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地理复习教案范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地理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九年级地理复习教案1一、选择题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达到( )A.12.95亿B.11.95亿C.10.95亿D.13.95亿2.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多、东北少B.东北多、西南少C.东南多、西北少D.西北多、东南少3.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数量居前三位的是( )A.豫、鲁、川B.京、津、沪C.青、藏、宁D.苏、皖、湘4.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行政区是( )A.新疆B.西藏C.甘肃D.青海5.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D.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6.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A.人口的年平均增长数B.单位面积土地居住的人口数C.平均每人占有的面积数D.每平方米的人口数7.下列有关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有(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的国家B.我国西部人口密度大,东部人口密度小C.我国城乡人口密度都在每平方千米134人以上D.我国平均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34人以上8.因我国人口数量过多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A.劳动力短缺B.兵源不足C.人口老龄化严重D.住房紧张,就业困难9.目前,我国人口每年仍净增加1400万左右,其主要的原因是( )A.大批人口迁入B.死亡率低C.人口基数大D.出生率较高10.关于我国的人口分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B.人口分布不均匀C.东南多,西北少D.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二、读图综合题11、27.读下图,回答问题:(14分)(1)从图中可以得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约亿吨,增长到1992年的约为亿吨,而人均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约千克增长到1992年的千克,人均粮食产量增产较,其原因是。
(2)我国必须贯彻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发展相适应。
12.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11分)(1)从图上看出,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死亡率,人口增长。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上升。
(3)人是生产者,又是者,人口数量的增长应与的发展和的条件相适应,为此我国政府把实行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提高人口。
具体要求是:、晚育、少生、。
答案1、A2、C3、A4、B5、B6、B7、D8、D9、C10、D11、(1)14.3200380人口多,人均少(2)经济12、(1)较高缓慢(2)直线(3)消费经济资源、环境计划生育数量素质晚婚优生九年级地理复习教案21.下列地理区域中属于自然区域类型的是( )A.珠江三角洲B.工业区C.经济特区D.香港特别行政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地理区域类型的判断。
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区域,地理区域有的是自然区域,有的是经济区域,有的是行政区域,等等。
例如,珠江三角洲属于自然区域;工业区、经济特区属于经济区域;香港特别行政区属于行政区域。
2.下列有关行政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是内蒙古B.纬度最低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省C.纬度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D.江西省是沿海省级行政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行政区域的知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因此也是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我国纬度位置最低的省级行政区是海南省;纬度位置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我国国土的最北端就在该省;江西省位于内陆。
3.下列区域中属于同一尺度的是( )A.深圳、广东B.北京、重庆C.西藏自治区、西双版纳自治州D.香港、宜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行政区域不同级别的判断。
广东、北京、重庆、西藏自治区、香港为一级行政区域,深圳、西双版纳自治州、宜昌为二级行政区域。
4.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界线接近( )A.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局部)B.1月份0℃等温线(局部)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局部)D.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是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其北段大致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吻合。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其中昆仑山脉是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
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秦岭—淮河,它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也经过秦岭—淮河,接近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该线相吻合B.它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C.它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D.它是落叶阔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的分界线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6.关于“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作为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B.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C.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D.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界线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和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是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是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界线。
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的是(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面积大小。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面积分别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25%、30%、25%,因此,北方地区面积最小,西北地区面积。
8.四大地理区域中,东临我国渤海和黄海的是(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海陆位置。
北方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南方地区东临黄海、东海和南海;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位于内陆,不临海。
9.北方地区不包括哪个省( )A.山东省B.山西省C.河北省D.浙江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北方地区的范围。
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浙江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
10.下列省区全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A.山东省B.湖北省C.江苏省D.四川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的范围。
此题首先搞清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是横断山脉。
山东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北方地区;淮河经过江苏省的北部,江苏省大部分位于南方地区,但是不全位于南方地区;四川省的一部分位于横断山脉以东,在南方地区,一部分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在青藏地区;只有湖北省全位于南九年级地理复习教案3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通过复习七年级上一学期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教完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技能,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对世界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着较为详尽的知识掌握。
四、本期教材重点、难点: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3、会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五、教学措施: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客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
充分利用地图册来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多种教学形式,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自觉性。
关注热点问题生活问题,进行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
六、教学课时与进程:1、二月份复习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七、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2、三月份复习第八章、东半球的其它国家和地区九、西半球的国家十、极地地区3、四、五月份综合复习市的综合训练题6、六月份进行考前训练九年级地理复习教案4欧洲西部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重点: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教学难点: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辅助教学;2、为学生自学设计的课堂练习(一)、(二)。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第一课时:导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
我们周围也出现了很多店铺、打工或旅游的人。
不管他们以何种目的的出国,他们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呢?(学生总结回答: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师:世界上有一个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们知道在哪儿吗?生:欧洲西部。
引导学生,切入主题师:关于欧洲西部,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师、生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各抒己见,回答老师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