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例研修报告

课例研修报告

课例研修报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例研修报告一、研修背景学校织金县少普乡中心校执教教师陈学典备课组少普中心校语文组研究学科与课题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研究主要问题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主要教他们明事理、如何做人这是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写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初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比较少那么如何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使课文内容得到升华是这次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过程及方法一研修方法 1、“试教学设计”与“改进教学设计”的主要变化及差异 2、通过课堂教学教研组听课、评课、上课教师说课等方式进行 3、总结交流得出结论。

二研究过程教学设计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教学准备学生1、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2、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老师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后面生字表里的字。

二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出示3组词语帝国主义列强租界闯进惩处吵嚷踊跃回答铿锵有力 2读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指名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踊跃回答”、“铿锵有力”词语的意思。

四梳理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

2、在这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三、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画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二交流反馈自主质疑。

预设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三研读重点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抓住“惩处”一词辐射重点段理解“中华不振”。

1指导写字学习“惩”字分析字形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理解词语读词语解词义明方法。

3思考讨论惩处谁为什么要惩处洋人中国巡警为什么不惩处洋人出示“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 引导学生抓住“衣衫褴褛”想象、体会妇女的不幸和悲伤并相机指导朗读。

由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抓住“闯进”一词理解“租界”不允许中国人随便入内补充“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2、出示视频资料丰富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3、感情朗读。

1引读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她原指望谁知反而。

围观的中国人都但是只能。

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同学们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四、写话或说话训练。

一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或说一说。

二学生交流写话或说话内容。

三深化对课题的认识学生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五、总结全文引发思考。

六、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不振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比较中体会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目的的不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

一其他同学为什么而读书二比较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体会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三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并分角色合作读。

二、补充“阅读链接”加深对周恩来的认识。

一自读阅读链接内容。

二指名读周恩来写下的著名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周恩来的救国抱负和博大胸怀。

四激情诵读诗歌指名读、齐读。

三、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1人物引导学生从“不解地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想”、“沉思”、“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处体会周恩来还是个善思的人并学习这种品质。

2写法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用法。

3感悟交流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四、抄写生字词把文中四个字的词语找出来抄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上。

五、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周恩来的其他故事或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们的成长故事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课堂实录一、聊读书目的走近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每天顶着晨光踏着暮色脚步匆匆来到学校学习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读书生为了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而读书。

生为了能够上大学而读书。

生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而读书。

生为了将来有出息而读书。

师100年前有一个年龄和我们相仿的少年也回答了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是生齐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板书课题。

二、聚焦“中华不振” 1、引读课题。

师少年周恩来在说这句话时早已在心里酝酿了很久所以魏校长问他时他脱口而出——生读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他说这句话时也把这个作为一生的誓言所以他说得清晰而坚定——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少年周恩来说了这句话并用一生去实践他所以他说得铿锵有力——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寻找关键词。

师在课文中有一个词和课题中“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这个词圈出来。

3、根据学生答教师板书——中华不振师“中华不振”你怎么理解这个词就是——中国落后、衰败、软弱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刚才你们说的仅仅是这个词的表面意思这四个字还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屈辱历史。

三、感受“中华不振” 1、师让我们跨越时空回到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用心去感受一下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目睹的那一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7、8自然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作上记号。

2、交流反馈师流淌在课文字里行间的都是“中华不振”找到一处的同学再认真读仔细找可能你会有新的收获。

你们找到哪几处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师读着这句话有一个字很快跃入我们的眼帘——“闯”。

这个“闯”字你感受到什么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行走本来可以堂堂正正的居然还要闯评从一个字可以看出中华不振。

齐读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 抓“大不相同” 师看到这个词“大不相同”这里与中国的别处有哪些大不相同中国的别处会是怎样一番景象生房屋破旧不堪到处是断垣残壁街道冷冷清清街道上行走的大多是衣衫褴褛的中国人???? 师放眼中国满目苍凉唯有几处繁华的地方但却不属于中国请接着老师的话读师中国的到处一条条街道破旧不堪冷冷清清而这里——生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师中国的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而这里——生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多么鲜明的对比多么强烈的反差从一个词也可以反映中华不振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读读这段话文中谁的行为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

大个子洋人。

他轧死了人还得意扬扬。

出示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生读师听得出你对“得意扬扬”这个词很有感触。

这个洋人能得意扬扬吗他轧死了人本该怎么做生赔礼、道歉、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后悔???? 师是呀这些都是一个肇事者最起码要做的可洋人非但没这么做反而得意扬扬他凭什么轧死了人还得意扬扬生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政府软弱无能所以洋人敢在租界地胡作非为甚至凌驾于法律与公理之上。

师真是为所欲为令人气愤一起读中国巡警。

中国巡警原本应该惩处肇事的洋人结果没有惩处肇事的洋人还把中国妇女训斥了一通。

出示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师中国妇女期待的是什么得到的却是什么中国巡警的表现让你感到——他们的所作所为还让你感到——愤怒、痛心、失望???? 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师评“不但不????反而????”这个关联词听出了你的忿忿不平真是一个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世界。

师中国巡警的行为刺痛我们的心更深深地刺痛了周恩来的心让我们带着各自的感受一起来读齐读围观的中国人。

他们紧握着拳头却又不敢怎么样。

出示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面对同胞的惨死面对妇女无助的哭诉他们为什么不把拳头砸向洋人为什么不为自己的同胞讨回一个公道生因为在外国的租界地中国人是无处说理的不敢怎么样。

师他们能做什么他们能说什么生能做的只是紧握着拳头能说的只是劝劝那个不幸的女。

师而此时此刻那个不幸妇女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安慰她希望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举起手用我们手中的笔写出我们的愤怒一撇同情一撇愤怒一竖仇恨在落后的中国公正何在啊只能把仇恨深深地埋在心里。

指导书写“惩” 师文中还有一个人最让我们揪心。

妇女那个失去亲人的妇女。

师亲人无辜惨死原指望中国巡警能帮她主持公道换来的却是一通训斥围观的中国人却又不敢为她伸张正义你的眼前仿佛看到妇女怎样的面容她的眼里——脸上——穿着——她衣衫褴褛脸色苍白满脸泪水眼睛又红又肿???? 师都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可现在有理也寸步难行啊看到这样的妇女我们不禁为她捏一把泪但是那个肇事的洋人居然在一旁得意扬扬中国巡警还要训斥她真是让人悲痛欲绝呀谁来读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