m,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

3.3道岔轨道几何状态允许偏差3.3.1对道岔材料的要求:道岔结构件、轨枕、配件等均须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外观及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材料数量齐全;混凝土岔枕无裂纹、损伤等现象。

3.3.2铺设位置正确,基本轨、尖轨、辙叉及配件铺设符合《整体道床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及单渡线》图纸要求。

3.3.3转辙器必须扳动灵活,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在转辙器杆连接处,尖轨与基本轨的间隙不得大于1mm,尖轨无损伤,尖轨顶面宽50mm以上断面处,不低于基本轨顶面1mm。

3.3.4轨距允许误差,装有控制联锁设备的道岔,除尖轨尖端处±1mm外,其余各部均为+3、-2mm,辙叉心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距离不得小于1391mm,允许偏差为0~+2mm;翼轨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距离不得大于1348mm,允许偏差0~-1mm。

3.3.5顶铁与尖轨轨腰间的间隙小于1mm,若发现间隙太大,可在顶铁与基本轨腰之间加调整垫片进行调整。

3.3.6接头处轨面高低差和轨距线错牙不得大于1mm.3.3.7滑床板应平正,滑床板与尖轨间隙和轨撑离缝大于2mm者每测不得大于1处。

3.3.8导曲线应圆顺,支距正确,支距允许偏差为±2mm,附带曲线用10m弦量连续正矢差允许偏差为1mm.3.3.9轨顶水平及高程:全长范围内高低差不应大于2mm,高程允许偏差为±1mm,左右股钢轨顶面水平允许偏差为1mm.3.3.10轨顶面应平顺,滑床板在同一平面内,轨撑与基本轨密贴,其间隙应不大于0.5mm.3.3.11尖轨的轨底应于滑床台密贴,转辙器每侧与尖轨不密贴的滑床台不得多于一块。

各牵引点两侧枕上的滑床台必须与尖轨轨底密贴(指有磨痕或间隙不大于1mm);滑床板、护轨垫板销钉的穿向应一致。

3.3.12各部位紧固螺栓须拧紧,拧紧的要求为:⑴安装弹条时,螺母的拧紧程度是弹条中部前端下与轨距垫表面接触为准。

⑵弹簧垫圈没有错口,呈压平状态或拧紧螺栓扭矩为100~120N·m。

⑶ M30螺钉扭矩为250~300N·m。

⑷转辙器跟端用间隔铁连接螺栓扭矩不小于900 N·m。

3.3.13岔枕用M30螺钉严禁敲入,严禁用棍棒插入套管拨动岔枕。

4.施工工序及施工工艺4.1施工工序交接线路及控制桩→基底处理→基标测设→布设道床下层钢筋网→道岔组装→布设道床上层钢筋网及钢筋绑扎→模板支立即调整→道岔调整→隐蔽工程检查→道床混凝土浇筑→钢轨支撑架及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质量检查4.2施工工艺整体道床道岔施工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5.1.1完成岔料进场检验、开箱检查,钢筋进场检验,确定混凝土供应单位及混凝土输送方法。

5.1.2施工前对土建施工单位移交的结构底板进行复测和检查,底板标高符合要求,隧道内无浮浆、积水和渗漏。

5.1.3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及施工技术培训.5.1.4施工用基标测设完毕,有正式的测量成果.5.2施工工艺5.2.1基标测设基标设置《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要求测设,并应满足《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

在道岔前、岔心、岔后设控制基标,每5m设置加密基标,测设完成后,经测量监理工程师符合,第三方检测验证后方可供道岔铺设使用。

5.2.2基底凿毛、处理采用风镐进行密集凿毛,凿坑深度为5-10mm,坑距为30mm左右,凿毛完毕后立即清扫杂物垃圾,并用高压水或高压风将结构底板冲洗干净。

做到施工段内无积水、无油渍、无废渣。

5.2.3铺设道岔道床钢筋网钢筋绑扎前按照道岔道床图划分道床块,标识出转辙机坑和转辙机预留槽位置。

绑扎焊接钢筋网,钢筋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焊接,放入预埋管线,并须经监理隐检合格和符合设计及相关专业要求。

道岔道床纵、横向钢筋绑扎按防迷流要求焊接。

钢筋焊接,单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并按要求对焊接段钢筋进行弯折,焊接后钢筋,其轴线在一条直线上,焊缝饱满并不小于6mm。

