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问题及对策-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问题及对策-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问题及对策蒙古族;汉语文;双语教学笔者所在的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总面积6246.2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拥有蒙、汉、满、回、鲜、锡伯等24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1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20.6%。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蒙汉双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蒙古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字、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方面成效显著,但还存在诸多问题。

笔者在此拟对现实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解决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遇到的问题提供建议。

一、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文出现的问题(一)语序不当1.思维方式问题无论蒙古族学生会与不会本民族语言,固有的思维方式决定他们按本民族方式去思维。

在蒙古语里,几种不同的语序,可以表达一个意思。

而汉语语序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同,甚至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蒙古族与汉族思维方式不同,造成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时,容易出现表达混乱的问题。

2.语法不同语言是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总和。

汉语与蒙语的语法有很大的不同,以语序为例进行说明。

(1)汉语语序汉语中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语序一般为: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宾语――宾语。

(2)蒙语语序蒙语的句子组成部分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五部分,与汉语不同的是没有补语。

在结构方面,句子中语序都有一定规律,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谓语在宾语之后。

语序为:定语――主语――状语――宾语――谓语。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这几部分在蒙汉语语法中表现形式上差别不大,但是在句子中的语序有很大的不同。

在蒙语里,句子成分的位置可以调换,并且可以用几种语序表达同一个意思。

由于蒙汉语语法的差异性,蒙古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往往分不清补语和宾语,或者补语和状语颠倒,造成语序混乱。

(二)发音不准1.汉语语音每一音节都有声调。

汉语音节(差不多相当于汉字)的高低升降,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如“搭、答、打、大”四个音节,声母和韵母都相同,只是因为音高变化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写出来也就是四个不同字。

这种音节上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就是“声调”。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

汉语语音有四个声调,蒙古语语音没有声调。

它在交流中强调的是重音,蒙古语重音包括词重音和句重音。

重音是指几个相连的音节或因素中发音特别重的某几个或一个音节或语素。

词重音是指出现在单词某个音素上的重音。

蒙古语的词重音是固定重音,固定在每个词词首,发音时每个词的开头的因素读得特别清楚、响亮,后面的因素顺势减弱,以致脱落。

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声调,确实是一道不好迈过的门槛。

所谓跑调,是指没有达到汉语调值,或调值不对。

发音声调不准确,也容易产生歧义。

2.蒙语与汉语的语音比较汉语的单元音有10个,蒙古语单元音有7个,长元音7个。

汉语“f”和“b”“p”“h”在普通话里,这些声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是完全不同的,“b”“p”是双唇音,“h”是舌根音,“f”是唇音;蒙古语中没有“f”的音,蒙古族学生读“f”声母时候产生误读现象,“粉条”读成pěn tiáo,蒙古语没有舌面音,有介于“j”“q”“x”“zh”“ch”“sh”之间的辅音。

这样,蒙古族学生读“学生”读成xué xīng、“吃饭”读成qī fàn、“仁人志士”读成rén rén jī xì、“知识”读成jī xì……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还有发音位置、发音方式不同,有许多误读现象发生。

(三)关联词语运用汉语句子中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主要是通过虚词表示的,虚词相当于蒙古语的形态变化。

蒙古语形态变化,以词根或词干为基础,后接附加成分派生新词和进行词形变化;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后置词和形动词,都有人称、数或格的语法范畴;动词有体、态、式等语法范畴。

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需要在长期揣摩运用中体会。

复句也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复句要使用不同的关联词语。

例如:选择?途涔亓?词“不是……就是……”“与其……不如……”等,递进复句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尚且……何况……”等。

纷繁复杂的内容,让蒙古族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

(四)蒙汉语混用在双语教学中,蒙古族学生说汉语时夹杂着蒙语,说蒙语时掺杂汉语,在蒙汉杂居地区尤为严重。

这与蒙古族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有关。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周边都有汉族居住,在共同生产、生活中交流融合,结果是汉族发音也有蒙古族口音,蒙古族学生自然也会受汉族语言影响,把很多名词直接用蒙古语语法顺序联系起来。

(五)词不达意写作的基本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情感。

思路清晰,表达才能准确,理清思路是写作首要条件。

第二语言表达,写作就像是盖房子,盖房子要有建筑材料,词汇就是基本的建筑材料。

如何把各种各样单词变成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内心情感,这是写作的难点。

蒙古族学生汉语词汇量不够,需要长期积累。

写一篇写人记事记叙文尚且有难度,更不必说写议论文。

二、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建议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还发现,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时,有畏难情绪、词汇量少、听说读写能力差等现象。

笔者认为,解决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遇到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降低难度,培养兴趣1.从基础抓起,注重词汇积累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以要求汉族学生的标准去衡量蒙古族学生。

