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这三个分支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

文学理论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取向。

文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使文学理论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等。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本节概述:文学理论的性质应从三个方面来解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应有的品格。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包括它的实践性和它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知识点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20世纪以来,各门科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分工更具体、明确,不能不影响到文学学科的发展;再加之文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研究视角、方法的多样化及其成熟,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文艺学所包括的三个分支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实际上,文艺学这三个分支,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容、互相切入、互相渗透。

知识点2: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的地位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那么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具体而言,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

它虽然也涉及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但一般是作为例证出现的。

换言之,文学理论不能不具体地分析一些文学作品,涉及一些作家,接触到一些文学现象,但它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一个个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它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从上述这个总的对象出发,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知识点3: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我们的文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理论,它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先有文学活动的实践,然后才会有文学理论的概括,关于文学活动的本质、关于文学创作、关于作品构成、关于文学接受、关于文学发展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无一不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而且,实践是真理的标准,真正科学的文学理论不但在于这些学说形成之时,而且在于尔后为文学实践所印证之日。

所以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也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由于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所以它总是随着文学运动、文学创作、文学接受的发展而发展,它永远是生动的、变化的,而不是僵化的、静止的。

知识点4: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文学理论既然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那么文学理论家在总结实践经验时,总是要依据一定的哲学、政治、道德、美学观点等,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某种文学理论肯定什么作品,否定什么作品;赞扬什么文学现象,批判什么文学现象;提倡什么艺术趣味,反对什么艺术趣味,都应该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就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而言,它作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就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即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它公开宣布为繁荣和发展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文学服务。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本节概述:文学理论的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等。

上述文学理论七种基本形态各有优势又各有局限,科学的文学理论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实现各种形态的互补,形成一种综合协调的系统。

知识点1: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哲学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即作家作为主体反映作为客体的生活,作品论、接受论中也有不少哲学层面的问题,这样,反映论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角,是揭示文学活动的基本视角,因此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学哲学是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文学哲学,以其科学性超越了以前的文学哲学,成为文学理论的基石。

(二)文学社会学从文学创造到文学消费是一个组织起来的社会文化过程,这一过程不能不受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而浸润着社会思潮,反映着社会风貌,直接或间接地回答社会问题,即或文学创造和消费的是一些空灵的、超脱的、虚玄的、恬淡的产品,也不可能达到完全的“纯净”而不带社会性。

因此,社会学的视角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文学社会学无疑是文学理论一种重要的形态,而且在所有的形态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文学社会学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久远的渊源,中国古代可以上溯到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在西方,文学社会学的初坯可以追溯到18世纪意大利学者维柯(B.Vico)。

他在其社会学著作《新科学》中“发现了真正的荷马”,并以古代希腊社会研究的成果来考察荷马及其史诗创作,从而开创了把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

其后法国学者孔德(te)、斯达尔夫人从实证社会学出发,对文学社会学的建立都有所推动。

但在这方面取得比较重大成果的是法国的艺术理论家丹纳(H.A.Taine)。

他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而真正的文学社会学属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一系列文艺论著是从文学社会学角度考察文学活动的典范,普列汉诺夫、卢卡契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文学社会学也有重要的贡献。

(三)文学心理学创作—作品—接受过程,这是一个心理转换过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接受,都是特殊的心理行为,因此采用心理学的视角,建立起文学心理学才能切入这些特殊的心理行为进行研究,文学心理学是文学理论的又一重要形态。

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总是倾向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文学活动。

如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物感”说、“象外”说、“妙悟”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意境”说、“出入”说等都具有丰富的心理学内涵。

西方文论中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提出的“净化”说、德国学者立普斯(T.Lipps)等提出的“移情”说、英籍瑞士心理学家布洛(Edward Bullough)提出的“心理距离”说、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提出的“直觉”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审美态度”说、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的“无意识升华”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提出的“原型”说、英国学者冈布里奇(E·H·Combrich)提出的“投射”说等,也形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传统。

(四)文学符号学创作—作品—接受的过程,又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因为文学创作旨在向人们传递特殊的审美信息,创作必须运用语言符号,作品则是语言符号的结晶,文学接受则首先要破译语言符号,这样符号学的视角对文学理论来说就变得极为重要,而文学符号学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学理论的一种基本形态。

中西古代文论都十分重视言意关系,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语言学对文论的影响极大,文学符号学已成为一个新兴学科而特别引人注目。

(五)文学价值学文学创造到文学消费的过程,又是文学的艺术价值产生、确立和确证的过程。

所谓价值是指某事物对人所具有的意义。

文学作品显然对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它具有价值;这种价值一般不是指实用价值,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价值;这种艺术价值在文学创造中产生,在文学作品中得以确立,在文学消费中得以确证。

因此,由价值学视角所形成的文学价值学可以也必然成为文学理论的一种形态。

20世纪以来,这一新兴学科已得到了人们的承认。

(六)文学信息学创作—作品—接受系统又是特殊的信息系统,从创作到作品发表,是特殊信息的传播,文学接受则是特殊信息的接收,从文学接受再到文学创作则是信息的反馈。

这样一来,从信息学的视角来研究文学活动必然要形成一个新的学科——文学信息学。

(七)文学文化学本分法参考了苏联美学家莫伊谢依·卡冈的《对艺术作综合研究的系统方法》(见《美学和系统方法》,凌继尧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80页。

),在本书中作了一些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文学理论七种基本形态各有优势又各有局限,科学的文学理论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实现各种形态的互补,形成一种综合协调的系统。

本分法参考了苏联美学家莫伊谢依·卡冈的《对艺术作综合研究的系统方法》(见《美学和系统方法》,凌继尧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80页。

),在本书中作了一些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文学理论七种基本形态各有优势又各有局限,科学的文学理论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实现各种形态的互补,形成一种综合协调的系统。

本章总结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这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

文学理论作为研究文学普遍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