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级【精选】
1999。 9、杜道流:《西方语言学史概要》,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第一次课外自修作业
一、预习《中国语言学史》上编。
二、到图书馆借阅《语言学史》相关参考文献。
三、在网上查阅有关学术论文和论著。
四、做读书笔记,思考有关问题,养成研究性学 习的习惯,为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做准备。
四、《语言学史》课程介绍
《语言学史》课是教育部公布的汉语言文学 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我系因为缺少 授课教师等客观原因,一直未能开设此门课 程。直到2006年春学期才在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4级本科班开设《语言学史》课程。然后 于2007年春学期、2008年春学期、2009年秋 学期和2010年春学期分别在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5级、2006级、 2007级、2009级本科班 中开设。本学期在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级本 科学生中开设,已是第六次开设本门课程。
《语言学史》课包括古今中外的语言学 史,内容多,任务重。但是本学期作为 选修课,教学计划中每周只有4个学时, 总共只有4周,16个学时,课时很少,因 此我们只能侧重于介绍中国语言学史, 其中又以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为主。
整个教学内容的介绍只能是提纲挈领式的, 更为详细和具体的内容需要学生课外阅读 教材、教师推荐的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课程学习只能以教师讲授和辅导为主,学 生课外自修为辅。因为只有通过课堂讲授、 课外辅导、学生自学相结合,才能弥补课 时的不足,使学生对语言学史的了解尽可 能全面和深刻。
*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语言学(主要是一 般的和本国的)发展史,其中包括:
*1、各国语言研究的一般情况和语言学研究的 方法论原则发展的历史。
*2、历史比较语言学和各语系语言研究的历史。
*3、普通语言学的历史及其主要派别。
一、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续)
语言学史的任务和它的研究对象 紧密相关,其任务就是要研究语 言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科学的分 析和综合,从中总结其规律、经 学院文化传媒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8级本科
语言学史
(任选课)
主讲教师:马启俊 授课时间: 2010年秋学期(5—8周)
每周星期 一第3、4节课 每周星期四第1、2节课 授课地点:D107
绪论
一、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史的顺序问题
三、语言学史的分期问题
一、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史的顺序问题
按照语言研究发展的过程,根据历史 原则分为若干时期,然后依次叙述各 国对于语言研究的情况,分析各个最 重要的问题,列举语言学中各个主要 派别,评述他们的观点、方法和重要 著作,指出其中可取的地方和错误之 点,总结他们的成就和所发生的影响。 这样的顺序就是一种综合的顺序。
三、语言学史的分期问题
三、语言学史的分期问题 (外国语言学史部分 )
(一)外国古代语言学史(?——18世纪末) 1、上古时期的外国语言学史(?—5世纪) 2、中世纪的外国语言学(5—15世纪) 3、文艺复兴时期的外国语言学史(15—18世纪) (二)外国现代语言学史(1800——2000) 1、19世纪的外国语言学(1800—1900) 2、20世纪的外国语言学(1900—2000)
2、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3、王 力:《中国语言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5、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7、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8、赵世开:《美国语言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中国语言学史部分 )
(一)中国古代语言学史(?——1898)
1、上古语言学——先秦两汉时期的语言学(?—3 世纪)
2、中古语言学——魏晋至唐宋时期的语言学(3— 13世纪)
3、近古语言学——元明清时期的语言学(13—19世 纪末)
(二)中国现代语言学史(1898——2000)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语言学(1898—19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语言学(1949—2000)
《语言学史》课的考核类型是考查,采 用的考核方法是开卷考试,由授课教师 命题,学生在最后一次上课时随堂进行 答题,2个学时内完成。本课程成绩的评 定方式是:平时作业(两次)成绩占最 后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最后成 绩的80%。分数登记采用百分制。
《语言学史》参考文献
1、R·H·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第四版,人民教育出 版社。
2、词义辨析
在先秦古籍中,已经开始词义的 辨析了。如《左传·庄公二十九 年》:“凡师有钟鼓曰‘伐’, 无曰‘侵’,轻曰‘袭’。”
3、修辞理论
修辞是当时语言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 题。孔子发表过一些观点,如“修辞 立其诚”(《易·乾卦》)、“辞达而 已矣”(《论语·卫灵公》)、“言之 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 五年》)等。
上编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第一章 上古语言学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语言学
一、概况
先秦时期还没有产生专门的语言学家,语 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当时的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以及中央王朝已经很自觉 地关心语言问题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活动 就很能说明问题:
1、方言调查
在汉代扬雄给刘歆的信以及应劭的 《风俗通义·序》里都谈到:周秦时 代,每年的八月,中央王朝都要派出 “輶轩之使”到各地调查方言。这些 调查资料“皆藏于周秦之室”。可惜 秦王朝覆灭时,这些珍贵的语言资料 “遗脱漏弃”了。
目前《语言学史》课缺乏内容涵盖中外语言 学史的教材,比较适用的教材是岑麒祥先生 的《语言学史概要》,原计划采用此部著作 为本门课程的教材,但是因为出版时间较早, 出版社已无存书,无法征订,因此我们只好 转而征订邓文彬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作 为教材。该教材详细介绍了中国语言学史各 个时期的情况,对师生讲授和学习语言学史 中的中国部分大有帮助。国外语言学史部分 只能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课外自学来弥 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