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古族小学蒙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蒙古族小学蒙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蒙古族小学蒙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解决对策对于世界各多民族国家而言,双语乃至多语言现象就是一种极其普遍的。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双语教学与汉英双语教学有所区别,对少数民
族而言,蒙汉双语教学是指在我国部分地区实行的蒙古族语言和汉族语言
这两种语言的教学。

是指学生的母语(第一语言)与非母语相结合组织教
学的一种教学体制,是蒙古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蒙古族小学蒙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蒙古族小学双语教学模式
内蒙古地区的双语教学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三种主要“双语”教学模式。

一是蒙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文;二是汉语授课为主,加
授蒙语文;三是与汉族学生同班就读模式:在生源较少的蒙古族聚居区采用。

(二)蒙古族小学双语教学情况
近年来全区蒙古族小学双语生汉语水平有明显提高,双语教学工作取
得了显著成绩。

小学生入学前就有一定的汉语基础。

我区城镇聚居区一年级就开始学
校自编教材上汉语文课,教材有蒙汉对照。

二年级开始使用内蒙古自治区
统编双语教材,汉语文阅读教材有蒙汉对照。

从三年级开始双语生的汉语
教材没有蒙汉对照,绝大多数小学生都能听懂老师讲的课。

个别难懂的字
词或内容教师专门用蒙语进行讲解。

大多数学生汉语课成绩较好,听、读、写都没有障碍,能够很好的掌握汉语文课的内容,也能在日常生活当中使
用汉语进行交流。

可见,小学双语生汉语水平已基本满足汉语课程及口语
交际的需要。

反映出我区现阶段双语教学所取得的成绩,这有以下几个方
面的因素:
第一,蒙古族小学双语生对学习双语的认识。

由于蒙语是他们的母语,小学双语生对其有着强烈的认同和情感依恋。

但由于我区经济发展与科技
交流的需要,国家主流语汉语文字的普及与社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量的增长,双语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到学好汉语的重要性。

第二,语言环境是影响蒙汉双语生的又一个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过
程中语言环境、文化传统和经历均会影响其语言态度和语言能力。

在城镇
聚居的蒙古族家长对汉语的普及有很高的认知。

尽管居住在牧区的双语家
长的,他们的汉语水平较上一辈有了明显提高。

这对学汉语的蒙古族小学
生打造了有利的条件。

另外现代科技发达电子设备繁多,多媒体手段的普
及给小学双语生学习汉语创造了有一个途径。

第三,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双语教师教学水
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双语教学效果,决定双语生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

首先,从我区现有师资学历层面分析。

我区现有教师师资学历基本满足蒙
古族小学双语教学的需要。

再者,近几年来对双语教师的培训投入了大量
的人力物力,国家对此也非常重视。

例如对普通话培训、汉语职业能力测试、骨干教师培训、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等等。

(三)教材使用情况
学生通过教材才能获取系统的知识,进而影响整个教学质量。

2022
年蒙古族学校借鉴以往的经验,编写和设计出了重视汉语的学科特点和第
二语言特点的汉语教科书。

注重汉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语言的感知、感悟、积累和语感的培养等等。

另外,重视借助母语学习汉语,针对蒙古
族学生的汉语表达时出现的漏用或错用介词和连词,用词不当、用词重复、
语序颠倒等现象编写汉语强化训练。

同时根据地区和学生的汉语基础差异,增加教科书的弹性。

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注重汉语口语交际和汉语能力训练。

借鉴了英语教科书在口语交际训练、听说训练等方面的教学方法,结
合实际情况有所改创,形成本民族特色教材。

2006年由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和2022年颁布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都提出了少
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素养”这一概念。

“汉语素养”包括热爱国家通用语
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正确学习和掌握汉语文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汉语文知识、能力,“并能丰富汉语的积累、培养语感,逐步形成汉语思维能力”。

此外,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素养”相对于汉语母语学生
的“语文素养”而言,更突出了汉语的交际和应用能力,而不过于注重汉
语文知识点的识记。

因此,在蒙古族小学汉语教学中,从“教授学生汉语
文知识”到“提高学生汉语素养”的教学重心的转变,既是蒙古族小学汉
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具有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
力的基础和前提。

2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教育的政策有待完善
首先,双语教育政策有与实际相脱节的情况,双语教育政策制定者自
身存在的缺点。

我区部分领导干部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马克思经典著作有
关民族语文的知识和有关国家的最新政策。

因此,他们在贯彻民族政策时,往往容易极端化,不能很好的把握正确的方向。

其次,资源不足对双语教
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的双语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我区的经济还处于劣势,地方财力不能满足当前
的双语教育的需求。

再次,人力资源的投入还不够和现代化教育设备建设
不足等特点。

最后,双语教育政策的不完善给双语教育带来的影响。

中央
和我区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扶持少数民族教
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是,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工作相对滞后,使少数民
族教育重大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认为干扰因素。

(二)双语教材教辅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蒙古族小学双语教材存在一定缺陷,例如:民族文化的丢失。

国家实施以汉族主流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少数民族文化难以得到充分
体现,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