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脂精炼及氢化知识培训讲义(PPT32张)

油脂精炼及氢化知识培训讲义(PPT32张)

电解质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水化效果及油脂的稳定性,但对磷脂的综 合利用有一定影响。常用的电解质有食盐、磷酸盐(加入量为油重的 0.2~0.3%)。
E、毛油的质量
抑制酶的活性,使非水化性磷脂(β-磷脂)含量尽量降至最低。
•(3)、酸炼脱胶 采用磷酸脱胶有效去除非水化胶质和微量金属元素, 使叶绿素转化成色浅的脱镁叶绿素且对降低红色也有效。 使铜、铁等离子生成络合物钝化这些离子对油脂的氧化催 化作用。磷酸一般为85%,加入量为0.1%左右。其工艺 操作与水化类似。对磷脂含量较高的毛油一般采用先水化 脱胶后酸炼脱胶工艺为佳。
草本科:豆油、菜子油、棉籽油、米糠油、花生油、葵花油、
玉米油
• 3、料油的组成
油脂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纤维物质
• 4、油脂的制取方法
机械法
水剂法
浸出法
灰份
二、油脂的组成
1、毛油
不溶性固体杂质
(泥沙、纤维、饼粕等)
胶溶性杂质
(脂肪酸、色素、磷脂、蜡、生育酚、黄曲霉素、甾醇等)
挥发性杂质
(水、臭味物质、烃类、芳香类物质等)
对连续炼油:油与碱接触时间短,中性油皂化少,
皂脚含油低,得率高,温度一般在75~90℃
(2)、影响碱炼的因素
D、搅拌强度
目的在于使碱液均匀分散于油中,加快中和反应速度, 防止碱液局部过量而引起中性油皂化。间歇炼油要求变速 搅拌,先快(60r/min)后慢(30r/min)有利于开始加快 反应和升温凝集时不破坏皂粒。水洗时转速不宜太快,以 免引起乳化。 E、毛油品质 胶质较多时宜先脱胶,后碱炼。碱炼时易乳化,影响 得率。
毛油 酸价AV
碱浓度 /0Be 1 ~3 10~14 3~4 14~16 4~ 6 16~19 6~8 18~20 8~10 20~22 10~14 22~24
(2)、影响碱炼的因素
C、碱炼温度 对间歇炼油:油与碱接触时间长,当油品较差时采用
低温浓碱(初温30~45℃、碱浓度20~25波镁、终温 65℃左右)。油品较好时采用高温淡碱(初温75℃左右、 碱浓度15~16波镁、终温95℃左右)。为了提高效果, 前者在加碱中和升温到60℃左右时加入5~7%的比油温高 10℃左右的热水或稀盐水以加速皂粒沉降。
•(2)、水化脱胶工艺
过滤毛油
预热
(或7%盐水) (4~8小时) 加水 静置沉降
净油脱水
成品油
(3~5%盐水) 油脚 加热盐析 80~90℃、2小时
油 静置分层 磷脂
A、温度
磷脂的凝集需要一定的温度,温度高,油脂黏度低水化后油脂与油 脚容易分离。温度太高,影响油的品质且易产生乳化现象。以60~ 80℃最佳。
•(1)水化脱胶
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加水或电解质使胶 质吸水膨胀、凝聚形成相对密度较油大的“水合物”沉降 或离心分离。
O ‖ 1 C H - O - C - R 2 | H O 2 2 C H - O - C - R | O - C H - O - p - O 2 | O C H C H - N ( C H ) 2 2 3 3
CH2-OH ∣ CH-OH +3 RCOO中和反应: 生成饱和脂肪酸得酸性皂(RCOONa• RCOOH),
很难溶于水而留在油中。
与磷脂反应去除胶质。
(2)、影响碱炼的因素
A、加碱量
理论加碱量=油重×酸价×40/50×1/1000= 7.13×10-4×油重×酸价
油脂精炼及氢化知识培训
一、概述
• 1、油脂的功能
提供能量
调节生理功能 (必须脂肪酸) 工业基础原料。
• 2、油脂的分类:
乳汁脂肪(C6:O、C8:0、C10:0、C12:0、C14:0)
动物油

组织脂肪(C14:0、C16:0、C16:1、C18系列、C20)

植物油
木本科:茶籽油、桐籽油、棕榈油(棕榈液油、棕榈仁油)
脱胶设备见板书。
三、工艺过程介绍
•2、脱酸 去除游离脂肪酸,是精炼工艺中影响油 脂得率及产品质量得关键工序。高酸价、低 碳链宜采用物理精炼法,低酸价、劣质油宜 采用碱炼法。
(1)、碱炼法
A、 反应原理
RCOOH +NaOH
CH2-R1 ∣ CH-R2 + 3 H2O ∣ CH2-R3
RCOONa +H2O
过滤与精滤:采用合适的设备去除白土、氢化油
中的催化剂等
3、油脂精炼工艺过程:
毛油
脱胶(磷酸)
碱炼
水洗
干燥
脱色
脱臭
成品油
氢化
成品油
三、工艺过程介绍
•1、脱胶技术
毛油中的胶质主要是磷脂,它的存在影 响油的品质和储藏稳定性,使碱炼脱酸工序 易产生油、水乳化,增加炼耗和用碱量,影 响脱色及物理精炼效果。磷脂分为水化磷脂 (HP)与非水化磷脂(NHP)。
疏水的内盐形式(卵磷脂)
O ‖ 1 C H - O - C - R 2 | 2 C H - O - C - R | C H - O - p - O H 2 | O C H C H - N ( C H ) 2 2 3 3 | O H
亲水的游离羟基形式
配注:当磷脂与油脂之比为7:3时形成的胶团最稳定,油脚干基含油30%属于最 佳指标,高于此值应考虑回收残油。
B、加水量
在一定范围内,水加入越多,磷脂吸水多且快易凝聚。加水太少难 以保证脱胶效果。过多则乳化。一般根据磷脂含量及水化温度而定(10 %±5)。
C、时间及混合强度
开始快速搅拌60~120rpm/min,待水加完后,慢速搅拌30 rpm/min 40~60 min左右,最后自然沉降4~8小时。
D、电解质
超碱量:超碱量的确定根据毛油品质而定,经验性很 强,对间歇炼油一般取油重的0.05~0.5%,一般取 0.25%左右,对连续炼油取理论碱的10~50%。 总碱量=(理论+超碱)/碱液的浓度 酸值与理论烧碱量得对照表见复印表格。
(2)、影响碱炼的因素
B、碱浓度 酸价高色泽深的采用浓碱,酸价低色泽浅采 用稀碱,浓碱皂脚的稠度大、带油多、不易分离, 过稀会乳化,经验性很强,一般为高温淡碱,低 温浓碱。间歇炼油经验如下:
甘三酯
2、油脂精炼的内容(一) 去除不溶性杂质:采用沉降、过 、离心分
离等物理方法
脱胶:水化、酸炼及酶法
碱炼:用烧碱去除脂肪酸、酸性色素胶质
水洗:去除皂脚及水溶性杂质 干燥:加热、真空去除水分
2、油脂精炼的内容(二)
脱色:采用活性白土、活性炭等吸附剂去除色素、
胶质、氧化物
脱臭或物理精炼:高温及低真空去除低分子臭味 物质、脂肪酸、单甘酯、甘二酯、色素等 脱蜡或脱脂:采用冷冻、结晶、分提法去除油中 的蜡脂或固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