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第三章
第一节
一、能量的作用及意义
营养与能量平衡
能量来源及能值
供能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二、能量单位
1Kcal:1000g纯水的温度由15℃上升到16℃所需要的能量。 1kcal =4.184kJ 1kJ =0.239kcal
三、能量系数(生理卡价)
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热能值称为能量系数(或 热能系数)。 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系数为:
(4)重体力劳动
如非机械化农业劳动、半机械化搬运工作,炼钢和体育活动等。
(5)极重体力劳动
如非机械化的装卸工作、采矿、伐木和开垦土地。
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影响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因素
(1)肌肉越发达者,活动能量消耗越多; (2)体重越重者,能量消耗越多; (3)劳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能量消耗越多; (4)与工作的熟练程度有关。
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二、对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由于摄取食物而引起的机体能量代谢的额外增高现象即为食物特殊动 力作用(SDA),又称为食物的热效应(TEF)。只是增加机体能量消耗,并非增
加能量来源。
食物在消化过程中通过酶的参与作用,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单糖, 甘油三酯分解成甘油一酯、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等可同化 的形式,然后再完成消化、转运、代谢和储存等作用。
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能量需要。
指在清晨而又极端安静的情况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 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而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测量条件:机体处于清醒、空腹(进餐后12~14h)、静卧状态,环境温度 18 ~25℃时所需能量的消耗。
第三章
1.基础代谢率(BMR)
营养与能量平衡
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每 日 热 能 的 需 求 ( 包 括 基 础 代 谢 和 食 物 特 殊 动 力 作 用 )10032 ~ 16720kJ(2400 ~ 4000kcal),孕妇和乳母须在原有基础上额外补加300kcal/d。
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机体还要额外消耗能量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需要的能量主要用于形成新的组织及新组织的新陈代 谢,3~6个月的婴儿每天有15%~23%的能量储存于机体建立的新组织;婴儿每增加1g体重 约需要20.9 kJ(5kcal)能量。
人体一昼夜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BMR×体表面积(m2)×24(h)
中国人正常基础代谢平均值
单位:kJ/(m² h)
年龄 11~15 16~17 18~19 20~30 31~40 41~50 51以上
男
195.5
193.4
166.2
157.8
158.7
154.1
149.1
(46.7) (46.2)
过去用单位时间内人体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消耗的基础代谢能量表示 [kJ/(m2∙h)]。
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密切相关,体表面积(m2)公式为:
男性:体表面积(m2)=0.00607×身高(cm)+0.0127×体重(kg)-0.0698 女性:体表面积(m2)=0.00568×身高(cm)+0.0126×体重(kg)-0.0461
第三章
三、体力活动
营养与能量平衡
中国将一般男性的体力劳动分为五级(因女性无极重体力劳动,分为四 级)
(1)极轻体力劳动
身体主要处于坐位的工作(办公室、开会、读书和装配或修理钟表
等)
(2)轻体力劳动
站立为主的工作(商店售货员、实验室工作和教师讲课)
(3)中等体力劳动
如重型机械操作、拖拉机驾驶、汽车驾驶和一般农用劳动等。
五、一般成人能量来源的合理分配
碳水化合物供给的能量以占总能量的55%-65%, 脂肪占20%-30%, 蛋白质占10%-15%
第三章
第二节
人体能量消耗:基础代谢
体力活动 食物热效应
营养与能量平衡
影响人体能量需要的因素
生长发育及影响能量消耗的其他因素。
一、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BM)
因素:体表面积、性别、年龄、激素、季节与劳动强度
男高于女,儿童高于成人,寒冷高于温热 人体安静时能量代谢在 20 ~ 30℃的环境中最为稳定。当环境温度低于 20℃时,代谢率开始增加,10℃以下时,代谢率显著增加;超过30℃时,代 谢率也会增加。 纬度每差10。,热能摄取量相差1.853J(0.4433kcal 中年以后基础代谢率逐渐下降,活动量减少,对于能量的需求也相对减 少:通常40~49岁减少5%,50~59岁减少10%,60~69岁减少20%,70岁以上 减少30%。 同等体重情况下瘦高体型的人体表面积大散发能量也多,其基础代谢率 高于矮胖者; 遗传因素是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
中国热量每天供给量标准
劳 动 强 度 热量供给量/kcal
男 性
轻体力劳动 2600
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能量都需要消耗能量,因摄食 而引起的能量的额外消耗就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也就是食物在整个消 化过程中能量消耗的结果。
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蛋白质的食物动力作用最强,相当于蛋白质本身所产生热能的 30%,持续时间也较长,有的可达10~12h。
碳水化合物约为其本身所产生热能的5%~6% 脂肪约为4%~5%。 一般情况下,成人摄入的普通混合膳食中,每日由于食物特殊动 力作用所引起的额外增加的能量消耗约为 627 ~ 836kJ ,相当于基础 代谢的10%。
女 172.5 181.7
(39.7)
154.1
(37.7)
146.5
(37.9)
146.4
(36.8)
142.4
(35.6)
138.6
(41.2) (43.4) (36.8) (35.0) (35.0) (34.0) (33.1)
注:括号内数值为kcal/m² h
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2.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
碳水化合物:17.15kJ×98%=16.81kJ(4kcal) 脂肪: 39.5kJ×95%=37.56kJ(9kcal) 蛋白质: (23.64-5.44)kJ×92%=16.74kJ(4kcal)
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四、人体所需能量的来源
人类是通过摄取动、植物性食物获得所需的能量。动、 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营养可分为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 矿物质和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