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制度史纲要》读书笔记作者:刘方法律出版社10级法律硕士(非法学):曹俊波学号:1302010115024910级法律硕士(非法学):曹俊波学号:13020101150249《检察制度史纲要》读书笔记作者:刘方法律出版社从一个朦胧的概念演变为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检察制度已经在当今各国法律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座位。
国王的“法律代理人”是西方早期检察官的雏形;中国检察权缺可以追溯到遥远古代的御史之制。
如果把检察制度比作中国农村的石磨,那么西方检察制度的“磨心”就是“诉权”;而前苏联检察制度的磨心则是法律监督。
不同类型的检察制度存在的明显差异,引发了学术上对检察权性质的长期纷争,由此赋予我们对检察制度进行理论探索了历史考察的必要。
最近读了由刘方编写,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检察制度史纲要》。
这本书囊括了人类社会检察制度历史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并且从检察制度的起源,类型和变化等角度对各国检察制度进行了合理的归类和划分。
该书分别阐述了大陆法系检察制度,英美法系检察制度,前苏联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中国近代检察制度等基本内容。
本人打算着重从中西方的角度来阐述检察制度史的起源发展,简述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起源,并且重点在西方检察制度的起源和中国清末司法检察制度的改革两个方面来发表一些个人观点和看法。
检察制度的概念检察制度史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甲乙规定的性质,人物,机构,职能,工作程序与活动原则等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诞生于奴隶社会的弹劾式诉讼形式,并随着王权的不断增大,由弹劾式诉讼方式向纠问式诉讼方式演变成为历史必然。
有的学者将弹劾式诉讼方式氛围个人弹劾式,公共弹劾式和国家弹劾式,认为检察制度应当是在后起诉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们先来看“检察制度”这一法学用语的含义。
首先从西方国家看,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对它的表达方式有两种。
不同的原因在于:英美法系早期强调诉讼平等和盛行私人起诉形式有关,对公民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是诉讼制度推行的基本原则;而大陆法系体现了官方的性质,即国王的“代理人”兼行政官制度。
其次,在国内,对“检察”二字的主要意思有:一是检举,二是稽查,三是官署机构名称。
对于“检察制度”这一汉语法学词汇的肇始时间一般认为是来源于清末司法改革。
同时,关于检察制度的这一概念的来源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它完全归结于西方近代和现代社会的“一元论”观点;另一种是它有三种产生类型:西方检察制度,苏联检察制度和中国古代检察制度,则中观点为检察制度起源上的“多元论”。
检察制度的本质概念决定了它在国家司法制度中的职能作用主要表现为侦察,公诉和诉讼监督三个方面。
英美法系国家一般只享有前两项职权,而大陆法系国家一般具备三方面的职权。
检察制度的表征有的学者把西欧国家检察制度确定的目标归结为三个方面:为废除封建的纠问式诉讼制度;通过检察权来实现对警察行为的监督与制约;使刑事诉讼的全过程贯穿人权保障这一主线索。
我认为上述三方面都离不开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首先,人类社会检察制度变现为失误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规律来解释各国检察制度之间存在的联系和表现形式,对于准确把握普遍意义上检察制度的核心内容以及构成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
其次,公诉权是检察制度存续的基本线索。
我国在夏朝就设置了既理军事又理狱讼的司法官称为“士”或者“理”。
当代各国公诉权或只能由检察机关行使,或由多元主体行使,或者由混合主体提起。
再次,侦查权是检察追溯职能的重要表现形式。
大陆法系国家的侦查权行使范围大于英美法系国家,其与警察部门共同行使侦查权。
我国检察机关所享有的侦查权与英美法系国家比较接近,没有对侦查的指挥权,同公安机关是一种并列的侦查关系,相对具有独立性。
最后,诉讼监督是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
其主要表现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对审判活动的监督和对判决执行的监督。
西方检察制度的起源在我看来,用现代法治的标准来衡量,西方的法律文化和司法制度当然比东方法律文化和司法制度更具有现实意义,但这并不是用他人的优点来贬低自己。
西方虽然也有战乱和专制,但持续的时间和统治者专制暴虐的程度怎么也赶不上古代中国,他们的社会文明的转化节奏虽然快但表现在法治方面却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这可能是西方国家后来居上赶超中国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公元前443年古罗马共和国曾首次指任了监察官,但此时的监察官主要是起到道德监督的作用。
我们首先来看大陆法系检察制度的起源。
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大陆法系检察制度首先出现在法国,并且是由国王的诉讼代理制度演变而来的。
法兰西王贵国初期也确定了封建庄园制度,并且在欧洲各国中最具有代表性。
这种封建庄园各自为阵,封建割据现象十分严重。
为了调整封建割据状态下的权利义务关系,庄园领主和国王都设置了参加有关诉讼的“代理人”。
之后随着罗马法的复兴,法国司法权力的加强使弹劾式诉讼逐步向纠问式诉讼转变这一时期法国的代理人制度可以视为检察制度的萌芽阶段。
法国国王队司法权的控制主要采取了两种办法:在地方设立王室法院,派遣使臣到地方法院审理案件;派遣王室的代理人参加或者监督地方贵族或者地方法院审理案件。
,从15世纪开始,法国国王代理人的权限从追溯犯罪扩展到对法院判决和执行的监督,并在之后颁布法令,规定国王代理人是诉讼中的一方当事人,负责起诉或者控告。
这些可以看做大陆法系检察制度的雏形。
1670年,法国路易十四颁布刑事法律赦令,明确规定在最高审判机关中设置总检察官,下设检察官于各级法院内部,并且规定了检察官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至此法国检察制度基本形成。
法国检察制度史大陆法系检察制度的代表,也是大陆法系检察制度的起源。
我们再来看看英美法系检察制度的起源。
英美法系检察制度同英美法系的法学发展一样发端于英国。
