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第三章
观察学习 凭直接经验学习 生物学因素
10
第三节
犯罪的精神分析学派理论
11
一、犯罪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产生
创始人:弗洛伊德
人的许多行为都来源于无意识过程,是受 性本能驱使的。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12
二、该学说的发展
1. 变态人格论 2. 智力低下 3、欲望犯罪原因论
4
二、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犯罪的生理因 素作了广泛的探讨,不断丰富、发展和修 正了他的理论,形成了一些分支学说
体形说 遗传说 内分泌说 脑电波说 物质代谢失常原因归结为人的 生理因素,认为人之所以犯罪,是由于其生理因 素异于常人。
这种结论是片面的。人不仅具有生物属性,更具 有社会属性,人的心理的产生,虽然离不开作为 物质前提和基础的生理因素,但真正起决定作用 的还是社会生活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犯罪的 生物学派理论把一些局部的、间接的生理作用夸 大为整体的、直接的作用,忽视和否认社会因素 对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的影响,显然是不科学的。
侵犯本领说 利欲本领说 性本能说 权欲本能说
13
第四节
我国学者的有关理论观点
14
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的观点:犯罪是一种永 恒的社会现象,犯罪原因的多元性理论。 我国大陆地区学者观点
15
6
第二节
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
7
一、犯罪社会学派理论的产生与内涵
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犯罪心理的 产生和发展无不受社会因素的制约。 代表人物李斯特认为:犯罪的产生,是犯 罪人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大众 的贫穷是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认为犯罪 行为的产生应包括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 大部分,而社会因素是产生犯罪的决定性 因素。
8
二、该学说的发展
1930年后,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出现了一些分支学说
1 社会环境论 2 模仿论 3 不同接触论或差异结交论、异化交往论、不同 联系论 4 文化冲突论 5 社会异常论 6 标签理论
9
三、发展趋势
班度拉认为,犯罪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后天学习得的,犯罪心理的产生主 要有三个方面来源
第三章
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流派
1
主要流派
生物学的犯罪原因论 精神病学的犯罪原因论 欲望犯罪原因论 社会原因论 多元性犯罪原因论
2
第一节
犯罪的心理学派理论
3
一、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产生与内涵
创始人: 龙勃罗梭 “天生犯罪人”理论 1876年名著——《犯罪人论》问世 犯罪的生理遗传决定论 犯罪是一种原始野蛮阶段的返祖现象,犯 罪心理活动是犯罪人的生理特征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