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国风·邶风·泉水》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邶风·泉水》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邶风·泉水》原文译文赏析《国风·邶风·泉水》
先秦:佚名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载脂载舝,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译文】
泉水汨汨流不息,还是回归入淇水。

怀念卫国我故乡,没有
一天不在想。

同来姬姓好姐妹,且与她们来商量。

回想当初宿泲地,摆酒饯行在祢邑。

女子出嫁到别国,远离父母和兄弟。

临行问候我姑母,还有众位好姊妹。

如能回乡宿在干,饯行之地就在言。

车轴上油插紧键,直奔故乡跑得欢。

疾驰速奔回到卫,不会招来甚后患?
我是思绪在肥泉,声声叹息用不休。

再想须城与漕邑,我的忧伤无尽头驾着马车去出游,借此排解我忧愁。

【赏析】
此诗第一章“毖彼泉水,亦流于淇”两句,用泉水流入淇水起兴,委婉道出自己归宁的念头。

这两句与《邶风·柏舟》首二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同用“彼”、“亦”两字起调,文情凄惋悱侧而不突兀,由此点出诗题——“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自己魂牵梦绕着卫国,但如今故国人事有所变故,自己想亲往探视而根据礼仪却不能返卫,深感无限委曲,内心焦急难奈。

作为一个女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姐妹,由此引出“娈彼诸姬,聊与之谋”两句。

主人公想找她们倾诉苦衷,希望她们能够为自己出个主意,想条妙计,即便无济于事,也能够稍解胸中的郁闷,聊以自慰。

第二章和第三章均承接第一章而来,用赋法铺写虚景,表达自己对卫国真挚深切的怀念。

第二章写作者欲归不得,却去设想当初出嫁适卫之时与家人饮饯诀别的情景。

如今物换星移,寒暑数易,家人近况无由获知,颇令自己牵挂,归宁的念头更加坚定笃实。

第三章好像与第二章重复,但却是幻境中再生幻境,设想归宁路途上的场景,车速之快疾与主人公心情之迫切相互映发衬托。

速去速回,合情合理,但最终仍不能成行,“不瑕有害”一句含蓄蕴藉。

这两章全是凭空杜撰,出有入无,诗歌因此曲折起伏,婉妙沉绝。

第四章写思归不成,欲罢不能,只好考虑出游销忧,但是思卫地而伤情,愁更转愁。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再写愁怀,回肠荡气;“思须与漕,我心悠悠”,情怀郁郁,文气更曲一层。

清人陈继揆对此诗以幻写真,通过虚无缥缈的描写衬托主人公真切深沉的思念的艺术手法赞赏备至。

扩展阅读:诗经价值影响之社会功用
《诗经》的编集本身在春秋时代,其实主要是为了应用:
其一,作为学乐、诵诗的教本;其二,作为宴享、祭祀时的仪礼歌辞;其三,在外交场合或言谈应对时作为称引的工具,以此表情达意。

通过赋诗来进行外交上的来往,在春秋时期十分广泛,这使《诗经》在当时成了十分重要的工具。

《左传》中有关这方面情况记载较多,有赋诗挖苦对方的(《襄公二十七年》),听不懂对方赋诗之意而遭耻笑的(《昭公二十年》),小国有难请大国援助的(《文公十三年》)等等。

这些引用《诗》的地方,或劝谏、或评论、或辨析、或抒慨,各有其作用,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凡所称引之诗,均“断章取义”——取其一二而不顾及全篇之义。

这种现象,在春秋时期堪称“蔚成风气”。

这就是说,其时《诗经》的功用,并不在其本身,而在于“赋诗言志”。

想言什么志,则引什么诗,诗为志服务,不在乎诗本意是什么,而在乎称引的内容是否能说明所言的志。

这是《诗经》在春秋时代一个实在的,却是被曲解了其文学功能的应用。

赋诗言志的另一方面功用表现,切合了《诗经》的文学功能,是真正的“诗言志”——反映与表现了对文学作用与社会意义的认识,是中国文学批评在早期阶段的雏形。

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

《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等。

诗歌作者是认识到了其作诗的目的与态度的,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从而达到歌颂、赞美、劝谏、讽刺的目的。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赋诗言志,也是使赋诗言志真正切合《诗经》的文学功能及其文学批评作用。

《诗经》社会功用的另一方面,是社会(包括士大夫与朝廷统治者)利用它来宣扬和实行修身养性、治国经邦——这是《诗
经》编集的宗旨之一,也是《诗经》产生其时及其后一些士大夫们所极力主张和宣扬的内容。

孔子十分重视《诗经》,曾多次向其弟子及儿子训诫要学《诗》。

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阳货》)这是孔子对《诗经》所作出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兴、观、群、怨”说,也是他认为《诗经》之所以会产生较大社会功用的原因所在。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阐明了《诗经》的社会功用,既点出了《诗经》的文学特征——以形象感染人,引发读者的想像与联想,又切合了社会与人生,达到了实用功效。

扩展阅读:诗经名句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父兮母兮,畜我不卒。

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