公元5世纪,不列颠也遭到了外族的入侵,被入侵后到11世纪诺曼人威廉公爵登陆大不列颠这一段时期,英国适用的早期发基本上是习惯法,但仍然受到罗马法的很大影响,以致到后来出现了罗马法复兴的局面。
在诉讼制度方面主要采用私人追诉形式的弹劾式诉讼。
1066年诺曼底公爵通知英国后,威廉开始派遣法官到各地巡回审判,在盘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浓厚习惯法特色的普通法系统。
英国检察制度发展滞后的原因:一是弹劾式诉讼从体制上削弱了国家参与并干预诉讼的权利;二是由于罗马法权利本位理念的深刻影响。
虽然公诉权没有在英国法律制度的土壤中得到很好的发展,但作为现代检察制度得以确立的一个关键隐私——控审分离,正是英国人发明出来的。
英国实行控审分离首先是从陪审制度开始的。
1164年,亨利二世颁布克拉灵顿诏令,规定王室法院的巡回法官在审理各地土地纠纷时,须从当地骑士和自由民中选出12名知情人作证人,经过宣誓后向法庭提供证言,用来作为法官判断的依据。
这就是流行西方半个多世纪的撇审团制的起源。
127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颁布《威斯敏斯特条例》将陪审团制度固定下来规定了大陪审团的职责主要决定是否起诉,小陪审团的职责是作为法官的陪审人员参与法庭审判。
英国历史上的警察制度限制了大陪审团的起诉权,警察机关享有刑事起诉权,大陪审团只审查是否应当起诉。
英国历史上还出现过治安法官的起诉刑形式,对犯罪行为拥有调查,起诉和审理的三项权力,他更趋同于现代的检察官。
直到1985年《刑事起诉法》颁布后,英国的检察官享有了独立作出起诉与否的决定的权力,并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西方大陆法系检察制度和英美法系检察制度在起源和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较大差异,导致学术界在西方检察制度的起源问题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
该书的作者认为,探讨检察制度的起源应当从检察权的出现和检察机构的设置,控审分离以及检察制度的建立等几个方面去思考。
在我看来,从检察制度的起源看,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其检察官德前身都是参与司法活动的国王代理人演变而来的;在检察机构和检察官的设置方面,法国和英国都是在13世纪左右的历史阶段出现的;在控审分离方面,英国在13世纪就创建了陪审团制度,这是促进现代检察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检察制度的形成方面,法国走在了英国的前面,率先建立了完整规范的检察制度。
这也说明人类主要类型的法治文化是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发展成熟起来的,不存在起源上的孰先孰后问题。
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起源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是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产生而出现的。
一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产生的理论前提;二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促使了检察制度的产生;三是列宁的法律监督理论是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形成的指导思想;四是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史对旧司法体系的“扬弃”;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决定其检察制度的性质。
我们考虑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形成发展就是要研究苏联检察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
俄国在彼得大帝统治时期在元老院内设置了总检察长,负责领导驻守在各政府机关和法院的检察官。
但彼得大帝当时设置检察机关的意图不是进行公诉,而主要是加强对国家权力的一般监督,俄国当时的检察官制度和我国古代的御史制度比较相近。
直到1864年沙皇政府颁布了《审判条例》把检察机关独立出来旅行公诉职能,采用了大陆法系检察机关的设置形式。
但是俄国历史上检察机关的隶属关系同欧洲不一样,其总检察长直接受命于沙皇和元老院,地位十分显赫。
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俄国当时处于资本主义势力的包围中;被打倒的沙皇旧势力对革命证券十分敌视并在外国干涉军的支持下在南方发动叛变;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着大量旧的传统习惯思想的影响;如何应对地方权力的分立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再全俄范围内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具有独立权威的机关来保障国家法律的贯彻实施。
前苏联的检查制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1921年,根据列宁的法律监督理论及列宁关于建立俄国检查机关的倡议,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司法人民委员会拟定了第一个检察机关条例草案,并着手建立新型的苏维埃检察机关。
1924年《苏联宪法》规定联盟检察机关由苏联最高法院检察长及其助手组成,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个规定检察制度的宪法。
1933年,苏联撤销最高法院检察署,在联盟法院之外设立独立的苏联检察院,对各加盟共和国检察院的工作实行一般性指导原则。
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中国检察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和途径,但也离不开人类社会检察制度的整体运动规律,这也如同诉讼制度的发展变化一样。
中国当代检察制度的某些内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确实已经存在,这种存在的形式就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一直存续下来的特殊的权利监督制度——御史制度。
我们先来看中国古代法律监督制度产生的一些动因。
中国古代的司法体制采用行政司法一体,审判控诉合一的特点,还表现为司法机构分散不同意,司法行使主体混乱,没有形成固定不变的,上下一体化的司法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