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膜1
第九章
膜分离过程
也称:膜过滤
在常规分离如,过滤、离心、萃取、结晶等难以奏 效以情况下,发展出的一类新型分离方法。 膜分离多用在:蛋白质、大分子、细胞、盐分等的 分离场合。 注:(1)如果目标是分离纯化某种蛋白,需先分离去 除其它杂质,仅留下少量杂蛋白和盐,才能用到膜; (2)膜的清洗要用到大量新鲜水。
注意点:
与滤布过滤不同,得不到“滤饼”, 而是“浓缩液”和“滤清液”
膜边界形成 “浓差极化”, 改变流速可消除 主体流向
最终成 滤饼, 可拆卸去除
主体流向
高压 低压
滤布 滤纸
高压
膜
低压
常规过滤/同向流
膜过滤/切线流
错流
一、膜的分类
膜的分类大体可按膜材料的化学组成、膜的物理形 态以及膜的制备方法划分。 (1)按化学组成 (2)按物理形态,分为对称膜、不对称膜和复合膜。 (3)按膜的形状,分为平板膜、卷式膜、管式膜、 毛细管膜、中空纤维膜。 常见的几种膜分离过程: 微滤、超滤、反渗透、纳滤等 主要根据截留物分子量的大小
第二节
膜分离理论基础
一、膜透过机理:
1、反渗透膜的透过机理和模型:
(1)氢键理论及结合水—空穴有序扩散模型 (2)优先吸附—毛细孔流理论 (3)溶解扩散理论
2、超滤膜和微滤膜的透过机理:
分离机理以物理因素为主,它对大分子溶质较易 截留的原因为: (1)在膜表面及微孔内的吸附(一次吸附) (2)在孔中的停留而被除去(阻塞) (3)在膜表面的机械截留(筛分)
二、膜性能表示法
微滤膜孔径较大,以微米μm表示
如,孔径 0.1、0.5μm等
超滤膜孔径太小,则以截留分子量表示 截留分子量1000-10万道尔顿
反渗透/RO 纳滤/NF 超滤/UF 微滤/MF
反渗透和纳滤在电子显微镜下也看不到 孔道,以截留小分子量表示 纳滤截留分子量200-1000小分子 反渗透截留分子量100左右的盐分
第一节
膜和膜分离过程的分类
以膜为分离介质,以施加外能或化学位差作推动力, 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 浓缩的方法统称为膜分离方法。
膜分离/膜过滤的优点: 没有相变,可在常温下操作因而适合热敏性 物料的分离。 过程简单,易放大。 缺点: 1、存在“浓差极化”和“膜污染”,寿命有限, 选择性较低。 2、需要清洗,会产生低浓度废水
3、膜的保存法
防止微生物在膜面上的繁殖及破坏,防止膜的水 解、冻结及膜的收缩变形。
防止膜破坏的途径有:
(1)选择耐微生物侵蚀、用良好的抗水解的膜材 料制作膜。 (2)研制干湿可逆的分离膜及湿膜的脱水处理。 湿膜脱水剂主要成分甘油等多元醇、表面活性剂、杀 菌剂。
(3)湿膜的保存液(厂家提供)
现在发展:三层结构 活性层/过滤作用 支持层/机械强度 中间过渡层
不要理想化 多少有薄弱 环节
膜表面呈 亲水性质 排斥电荷
正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架桥现象
最耐热
子量等。
反渗透膜
溶质(如盐分)分离率、溶剂透过流速 和流量衰减系数来表明使用性能。
溶质分离率又称截留率,对盐溶液也称
脱盐率
溶剂透过速度,对水溶液体系又称透水率或水通量。 膜流量衰减系数是指膜因压密和浓差极化而引起的膜 透过速度随时间而衰减的程度。
微孔滤膜
的分离能力一般用膜的平均孔径 和孔径分布曲线来表示。
高分子材料举例:
6种 18种 10种 9种 66种 53种 纤维素类高分子。 商品高分子,如尼龙等。 高分子混合物。 接枝共聚物 试验的聚合物 含氮杂环高分子物。
其中聚砜材料应用广泛,因耐热, 耐酸碱,不易变形。
2、无机材料和金属材料
无机材料 最多的是陶瓷材料,外涂活性层
金属材料,如钛合金: 熔融状态,拉丝、磨压成型
理想的分离是筛分,应尽量避免一次吸附和 阻塞的发生。
第三节
膜材料
膜材料包括有机高分子、无机材料、金属材料。用这些 材料和不同的制膜工艺可以制得不同性能的膜。
一、有机高分子 1、醋酸纤维素 和 芳香聚酰胺 膜材料的开发
目前工业应用的有机膜材料主要是醋酸纤维素和芳香聚 酰胺两类。它们是根据海水或苦咸水脱盐淡化要求,从已有 的商品高分子材料中,进行大量的对比筛选试验而制造的。
如无菌空气制备, 用 高分子膜或金属膜。 以0.5、0.3、0.1μm来表征
超滤膜
主要以截留分子量来表征膜对不 同分子量溶质的分离能力,通常由截留分子量 曲线来表示的。
三、膜分离的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用膜分离技术的工业生产能力不断增长 组件的大型化 膜分离和能量回收与利用相结合 用膜分离技术改革传统的生产工艺
2、膜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
提高膜耐热性的意义在于: (1)改善膜的分离特性。 (2)对于医药食品等需要高温消毒的分离浓缩 过程,提高膜的耐温性,有利于膜的高温灭菌。 膜的耐热性不能仅仅给出温度一项指标,同时应 给出时间、环境、性能要求等条件。
机械强度:
膜的机械强度是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质的 体现,在压力作用下,膜发生压缩和剪切蠕变, 并表现为膜压密现象,结果导致膜透过速度的下 降。当压力消失后,再给膜施加相同压力,膜的 透过速度只能暂时回升,很快又出现下降。
0.0001
0.001
0. 01
0. 1
1
10
100
反渗透、超滤、微滤膜的孔径/μm
二、膜性能表示法/应用时要先了解膜的性能
膜的性能是指膜的物化稳定性和膜的分离 透过特性。
膜物化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膜材料、 两侧压力、温度范围、pH范围,对化学成份 抵抗性。 膜的分离透过特性,对反渗透膜、超滤膜 和微孔过滤膜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如孔径、截留分
血液透析
电耗大 膜易污染
还有陶瓷膜
6-7元/吨海水,反渗透 4-5元/吨水,南水北调
工业锅炉需要软水 过去,离交法,现在“反渗透法” 软水得率一般为70%
水在压力作用下, 先溶解于膜/氢键 吸附,继续在压力 的推动下,透过膜 到另一侧。 而无机离子因带 有电荷,难以溶解 进入膜中,因而 二者被分离。
二、膜材料的物化稳定性
膜的物化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构成膜的高分子材料。 物化稳定性:抗氧化性、抗水解性、耐热性和机械 强度。
1、膜的抗氧化和抗水解性能
膜的抗氧化和抗水解性能,既取决于被分离溶液的性 质,也取决于膜材料的化学结构。氧化、水解的最终结果, 使膜的色泽加深、发硬变脆,其化学结构和形态结构也受 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