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

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

• 16.1.2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影响 • 16.1.3植物原生质体的纯化 • 16.1.4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
16.1.1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
•常用的分离方法 •机械分离法 •酶解分离法
★ 机械分离法
• -先将细胞放在高渗溶液中预处理,待细 胞发生轻微质壁分离,原体质体收缩成球 形式,再用机械法磨碎细胞,从伤口处可 以释放出完整的原生质体。
4)酶液的pH值:
• 取决于植物材料,一般在5.4-6.0;
• pH值低,酶活性强,分离快,但易于损害
细胞,原生质体产率低;
• pH值高,酶活性弱,分离慢,但不易损害 细胞,原生质体产率高;
植物材料的生理状态:
• 如株龄、发育状态、栽培条件等对取材影响很大;
• 一般选取体细胞分裂旺盛的材料; • 选取愈伤组织或胚状体效果更好。
纯化后的叶肉原生质体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指通过 物理或化学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 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 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 还包括融合后的重组细胞分化再生形成新 物种的技术过程。
植物细胞杂交的几个重要进展
• 1960年,Cocking用酶法制备高等植物原生质体首次获得成功;
前言
• 植物原生质体的概念
•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涵义 •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发展
植物原生质体的概念
• 原生质体就是除去了细胞壁的裸露的球形 细胞。 • 原生质体具有一切活细胞的特性,同时具 有许多细胞完整细胞不具备的特点。这些 特点和植物细胞全能性结合起来,使植物 原生质体在遗传工程和体细胞遗传学中开 辟了一个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崭新领域。
进行纯化。
2)离心沉降法
• 将上述滤出液置于离心管中,在70g100g下离心2-3分钟,原生质体将沉于管
底,细胞碎屑浮于上清液中。
• 弃上清,冲洗液冲洗,50g下离心3-5分 钟。
3)漂浮法
• 利用比重大于原生质体的高渗蔗糖溶液做离 心液,将经过镍网初筛的过滤液置于蔗糖溶 液的顶部,在100g下离心10分钟,离心后, 碎屑沉淀,纯净的原生质体将出现在蔗糖溶 液和原生质体冲洗液的界面上。 • 利用移液管将原生质体吸出,转移到另一个 离心管中,用冲洗液冲洗3次。 • 离心质体数量和活力的因素
• • • • • • 1)材料特性与降解酶: 2)渗透压稳定剂: 3)质膜稳定剂: 4)酶液的pH值: 5)温度因子 25-27 ℃ 6)植物材料的生理状态:如株龄、发育状 态、栽培条件等对取材影响很大;
1)材料特性与降解酶:
• 不同种类植物或不同组织和细胞,其细胞 壁的组成和结构有差异; • 植物的细胞壁特性决定了分离原生质体所 用的降解酶种类与组合
• 1987年,Schweiger建立了单对原生质体电融合技术程序。
原生质体材料来源
★ 植物叶片
-取材容易 -比较容易用酶解法分离
★ 植物根尖组织
-可由各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后取得
★ 植物花粉
-产生单倍体原生质体
★ 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的细胞
-细胞壁容易解离
16.1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
• 16.1.1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
刚游离出来的叶肉原生质体
16.1.3 植物原生质体的纯化
• 酶解后的混合物中将含有完整的原生质体、 亚细胞碎屑(叶绿体、维管成分)、未被消 化的细胞等,因而必须将这些杂质除去。
• 初步筛选:利用50-70µm孔径的镍丝网过滤 混合物,收集滤出液,做进一步的纯化。
1)过滤法
利用孔径更小的镍丝网过滤最初的滤出液
– -优点:该方法可避免酶制剂对原生质体的破 坏作用。 – -缺点:获得完整的原生质体的数量比较少。
★ 酶解分离法
– 常用的细胞壁降解酶种类:纤维素酶类(纤维 素酶、半纤维素酶、崩溃酶[Driselase])、果 胶酶类(果胶酶和离析酶[Macerozyme])、 蜗牛酶和胼胝质酶。 – 优点:可以获得大量的原生质体,而且几乎 所有的植物或它们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均可用酶 解法获得原生质体。 – 缺点:酶制剂中均含有核酸酶、蛋白酶、过 氧化物酶以及酚类物质。影响所获原生质体的 活力。
第16章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Plant Protoplast Fusion
• 学习目的:了解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和
融合技术,了解杂种细胞的筛选和鉴定
方法。 • 重点: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和融合技术 • 难点:植物杂种细胞筛选
内容
• • • • • • 前言 16.1植物原生质体制备 16.2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16.3植物杂种细胞筛选 16.4植物杂种细胞鉴定 16.5植物体细胞融合意义
2)渗透压稳定剂:
• 渗透压在原生质体制备中,不仅起到保护原生质
体免于膨胀破裂,而且还有助于酶和底物的结合, 原生质体从组织中加快释放。 • 常用的如甘露醇、山梨醇、蔗糖、葡萄糖、盐类 (KCl, MgSO4.7H2O)等;
3)质膜稳定剂:
• 增加对质膜的稳定性;促进原生质体细胞
壁再生以及细胞分裂。 • 如葡聚糖硫酸钾、氯化钙、磷酸二氢钾、 MES( 2-N-吗啉乙烷磺酸)等
• 1970年,Power首次用硝酸钠进行为诱导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原生 质体诱导融合;
• 1971年,Nagata和Takebe首次从离体烟草原生质体培养中获得再生 完整植株; • 1972年,Carlson首次获得粉蓝烟草和郎氏烟草的细胞杂种,这也是 第一个植物细胞杂种; • 1974年,Kao将聚乙二醇诱导融合法应用于植物细胞融合并建立了相 应的融合技术; • 1978年,Melchers获得了第一个属间细胞杂种(番茄+马铃薯); • 1981年,Zimmerman发明了电融合仪,并首次提出了电融合概念;
原生质体的分离步骤
• • • • • • • (一)取材(叶肉细胞) 充分展开的嫩叶。 洗涤、消毒、无菌水冲洗。 对禾本科植物叶片消毒时,使用苄烷铵(Zephiran) (0.1%) - 酒精(10%)溶液漂洗5分钟效果最好。 (二)酶解 原生质体分离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酶的性质和 浓度。 纤维素酶主要分解细胞壁纤维素。 果胶酶主要降解细胞壁间的中胶层。 有些组织在制备原生质体时,可能还会需要半纤维素酶。 离析酶是一种工程酶,可把植物组织分离成单细胞, 与纤 维素酶配合使用制备高等植物原生质体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