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章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章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要把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 管理水平和效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更要注 重法律手段。坚决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利 益和暂时利益的倾向,严肃查处违法案件。 其主要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 度;二是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金融、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 增强对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力度;三是从中央到省、市、县、 镇(乡)五级政府建立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四是 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第三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制度概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实现环境立法的目的,并在环境保 护基本法中作出规定的,由环境保护单行法规或规章所具体表现 的,对国家环境保护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并由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来监督实施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环境保护行为的基本法 律制度。按照规划和管理的不同要求,可以分为环境管理制度和 环境规划行政法律制度两类。
1.环境行政责任 所谓环境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法和国家行政法规中有关环境行 政义务的规定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环境民事责任 所谓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 财产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承担的民事方面 的法律责任。
3.环境刑事责任 所谓环境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环境法,造成或可能造成严 重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构成犯罪时,应当依法承担的以刑罚为 处罚方式的法律后果。
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法规、 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一、基本方针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 方针: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一)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我国1982年宪法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 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一规定是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总政策, 说明了环境保护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
(二)环境保护基本法
是指国家制定的包含某方面综合性政策、目标规定的整体性综合性 法律,在我国,它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部综 合性环境基本法在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上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三)环境经济政策 是适用税收、信贷、补贴、收费等各种经济 手段引导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这些政策大致可分为经济优惠政 策、生态补偿政策和排污收费政策三类。如《关于结合技术改造防 治工业污染的规定》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一、环境法律责任
所谓环境法律责任,是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法律义务而应当依法 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环境行政责任、 环境民事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三种。
Hale Waihona Puke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
(一)产业政策 国家颁布的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的专 项环境政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体系、行业环境管理政策、限制发 展的行业政策以及禁止发展的行业政策。《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关于公布第一批严重污染环境 (大气)淘汰工艺与设备的通知》
(1)土地利用规划法:《城市规划法》、《村庄和乡镇规划建设 管理条例》等。
(2)自然资源保护法:主要有《水法》、《海域使用管理条例》、 《森林法》及其实施细则、《草原法》、《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 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复垦规定》等。
(3)自然保护法:主要有《防沙治沙法》、《自然保护区条例》、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所谓政策,就是指国家或地区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 而规定的行动准则。我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政策可以归纳为三大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和“强化环境 管理”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的、地方的和各行各业 的中长期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二是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 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三是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 2.“污染者付费”政策 其主要措施为:一是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二是对历史上 遗留下来的一批工矿企业的污染,实行限期治理。三是对排放污染 物的单位实行收费。
(四)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1.刑法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订案)。新修订的刑 法分则第六章第六节专门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2.行政法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依照宪法原则而制定的并涉 及环境管理范畴的行政法律,如《民法通则》、《农业法》、 《文物保护法》等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
2.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进一步制定出我国环境管理 的大政方针: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 是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了环境保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后,199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 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二)技术政策 以特定的行业或污染因子为对象,在产业政策允 许范围内引导企业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 技术政策注重发展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适用生产技术,重点 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产品,重点发展 投入成本低、去除效率高的污染控制适用技术。《燃煤二氧化硫排 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三)环境资源单行法
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环境要素或特定的环境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专门 性法律法规,具有量多面广的特点,是环境法的主体部分,主要由 以下两个方面的立法构成: 1.环境保护单行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 噪声污染防治法》等八部
2.资源保护单行法
目前,我国已颁布的资源保护单行法可分为以下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