在道岔道床前后各设置一处变形缝,变形缝的两侧,分别引出排流端子,排流端子与道床板端纵向钢筋焊接,排流端子高于道床顶面3~5mm。

5.2.4岔料运输及架设5.2.4.1道岔部件运输根据道岔类型、辙叉角号数、开向、道岔编号将道岔在编号配件箱、轨腰处标识清楚,同时应将尖轨与基本轨捆扎牢固。

道岔钢轨装车时,岔料装车采用汽车装运,岔枕、钢轨、配件按组配齐后装车,先进行岔枕装运,然后装运道岔钢轨,最后装运道岔配件。

道岔钢轨装车时尖轨、辙叉及护轮轨应注意铺设方向及道岔开向,尖轨应与基本轨捆扎牢固、密贴,以防损伤尖轨,同时防止偏载。

各种配件箱要放置平稳,捆扎牢固,保证运输途中不发生任何意外。

卸车时,首先应核对轨腰及配件上的标识是否与要铺的道岔一致,以防卸错位置。

岔料必须用起吊设备吊卸,严禁人工从车上直接往下抛投。

所卸岔料,应摆放平稳。

对进场的道岔材料进货严格按其外观质量、类型、尺寸逐一检查,现场清点,分类堆放,验收合格后方可运往工作面。

5.2.4.2.架设道岔钢轨⑴铺道岔先按照道岔基标摆放钢轨,架轨时严格按照基标位置控制好岔前、岔心、岔尾位置。

⑵按照道岔总布置图进行道岔钢轨连接,用压机抬起钢轨,将支撑架合理放置在轨下托起钢轨,每隔4根短枕放置1根支撑架。

支撑架托盘底面朝上,有轨底坡一侧朝下安装。

⑶用鱼尾板连接钢轨时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正确预留轨缝。

⑷散钢轨支撑架时,应在顺坡终点,尖轨尖端,尖轨部分前、中、后,导曲线部分前、中、后,辙叉部分前、中、后均应设置钢轨支撑架。

⑸所有鱼尾板螺栓、各部连接零件螺栓均应上紧,扭力矩一次达标。

⑹安装钢轨支撑架时,左右位置必须适中,道岔直线部分支撑架要垂直线路中心线方向,曲线部分支撑架要垂直切线方向,不得歪斜。

⑺钢轨支撑架各处螺栓、丝杠必须拧紧,不得虚接。

⑻道岔钢轨架起后,钢轨端头必须采取固定措施,可用斜支撑前后左右顶死,防止轨排倒架或移动。

5.2.5 轨道状态粗调5.2.5.1根据岔头、岔尾的控制基标及加密基标,确定并调整岔头、岔尾的位置,并保证岔头两股钢轨的方正。

5.2.5.2调整边直股方向:根据外直股外侧基标,用L尺配合道岔支撑架斜支腿及坚向丝杠从岔头到岔尾依次调整道岔边直股的方向和高程,使其达到规范要求。

5.2.5.3在保持道岔直股不动的前提下,通过调节道岔支撑架上位于中直股处的轨卡水平螺栓及立柱,依次调整道岔中直股的轨距、水平,直至达到要求。

5.2.5.4调整曲股支距、水平,按照设计图纸,把支距尺放在规定的支距点上,在保持直股不动的前提下,通过依次调节道岔支撑架上位于曲股处轨卡的水平螺栓,使曲股各点支距达到要求。

5.2.5.5调整曲股轨距:在保持曲股位置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节钢轨支撑架上位于曲股处的轨卡水平螺栓,调整曲股各点轨距。

5.2.6 散布、安装扣件及铁垫板铁垫板、扣件按设计图纸规定的类型有次序的分类散布,根据道岔图纸短轨枕间距在基本轨上画铁垫板印,按序号依次安装扣件。

安装铁垫板时,有专人负责对安装铁垫板位置、型号进行检查。

5.2.7 安装短岔枕5.2.7.1在方向和轨距粗调完毕,扣件安装后吊挂安装混凝土短岔枕。

5.2.7.2直线段两股钢轨的短岔枕中心线与线路中线垂直,曲线段应与线路中线的切线方向垂直;道岔辙叉部分的短岔枕应垂直辙岔角的平分线,转辙器及连接部分应与道岔直股方向垂直。

5.2.7.3短岔枕安装距离允许偏差为±10mm,螺旋道钉要拧紧,并复紧至少三次,以防止出现空吊板现象。

5.2.7.4采用水平尺检查相邻岔枕是否在同一平面,超标的立即改正。

5.2.7.5道岔枕直股和曲股外侧轨枕应整齐,在保证本文5.2.7.2条的基础上保证轨枕方正,轨枕不能歪斜。

5.7.7.6道岔枕有严重破碎的,不得用于道岔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