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及护理要求
康复治疗要点
康复训练的基础是重建正常的肌肉 平 衡和肩关节肩胛骨周围的力偶,保 证 整个运动链的增,夜间睡觉时,可在上臂后 方放置一个枕头来支撑肩部,使肩处于最舒适 的位置。术后第1天即主动活动腕、肘关节。 A.掌屈背伸: B.左右摆掌: C.肘部旋转: D.肘部屈伸:
F.内收探肩:仰卧位使肩胛
骨固定,患肢置于胸前尝试搭 健肩,同时健肢辅助下向内侧 牵拉。
第四阶段(12周以后)
①利用门、桌子等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牵拉 a.门框胸肌牵拉训练:上臂外展, 曲肘前臂置 门框。躯干缓慢转向对侧,直到感觉到了胸肌 牵拉感。 b.肩关节后牵拉训练:水平内收前屈90度水平 面内收肩关节,对侧手在肘关节处加力帮助牵 拉。 c.肩前屈牵引训练:立位面向墙壁,手向上滑 动,缓慢靠近墙面以增加牵引。
疼痛弧征 撞击试验
肩坠落试验
病 因
急性创伤:如跌倒、 投掷、上肢牵拉等 反复过度使用:如从事 需要上举过顶动作的职 业以及上肢过顶运动 解剖因素:如构型肩缝和骨 赘形成,摩擦挤压肩袖,造 成慢性磨损撕裂
病 因
老年肩关节脱位
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 改变
其他:如糖尿病、风 湿、骨关节炎
D三角肌等长收缩练习:站立位,腋下肘内侧垫一
毛巾卷,使手臂有轻柔的外展(改良中立位),屈肘90°侧肩 靠墙,抗墙壁阻力外展,进行三角肌和肩袖肌群的抗阻力等长 收缩。
第三阶段(7~12周):
A.屈肘展肩:以上臂为转动轴,前臂沿水平位尽量内
收和外展。
B.内收探肩:患肢屈肘,用健肢扶托患肢肘部,使患
肢内收,患侧手尽量探摸健侧肩部,并逐渐向后探摸健侧肩 胛部,还原复位后重复上述动作。
护理诊断:焦虑:与担心肢体愈合有关 护理措施: 向病人做好入院宣教 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各项操 作前,向病人解释 介绍相关案例 护理诊断:知识缺乏:与未接受相关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的性质、原 因、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医学知识,介绍有关治疗护理 的方法和意义
30°-45°,主动抬高患肢,如果吃力可在上方置 一滑轮,在重物或健肢的助动下上举患肢。 B.爬墙练习:面墙站立,患侧手扶墙面,手指 向上攀爬,循序渐进。
C.肩袖肌群等长收缩:患者仰卧位,肩关节外展
30°-45°,上臂远端下方垫一枕头或叠起的毛巾,在各方向上 施予前臂轻柔阻力,使患者进行抗徒手阻力的节律稳定性练习, 引发肩袖肌群的轻度等长收缩。
观察生命体征 伤口的观察及护理 疼痛的护理 患肢血液循环的观察
4
术后护理
5 6 7
预防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 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功能锻炼
8
术前
护理诊断:舒适的改变:与肢体肿胀、 疼痛有关 护理措施: 1、指导患者肢体制动 2、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 燥,增加舒适度 3、协助患者活动
护理诊断:疼痛:与创伤有关 护理诊断: 休息:适当休息可以减轻疼痛 指导病人采取预防或减轻疼痛的方法使 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物理治疗:利用中药进行热敷、熏洗、 针灸、按摩等方法 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
术后
护理诊断: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并注意观察用药 后反应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并保持适宜的温 度和湿度 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 化饮食,同时多饮水
护理诊断:自理能力缺陷:与患肢制动有关
护理措施: 加强巡视 协助病人进餐等,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为病人做好口腔、皮肤清洁护理 安慰患者不要急于活动,鼓励肢体康复锻炼 指导病人使用呼叫器
(1)肩坠落试验:被动抬高患臂至上举 90°~120°范围,撤除支持,患臂不能自 主支撑而发生臂坠落和疼痛即为阳性。 (2)撞击试验:向下压迫肩峰,同时被动上 举患臂,如在肩峰下间隙出现疼痛或伴有上 举不能时为阳性。
特殊体征
(3)疼痛弧征:患臂上举60°~120°范围 内出现肩前方或肩峰下区疼痛时即为阳性, 对肩袖挫伤和部分撕裂有一定诊断意义。 (4)盂肱关节内摩擦音:即盂肱关节在 主动运动或被动活动中出现摩擦声或轧砾 音,常由肩袖断端的瘢痕组织引起。
肩袖损伤及护理要求
肩袖的构成
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均从肩 关节上方、后方和前方跨过,并与肩关节囊 紧贴,它们的腱共同形成“肌腱袖”即肩袖。 肩袖是肩关节活动最受力之一,易损伤。
生物力学
肩袖的主要功能 维持肩关节稳定 保证肩关节运动。
外伤史
疼痛与压痛
临床表现
功能障碍
肌肉萎缩 关节继发性挛缩
MRI 检 查
肩关节MRI检查
治疗
保守 治疗
手术治疗
肩峰成型术、 肩袖修补术、 肩峰成型+肩 袖修补术
术前护理
身体状 况评估 心理 护理
功能锻 指导
皮肤 准备
训练大 小便
饮食 准备
术后护理
1 2 3
C.外展指路:患肢伸直向前抬起呈水平位,然后外展
90°后复原。
D.爬墙练习:面墙站立,患侧手扶墙面,手指向上攀
爬,循序渐进。
E.被动外展外旋:仰卧外,
患侧上肢处于外展90°,上臂 下垫毛巾卷,使肱骨头保持肩 胛骨平面(约与床面成30°角 度),健侧上肢横握治疗棒, 辅助患肩进行外旋活动,该练 习须在无痛及限制的活动度内 进行。
2.圈、钟摆:术后第2或3周,训练时卸下支具, 被动活动肩关节和肩胛骨稳定性练习
体前屈(弯腰)至上身与 地面平行,在三角巾和健 侧手的保护下摆动手臂。 首先是前后方向的,待适 应基本无痛后增加左右侧 向的,最后增加绕环(画 圈)动作,逐渐增大活动 范围,但不超过90°。
第二阶段(术后4~6周)
A.主动前屈练习:仰卧位,患侧上肢处于外展
主动活动度(ROM)检查
主动活动度(ROM)检查
前屈-上举 外展-上举 180° 180° 后伸 内收 60° 50°
外旋(中立位) 45° 外旋(外展90º ) 90°
内旋(中立位) 70° 内旋(外展90º ) 70°
水平前屈
135°
水平后伸
50°
后伸
前屈上举
内旋
水平前屈
外旋
水平后伸
特殊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