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及化合物测试题(一)命题人:申文丽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为了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3,最好的方法是向此溶液中()A.通入氯气; B.加入Zn; C.加入Fe; D.加入Cu2、对于反应:TiCl4+4Na====4NaCl+T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说明钠是强还原剂,可用于冶炼金属B.该反应条件是TiCl4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皆可以C.Ti是氧化剂 D.TiCl4是还原剂3、下列有关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只含有氯分子和次氯酸分子B.新制氯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C.氯水光照时有气泡逸出,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氯气D.向氯水中通入SO2,其漂白性增强4、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高纯硅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B.CO、CO2均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中毒C.从SiO2制备高纯Si的过程反应中只涉及置换反应D.SiO2和H2O反应可直接制备H2SiO35、下列关于碳酸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能生成沉淀的是碳酸钠溶液B.分别滴加氯化钙溶液,能生成沉淀的是碳酸钠溶液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稀盐酸,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剧烈6、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 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 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再过滤, 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A.AlO2- B.Cu2+ C.Al3+ D.Mg2+7、将铁粉、铜粉、FeCl3溶液和CuCl2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设容器不参加反应)。
若过滤后滤渣能被磁铁吸引,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只有Fe3+ B.Fe3+和Cu2+均能被铁粉还原C.Fe2+与SCN-能形成红色的物质 D.滤渣中肯定不含有铜8、由Na、Mg、Al、Zn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共12克,跟足量盐酸反应,产生5.6LH2(标况),由此可判断混合物中必定含有()A.NaB.MgC.AlD.Zn9、Fe和Fe2O3的混合物共27.2g,加入200mL稀H2SO4,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2.24L H2,Fe和Fe2O3均无剩余。
为中和过量的H2SO4,并使FeSO4全部转化为Fe(OH)2沉淀,消耗了400 mL 3 mol/L的NaOH溶液,则该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5mol/L B.2mol/L C.2.25mol/L D.3mol/L10、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两处明显错误B .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正确C .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可用饱和食盐水吸收尾气D .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证明是否有氯气逸出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浓H 2SO 4滴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然后褪色,最后变黑,说明浓H 2SO 4具有酸性、氧化性和吸水性B .样品――→盐酸 无明显现象――→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样品中含SO 2-4C .常温下浓H 2SO 4能用铁制容器盛装,说明浓H 2SO 4与Fe 不反应D .样品――→盐酸得到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样品中含SO 2-3或HSO -312、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与体积相同且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二者比较相等的是( )①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 ②铜片消耗完所需时间 ③反应后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反应后溶液体积不变) ④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同温、同压)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13、工业制硝酸的尾气因为含有NO,NO 2等有害物质而不能直接排放,工业上普遍采用催化还原法将NO x 转化成N 2和H 2O 而除去.相应物质间的关系式如下(未配平):CH 4+NO +NO 2―→N 2+CO 2+H 2O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CH 4∶NO ∶NO 2=1∶2∶1B .氧化性比较:NO >CO 2C .NO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在该反应中只有氧化性D .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石灰水可得到纯净的氮气14、下列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A .除去N 2中的少量O 2:通过灼热的Cu 粉,收集气体B .除去SO 2中的少量HCl :通入饱和NaHSO 3溶液,干燥后收集气体C .除去SiO 2固体中少量Al 2O 3:加入足量NaOH 溶液,过滤、洗涤、干燥D .除去CO 2中少量HCl :可以通过盛有饱和NaHCO 3溶液的洗气瓶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浓HNO 3与Cu 反应可以制备NO 2B .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NO 生成C .仅用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就能实现用NH 4Cl 固体和Ca(OH)2固体制备并收集NH 3D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 316、将1.92g 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 (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硝酸物质的量是( )A .0.12molB .0.11molC .0.09molD .0.08mol17、镁铝合金 5.1g 完全溶于过量的热浓硝酸中,反应中共产生11.2 L NO 2(标准状况下测定),若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生成沉淀质量最大为( )A .13.6 gB .7.8gC .5.8gD .4g18、1.92 g Cu投入到一定量的浓HNO3中,Cu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 mL 气体,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则通入O2的体积为( )A.504 mL B.336 mL C.224 mL D.168 mL二、填空题19、(10分)已知A是一种常见金属,C是强碱,各物质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试回答:(1)写出A的化学,C的化学式。
(2)检验G中金属阳离子的方法是。
(3)写出向G溶液加入A的离子反应方程式(4)写出E转化成F的化学方程式20、(10分)A、B、C、D是中学常见的四种气体单质。
E、F均为气体,且F为红棕色;Y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Z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有关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C的化学式为____ ____,“白烟”的化学式为_____ ___(2)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Y和E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B和Z,这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反应,可消除E对环境的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盛有12 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 2 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_____ ___。
21、(14分)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各Cl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______________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容器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容器加热,两个容器中的现象分别为:B D(3)装置C的作用是。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的颜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
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②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22、(12分)某校高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日常生活中的氯气用途进行了调查,了解到氯气可广泛地应用于衣物的漂白、水体的杀菌和消毒等。
(1)氯气可以用于漂白、消毒的原因是因为能与水作用形成具有漂白、消毒作用的_________,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调查某室外游泳池夏季池水消毒情况时,小组成员了解到,该游泳池每周一上午8:00换水,然后通入氯气消毒,通常游泳池中水的含氯量(有效氯)控制在0.5 mg·L-1至 1.0 mg·L-1之间时,效果最好。
如图是该小组测定的每天19:00时游泳池中水的含氯量,哪几天使用游泳池不安全?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哪几天的天气炎热、阳光强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一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要的方程式和文字)。
(4)在对游泳池水中通入氯气消毒时,当发生氯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氯气罐,还应采取下列自救方法。
A.用湿润的毛巾捂住口鼻跑向低处 B.用浸湿小苏打或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跑向高处C.用浸湿浓氨水的毛巾捂住口鼻匍匐跑至安全处 D.用浸湿食盐水的毛巾捂住口鼻顺风跑至安全处(5)小型游泳池通常使用漂白液(NaClO溶液)而非氯气来消毒池水,试举出使用漂白液消毒而非氯气的一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工业上如何生产漂白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