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分析化学 专业名称: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课程学分:5 总学时:96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一、 课程定位 分析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分析工、检验工考证的必修课程,是全国化学检验工比赛的重点课程,具有业务性、应用性、技能性强的特点。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样品前处理和化学分析工作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为“仪器分析”、“有机分析”、“轻化工产品检验技术”等。 二、 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1.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基本设计理念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课程设计指向工作需要,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来自基层企事业单位样品前处理、化学分析的实际工作过程,以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通过实践带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采用多元灵活的考核评价方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的培养。该课程是依据企业分析人员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了对学生化学分析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分析工、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本课程以企业样品前处理实际工作为依据来进行项目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2

三、 整体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应用型、操作型秘书人才为目标,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和相关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样品前处理、化学分析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具备在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样品前处理、化学分析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误差理论。 ②熟练掌握各种滴定分析方法的原理与操作技术。 ③掌握称量分析的原理与操作。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样品前处理、化学分析应用能力及相关分析仪器的操作能力。 ②培养学生数据处理与计算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刻苦、认真、细心、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 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③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编号 学时 单元名称 项目名称 其他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考核方式

1 12

误差与数

据处理 任务一:直接法称量

任务二:减量法称量

1.引导启发 2.任务驱动 3.现场教学 4.现场指导 5.边讲边练

出勤情况;实验报告

2 12 滴定分析法概述 任务三:滴定分析仪器操作练习 1.引导启发 2.任务驱动 出勤情况;实

验报告 3

3.现场教学 4.现场指导 5.边讲边练

3 24 酸碱滴定法 任务四: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任务五:氢氧化钠的标定与醋酸含量的测定 1.引导启发 2.任务驱动 3.现场教学 4.现场指导 5.边讲边练 出勤情况;实验报告; 期中测验

4 16

配位滴定

法 任务六:EDTA的标定与水中钙镁离子的测定 1.引导启发 2.任务驱动 3.现场教学 4.现场指导 5.边讲边练 出勤情况;实

验报告

5 20 氧化还原滴定法 任务七:硫代硫酸钠的标定 任务八:高锰酸钾的标定与过氧化氢

的测定

1.引导启发 2.任务驱动 出勤情况;实

验报告

6 12 称量分析与沉淀滴定法 任务九:标定硝酸银溶液 1.引导启发 2.任务驱动 3.现场教学 4.现场指导 5.边讲边练 出勤情况;报告; 期末考试

五、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编号 能力训练 项目名称 能力训练 任务名称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结果

(可展示)

1 误差与数据处理 任务一:分析天平的使用:直接法 任务二:减量法称量 熟练使用分析天平; 理解有效数字的含义与应用; 懂得用误差理论分析与处理数据 分析天平的使用; 有效数字;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训练方式手段: 1. 教学视频 2. 任务驱动 3. 现场教学 训练步骤: 告知、引入、实施、深化、归纳、创新、总结、巩固

1. 实验数据; 2. 实验报告; 3. 练习题

2 滴定分析法概述 任务三: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 学会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 掌握滴定分析法的共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滴定分析一般规律

训练方式手段: 1. 教学视频 2. 任务驱动 1. 实验数据; 2. 实验报 4

同规律; 学习滴定分析法计算原理与规律

3. 现场教学 训练步骤: 告知、引入、实施、深化、归纳、创新、总结、巩固 告。

3 酸碱滴定法

任务四: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掌握酸碱滴定原理; 学会处理数据与评价实验结果; 熟悉滴定分析仪器的操作技术 酸碱滴定法原理与方法; 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 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与应用

训练方式手段: 1. 现场教学 2. 任务驱动 训练步骤: 告知、引入、实施、深化、归纳、创新、总结、巩固 1. 实验数据; 2. 实验报告; 3. 练习题

任务五:氢氧化钠的标定与醋酸含量的测定 掌握酸碱滴定原理; 掌握标定的概念与操作; 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掌握吸量管的操作技术 酸碱滴定法原理与方法; 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指示剂选择原则

训练方式手段: 1. 现场教学 2. 任务驱动 训练步骤: 告知、引入、实施、深化、归纳、创新、总结、巩固 1. 实验数据; 2. 实验报告; 3. 练习题

任务六:盐酸溶液的标定与混合碱分析 掌握酸碱滴定原理; 掌握挥发性溶液的标定与保存; 熟悉滴定分析仪器的操作技术

酸碱滴定法原理与方法; 盐酸标定与混合碱分析

训练方式手段: 1. 现场教学 2. 任务驱动 3. 期中复习 训练步骤: 告知、引入、实施、深化、归纳、创新、总结、巩固 1. 实验数据; 2. 实验报告; 3. 期中考试成绩

4 配位滴定法 任务七:EDTA的标定与水中钙镁离子的测定

掌握配位滴定法操作; 掌握滴定条件对配位滴定的影响 配位滴定原理; 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训练方式手段: 1. 现场教学 2. 任务驱动 训练步骤: 告知、引入、实施、深化、归纳、创新、总结、巩固 1. 实验数据; 2. 实验报告; 3. 练习题

5 氧化还原滴定法 任务八:硫代硫酸钠的标定 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特点及操作; 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的影响因素 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 间接碘量法条件

训练方式手段: 1. 现场教学 2. 任务驱动 训练步骤: 告知、引入、实施、深化、归纳、创新、1. 实验数据; 2. 实验报告; 3. 练习题 5

总结、巩固 任务九:高锰酸钾的标定与过氧化氢的测定

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操作; 熟悉吸量管的使用 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 高锰酸钾标定条件

训练方式手段: 1. 现场教学 2. 任务驱动 训练步骤: 告知、引入、实施、深化、归纳、创新、总结、巩固 1. 实验数据; 2. 实验报告。

6 称量分析与沉淀滴定 任务十:标定硝酸银溶液 掌握称量分析与沉淀滴定操作技术 沉淀滴定原理 称量分析定法原理

训练方式手段: 1. 现场教学 2. 任务驱动 3. 期末复习 训练步骤: 告知、引入、实施、深化、归纳、创新、总结、巩固

1. 实验数据; 2. 实验报告; 3. 期末考试成绩

六、 考核方案设计 评价项目 项目组成 占总评比例

实验成绩 预习 10% 操作 20% 报告 70% 40% 期中测验 仪器操作10% 实验计算40% 选择填空50% 20% 期末考试 仪器操作10% 实验计算40% 选择填空50% 40% 实验成绩评分细则: 预习10%:表格设计5%、反应方程式、详细的公式及文献值5% 操作20%:整洁、有条理:5% ; 认真5% ;操作规范10% 报告70%:涂改原始数据:5分/个;准确度15%;精密度10%;结果计算:10%;极差计算:10%;单位:5%;有效数字:5%;准时交报告:5%;小结:5% 七、教材、资料

1.教材 选用教材: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2.主要参考书与网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