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第一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建议成人的碳水化合物占能量的55%~65%、脂肪

占20%~25%、蛋白质占15%~20%。
11
碳水化合物
55%-65%
脂肪 15%-25%
蛋白质 15%-20%
12
能量的食物来源

主要来源
粮谷类和薯类含碳水化合物
能量密度

辅助来源
大豆和坚果类含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

动物性食品含较多的动物脂肪和蛋白质,也是
基础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低能量消耗。 即人体在清醒、静卧、空腹(进食后12~14h)、 思想放松、室温适宜(18~25℃左右)时维持 呼吸、心跳、体温、循环、腺体分泌、肌肉紧 张度等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6
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年龄
性别 内分泌
婴幼儿 ﹥成年人 ﹥老年人
1.
RNI: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能量供给可以参见中国 营养学会的膳食推荐摄入量. 中国营养学会. 2000。 轻体力劳动的男性2400kcal/d,女性2100kcal/d. 2. 能量的食物来源与构成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是三类产能营养素

lg碳水化合物=0.45g脂肪=1g蛋白质,因而在特殊情 况下可以摄取一种或两种。
16


15
复习参考题
1. 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各可产生多少能量? 三者在向人群供能时适当比例为多少? 2. 人体能量消耗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各有何特点?
3. 什么是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它是如何产生的?
4.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有 无差异? 5.何谓能量平衡? 它对机体有何重要意义?
1kcal=4.184kJ
1MJ=239kcal
2
(三)能量平衡

能量不足 机体会调动和利用自身的能量储备,甚至分解自身组织 以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主要临床表现为消瘦、贫血、 神经衰弱等。

能量过剩
长期过剩,则会转化为脂肪在体内贮存,使人发胖,增 加患慢性非传染性性疾病的危险性。
衡量能量营养状态的常用指标是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膳食能量的重要构成部分 .

蔬菜、水果含能量较少
13
能量的合理摄入应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 食,并与动物性食物相平衡. 三餐的能量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 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 早餐有食欲者,早餐比例还可增高。
14
本 节 小 结

人体的一切活动都与能量代谢分不开,人体所需要的 能量主要来自食物,常用能量系数来反映产能营养素 在体内代谢产能的多少。 人体每日的能量消耗主要由基础代谢、机体活动及食 物特殊动力作用三方面构成,此外对某些特殊人群, 能量消耗还包括生长发育和新组织增加。 合理选择食物,从而使人体摄取足够的食物产能,以 达到能量平衡。
不同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也会因食物成分而 异。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脂肪
9
(四)生长发育和新组织增加

机体生长发育中形成新的组织所需要的能量, 及新生成的组织进行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孕妇、恢入量及食物来源 RNI and supply of energy
第一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Nutrition and energy balance
教学目标

掌握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 食物热效应的概念。 熟悉能量的合理膳食来源与构成及适宜摄入量。


了解能量不平衡对人体的影响。
1
一、能量与能量单位
Energy and energy unit
(一)能量的作用及意义 人类摄取食物中的能量以维持所有生命活动和 从事劳动和社会活动。 (二)能量单位

肌肉越发达者,活动消耗越多; 体重越重消耗越大; 劳动强度越大、持续越久消耗越多; 越不熟练者耗能越大。
8
(三)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由于摄食而引起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称 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 SDA),又称食物的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 TEF)。
3
肥 胖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4
二、人体能量的消耗 Eenergy expenditure in human body
Physical activities
Thermic effect of food

基础代谢 体力活动能量消耗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Basal metabolism
5
(一)基础代谢
女性 ﹤男性
体形和机体构成
瘦高体型者﹥矮胖体型者。
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其它因素 环境温度、应激状态、神经的紧张程 度、营养状况、疾病等. 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约占总能量的60%-70% .
7

(二)体力活动能量消耗
人体能量消耗中变动最大的一部分,占人体总 能量消耗的15%~30%。
影响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因素主要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