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说课稿
三年级赵晓
尊敬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首先,
一、说教材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能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经历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过程,能用填统计表、涂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已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积累数据整理和分析的经验,为本节课继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打下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办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
理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数据收
集与整理的方法,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
据蕴含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合作意识和统计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并分析数据。
五、教学准备:
提前准备好本班学生去年体检表、卷尺、活动表格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视频导入:男孩从婴儿到三年级成长的图片,提问: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身高的变化。
2、导入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全班同学从二年级到三年级的增长情况?引导学生提出:用调查去年体检表的方法记录去年的身高,用测量的方法记录今年的身高。
导入课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导入意图: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小组统计活动:明确活动要求,用调查的方法记录去年的身高,
用测量的方法记录现在的身高,计算增长厘米数并记录。
2、小组交流记录结果,在汇报交流中发现,每个小组一一汇报比
较麻烦,引导学生提出把所有数据整理在一个记录表中。
如图所示: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
学生发现有空着的数据,提出删除这些数据,统计表修改为:
再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发现可以把人数比较少的放一起统计,人数多的单独统计。
统计表修改为:
依据表二完成统计表,并分析数据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在搜集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搜集数据的方法,在感受原始数据的纷乱中产生进一步用统计表清楚整理数据的意识,养成数据整理的能力。
)
3、提示学生,除了用统计表的方法整理数据,还可以用什么方
法?
学生的已有知识获得激发,想到用条形图的方法统计,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条形图。
观察条形图,引导学生发现条形图能直观的表示出全班身高增长情况,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需求灵活选择整理数据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数学上,用条形图可以更清楚直观地描述数据所要表达的信息。
在本环节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来体会,为什么有了统计表还需要用条形图来整理呢?通过比较,发现是为了更直观描述数据。
这样使学生来了解到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整理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
4、分析数据
观察条形图,引导学生发现增长几厘米的人数最多,增长几厘米的人数最少等信息,观察自己处于一种什么情况,给长的过快或者过慢的同学合理建议,也建议全班同学注意饮食、睡眠与运动,增加自身增长速度。
(设计意图:统计能帮助人们从数据中提取出大量的信息,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在本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读取数据本身、数据间和数据整理透露的信息,引导学生来体会数据蕴含着的意义,养成数据
分析的观念。
同时认识到条形图的特点是:能直观的表示出数量的多与少。
)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升
1、统计全班同学最喜欢颜色的情况怎么样?
兴趣导入:每个人最喜欢的颜色能反映出他的性格。
以此激发学生调查的积极性。
学生运用新知识,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用统计表和条形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并分析数据的含义,发现全班同学的性格倾向,帮助学生自我认识。
2、“妈妈属相”小调查
通过这个调查巩固新知识,也提高亲子间的感情。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进一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养成数据分析能力。
四、课堂小结
1、巩固整理,进一步梳理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
2、课后拓展
准备一张长24厘米、宽10厘米的纸和一些硬币,做搭拱形桥纸实验,变化“桥墩”的距离,记录桥纸最多能放硬币的个数。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明了。
直观体现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