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范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1《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二、明确学习目标三、新授:(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

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

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

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活动]:看图讨论回答: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①最北:81°N;最南:11°S;②最东:170°W;最西:26°E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2《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摘要:地理小专题是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贯通和应用。

高考试题主要以专题知识呈现。

设计专题可构建完整知识结构,实现知识间的重组与创新,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专题《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教学为案例作分析和推介。

四个环节:一、架设框架,构建模块,突破思维二、理清关系,共性个性,及特异性三、总结规律、比较异同、归纳特征四、拓宽知识,注重迁移,培养能力关键词:小专题、案例描述、绿色通道地理小专题复习在高考第一轮复习中是很有必要的,对教师能力是一种考验,组织得当对学生能力提升和学习方法培养将很有成效。

专题实际上就是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贯通和应用。

近年来的高考命题仍然在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突出表现在高考试题主要以专题知识呈现。

设计专题可以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实现自然与人文、自然与区域、人文与区域知识之间的重组与创新,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中,对重难点内容采用小专题突破不失为上策。

本文以小专题《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教学为案例作分析推介。

案例描述:气候类型的判断是是历年高考重要考点,对多数学生而言,却是十分头疼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气候类型的归因、气候特征的理解和气候分布的定位。

这三个问题存在着内在联系,通过小专题———《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的复习便可以构建起提高学生认知层次和知能应用水平的平台。

以下是该小专题设计的四个环节:一、架设框架,构建模块,突破思维气候成因分布规律判断方法太阳辐射定带气候模式图空间变化定位法大气环流定型气候分布图气候因子变化特征下垫面状况气温:文字描述定性法人类活动时间变化降水:数量估计定量法展示上述框架,师生互动:释疑: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有哪些?相互关系怎样?生答: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

归纳:对地球大气而言,太阳辐射是外因,但却是形成各气候带的最基本因子,并影响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

下垫面状况主要是通过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影响气候。

人类活动间接和直接影响气候……释疑:它们如何影响气候类型的呢?归纳:太阳辐射定带 (热量带及气压带或风带)大气环流(并结合下垫面分析) 定型 (降水类型)分析:这些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影响,不同成因组合形成不同水热状况,从而构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空间上不同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分布着不同的气候类型,根据地理事物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即能确定气候类型叫定位法。

应用举例: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分别为:A(46°N,148°E);B(36°N,14°30′E);C(6°S,134°E);D(51°S,75°W)。

那么,四个小岛的气候类型为: A ;B ;C ;D 。

讨论作答:分别为温带季风、地中海、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二、理清关系,共性个性,及特异性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还有特异性。

分析举例:如上例中,A与D:共性是模式图,个性是分布图与模式图的差异。

大气环流在影响大陆东西两岸上也存在差异:大陆西岸主要是地带性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的影响。

同时受不同地形、暖流和寒流等下垫面状况影响,还会形成特异性气候现象。

释疑:下垫面状况主要有哪些不同类别?生答:地形、海陆分布(洋流、沿海、内陆)、生物和物理性质不同地面。

释疑:请举例说明下垫面状况的差异对气候类型是产生什么影响?生答:如欧洲西部与南北美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相比,前者由于为平原地形及受强大暖流流经西岸的影响,其所跨南北纬度的范围及东西向延伸宽度均较较后者大(各有个性)。

后者除受地形限制外,其中南美西侧还因为受到的是秘鲁寒流影响之故,分布和特征具有一定特异性。

但因常年都能受到西风影响,它们均表现出温带海洋法气候特征(具有共性)。

释疑: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沿海及中美洲的东北部均分布热带雨林的影响因子有哪些?生答:纬度低、信风、迎风坡、暖流的影响。

释疑:这些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因子是否与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吻合?生答:显然不是。

一般主要是因为处于赤道附近地区,终年炎热,气流辐合上升所致。

前者具有一定分布规律,但有别于常见的热带雨林分布规律。

释疑:非洲赤道地区东部又是为何未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的呢?生答:因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改变了可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应有的水热条件的缘故。

其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归纳:可见个性差异是在不同的因子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在影响气候类型的因子中有主有次,共性往往是由主要因子影响下形成的,个性则往往是由次要因子的差异造成的。

上述非赤道附近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以及赤道附近地区却为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情况则可视为一种特异性现象。

三、总结规律、比较异同、归纳特征释疑:从气候类型的时空分布规律来看,你发现了哪些知识规律?归纳:1.同的纬度和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着相应的气候类型;2.热带的气候最低月均温在15℃以上,亚热带在0℃以上,温带一般在0℃以下。

不同的气候带降水总量和季节变化也有差异。

分析:太阳辐射决定了气温的变化进而定带;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决定了降水的变化进而定型。

它们共同的变化特点形成了不同特点的的特征类型。

研究全球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图,通过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容易归纳得出以下结论: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

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

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冬夏季分别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9.各大洲中分布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及缺少的气候类型:(见下表) 七大洲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缺少的气候类型亚洲三种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冰原气候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三种季风气候、亚寒带、寒带所有气候类型、温带所有气候类型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的所有气候类型、三种季风气候、冰原气候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大洋洲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南极洲冰原气候除冰原气候外的所有气候类型四、拓宽知识,注重迁移,培养能力在小专题设计中还应适当注重专题知识在学科内的联系和迁移,同时还要注意与热点、焦点问题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

如气候可联系科内相关知识点有动植物、水文、地貌、土壤、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