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测量与评价(1)PPT课件
教育测量与评价(1)PPT课件
.
22
对教育测量批判的原因
教育测量存在的弊端
为测量而测量,盲目追求量 化,忽视教育服务对象的整 体目标与价值。
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只有心 理学、统计学和测量学,而 没有教育学原理。
.
23
二.教育评价的产生
教育评价产生的社会背景 1929—1933年席卷美国、波及全球的
经济大萧条 社会与教育危机四起 生产过剩、工厂倒闭、工人下岗 学校因经济不景气,部分学校关闭,有些
客观事物及其属性
测量 所依据的规则或方法
数量化的结果
.
4
教育测量
广义:对于教育领域内的事物或现象, 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作缜密地考核, 并将考核的结果予以数量的描述。
测考 验试
狭义:是指对学生某些学科经过学 习和训练之后,所获得的知识、技 能的测量。又称成就测量、学业成 绩测量或学科测量。
.
5
教育测量的特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
.
1
教育测量与评价参考书目
1.黄光扬主编《教育测量与评价》,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胡中锋,李方编著《教育测量与评 价》,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
2
第一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
3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
一.教育测量
测量: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史蒂文斯)
教育评价是评价者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主客 体价值关系、价值实现过程、结果及其意 义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揭 示教育活动或行为中的客体对主体的需要、 目标的价值意义。
.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育评价概念的特点
第一,肯定了教育评价是以对教育活动或 行为中的主客体及其价值关系的认识为前 提的,或者说,是以认识教育活动或行为 中主客体的价值关系的事实为前提的。
科举制的特征:逐级考核、制度完备、考场严格、 命题规范
科举制的考核方法:口试、贴经、墨义、策间、诗 赋
.
17
产生在中国、发展在西方 美国贺拉斯曼 1845年将“笔试”引入美
国 英国费舍在1864年《作业量表集》 美国赖斯在1897年的《拼字实验》
.
18
1904—1915年教育测量的开拓期
美国桑代克的巨著《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问世。标志 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测量理论的诞生。
桑代克在这本巨著中提出: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存在, 总存在于数量之中
麦克尔提出:任何东西,存在于数量中的,都可以被测 量
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凡存在的东西必有数量;凡有数 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这两句话,看成是构成一切测验和量化评价的公理。 1909年,桑代克根据“等距原理”发明了编制量表的单
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要 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 行.同时,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评价才能 获得实际意义.
.
1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区别
第一,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而 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 判断 。
第二,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其 突出特点是客观性。而教育评价则具有两 种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
1.间接性和推断性 2.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
免性 3.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4.测量目的的针对性
.
6
二.教育评价
评:评定 评价
价:价值
教育价值
注重效果:美国的泰勒
教育评价 注重资料的获得:美国的克龙巴赫
注重评价方法、手段:中国的张秀理、 日本的长谷川容
.
7
教育评价的概念
.
9
第二,指出了教育评价活动虽然不同于对 事实的认识活动,但其本质上是一种认识 活动、一种思想建构活动
.
10
第三,揭示了教育评价活动的基本结构, 即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对象)、评价标准 (需要和目标)
.
11
第四,涵盖了教育活动或行为的全过程, 既包括了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或行为的 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又包括了对教育活 动或行为结果的评价,即总结性评价。
学校的班级减少。 整个社会和教育皆处于反省之中
.
24
教育评价产生的社会背景
1930年美国有25%的失业,青年近乎 100%找不到工作,1910年14—17岁 的青年17%上大学,而到1930年上生 到51%。
有相当一部分人上高中并不想上大学,而 当时的美国高中设课就是为了上大学服务 的,为此中学设课与失业青年的需求就产 生了尖锐的矛盾
.
25
教育评价的起源
美国进步主义联盟负责人艾钦于1933— 1940年领导了中学课程改革实验研究, 其中课程评价委员会由俄亥俄州的州立大 学教授泰勒主持,这就是美国教育历史上 著名的“八年研究”,也是教育评价问世 的开始。
.
15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区别
第三,测量的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 , 而评价是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 综合反映,它反映的是活动的过程和终点, 又是新的实践活动的起点。
.
16
第二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一.教育测量的产生
1904年以前(教育测量的萌芽期)
中国的科举制(隋炀帝大业二年, 公元606年)
.
12
第五,囊括了教育评价活动的主要内容。 教育评价活动既包括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中 的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事实的认识,也包教 育活动或行为中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及其实 现过程、结果的认识,还包括对评价功能 意义的认识
.
13
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联系: 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 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 化描述的过程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状态和价值的判断, 这一判断是以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为前 提的,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就不 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
位,编制了标准化的测验量表。
.
19
1915---1930年教育测量的兴盛期
在桑代克的影响下,教育测量的运动轰轰 烈烈的开展
测验品种有算术测验、书法测验、学科测 验、智力测验、个性测验、兴趣测验等, 在数量上已有3000多种
标准化测验的问世
.
20
1930---1940年教育测量的批判期
批判的原因是什么?
.
21
对教育测量批判的原因
教育测量虽然能使教育成就定量化、客观 化、标准化;但毕竟不能测量出人的学力 和人格的全部内容。
第一次大战以后,人们的教育观点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不在将教育看成是单纯的传 授知识,而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 标。而人的全面的重要因素如:社会道德、 人的情绪态度、动机 兴趣、鉴赏力等是 不能光靠测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