对蒙古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汉语相当于汉族学生学习外语一样。

可以采用统一教材,但是可以降低难度。

从基础抓起,注重词汇积累,在辨析字音、字义上下功夫。

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词汇量来自课本,课本上出现的字词不仅要求学生会读,而且要掌握字词义,达到会读、会写、理解意思,之后灵活运用。

2.多读经典,开阔视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感受祖国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

多读经典,开阔视野。

比如,读一些图文并茂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兴趣;读现代文学经典著作,体会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不仅向课本学习,还要鼓励蒙古族学生主动从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上学习,从周边环境中学习,如多留意广告、商铺名称(我们这里的商铺名称、广告都是蒙汉两种文字),与汉生一起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学习汉语。

(二)朗读背诵,品味欣赏选取典范的现代文学经典,老师声情并茂范读,学生感受语气语调、语音节奏。

在反复朗读训练中,纠正学生音准,培养语感;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朗读,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在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集体朗读,带动每个人贴近作者的心灵,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学生单独朗读,体会文章节奏感,老师及时纠正读音、语气语调等问题。

另外,可以多背诵一些现代文精彩段落,并能默写,这是最好的语言积累。

背诵古诗文,把握汉语言节奏,读准字音。

同时,背诵、默写古诗文,了解祖国灿烂文化,传承经典,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三)多种形式,积极练习只有会写了,才可能少写错别字。

教师要对学生经常反复地训练,让他们掌握字形、字义,辨析形近字,如戊、戌、戍、戒、戎,从读音、意义加以区分。

再采用组词、造句加以强化。

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牢固掌握读音、字形、字义,才有可能练习造句、扩句,掌握多音多义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和”字“he、he、huo、huo、hu”,每个读音都有相对应的意义。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不同于蒙古语。

蒙古语属于拼音文字,只要能拼读出来,意思就基本明确。

(四)拒绝蒙汉语混用蒙古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词汇,形成了精确完美的语法和娓娓动听的语音,以优美的语言文字记录了蒙古民族传奇历史,承载着蒙古民族灿烂文化。

蒙汉语混用现象是对蒙古族语言的蚕食,破坏了蒙古族语言的规范,破坏了蒙古语的结构。

民族语言文字传承到我们这一代,我们有责任继续传承下去。

汉语是我们第二种语言,汉语不但是国内各民族共同沟通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少数民族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又一个途径。

不能把学汉语文当成负担,认为学的语言多,容易混,就可以混用,这是错误的认识。

这里不乏很多成功的事例:付莹是一个地道的蒙古族人,不仅会蒙语、汉语,而且又掌握了英语、法语、罗马尼亚语,成为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

她除了蒙古语以外,又学习了多种语言,在不同场合灵活运用,准确表达,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

多学几种语言,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的繁荣发展,而且有助于个人成才。

学校开设汉语文的目的,是让蒙古族学生学习规范的汉语,实现无障碍沟通。

说汉语夹杂蒙语,影响沟通交流的效果,让人似懂非懂,而且不利于汉语水平的提高。

所以,说蒙语,采用规范的蒙语,亲切自然;说汉语,采用规范汉语,沟通顺畅。

(五)注重语法教学语言有语音、语法、语汇三要素,掌握语法才能正确表达。

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强调语法教学贯穿始终。

语法指导下的听说读写更加规范,更有章可循。

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是词进入句子后没有形态变化,汉语句子中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主要是通过虚词表示,语序的作用十分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现代汉语与蒙古语的区别,能与母语语法对照学习,才能更好地学习汉语,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六)回归基础,训练写作蒙古族学生学写汉语作文,要从基础训练做起。

1.写作训练从扩句开始先将汉语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写出来,然后添加修饰语。

汉语句子成分语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找准位置,按要求添加附加成分。

反复训练,学会写完整的一句话。

接着仿写句子,找出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典型句式。

然后练习写语义连贯的一段话,如概括叙述一件事,写各种内容的请假条、通知等。

2.技法和内容并重单项训练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场面描写等,一项一项扎实地训练,反复进行。

在此基础上学会详细叙述身边发生一件事或亲身经历的事。

自己反复修改,老师面批,然后按要求修改。

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自己作文,大家提意见,再修改。

写人物可从熟悉的人入手,可以写父母、写老师、写同学、写亲人等。

因为熟悉,有生活素材,有感情基础,写起来言之有物,也能够打动人心。

(七)任用蒙汉兼通的老师从事汉语文教学蒙汉兼通的老师便于与学生沟通,能充分了解学生,及时发现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方面出现的问题,能蒙汉语语法对照,寻找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有效方法,很好地指导学生,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同时,给蒙古族学生创造学习母语的良好氛围,促进蒙古语教学,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蒙古族学生是双语教学的受益者。

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多掌握了一门语言,有利于今后就业和深造,不仅拓展了就业面,升学可选择的院校也更多。

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教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课题,应该引起大家足够重视,以便更好地促进双语教学,提升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