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下)1.文学创造,是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艺术生产活动,其过程十分复杂和细微。
2.文学创造不但包括每一作品的具体创造过程(即特殊性),也包括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即一般性)。
3.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划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
4.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环节。
5.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
6.艺术发现的定义: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7.艺术发现被称为“艺术家的眼睛”。
8.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第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和,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第三,艺术发现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
第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9.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10.有关创作动机的观点:(1)亚里士多德的摹仿天性说(2)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发泄说(3)社会责任说(4)情感发泄说11.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12.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一)回忆与沉思(二)想象与联想(三)灵感与直觉(四)理智与感情(五)意识与无意识13.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常用的回忆方式有: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次推论法。
14.想象主要有三种: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联想归纳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
16.灵感的含义:指艺术构思和形象思维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特别高涨而导致感悟和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17.直觉: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18.构思方式:(一)综合(二)突出和简化(三)变形与陌生化。
19.物化,即通过语言、文字、纸张等媒介,把精神性的艺术构思转化为物质性的文本。
20.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第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第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第三即兴与推敲21.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过程中,常见问题有二:(一)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二)作家创作动机中途转换22.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总而言之,真、善、美即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
23.高尔基说:文学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业,它是建立在真实上面的,而且在与它有关的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实。
24.巴尔扎克曾基于创作经验断言:“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
25.“真实性”就成为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
26.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一)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二)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27.艺术真实的概念可以做如下表述: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28.艺术概括的具体规定:(一)从个别到一般;(二)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29.艺术概括,简单地说,就是作价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与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30.艺术概括是获得艺术真实的根本途径。
31.文学的伦理与情感:第一,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第二人;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32.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诗意的裁判是善与美的统一。
33.诗意的裁判的内涵:(一)情感与善的价值追求,包括高尚的品格和利他的取向;(二)情感的表现方式,诚挚的情态和艺术的呈现。
34.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一说,并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一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
35.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表现审美情感的方式;而文学作品的体裁,则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36.历史上关于文学作品类型的划分:(一)黑格尔将艺术划分为三种典型:象征性、古典型和浪漫型;(二)朴素的诗与伤感的诗歌,朴素的诗再现现实,伤感的诗描绘理想;(三)荣格将艺术划分为两类:心理型和幻觉型;(四)教材将文学作品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
37.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38.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9.象征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0.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一)浪漫主义文学;(二)现实主义文学;(三)象征主义文学41.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一)诗;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二)小说;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三)剧本;其基本特征是:浓缩的反映现实生活,集中的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42.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43.中国古代的《周易·系辞》曾提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和“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观点。
44.三国时期的经学家王弼《周易略例》对《周易》进行诠释,详细的理清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45.黑格尔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献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
46.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伽登把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地分成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最基本层面);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子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核心层面);第三层面是多重图示化面貌;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
47.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包括:文学语言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48.文学言语除了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三个特点: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文学言语具有心里蕴涵性;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49.文学形象层面的基本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50.文学意蕴层面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51.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形态即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通常有三种: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统称艺术至境三美神。
52.德国古典哲学认为作为全面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文学艺术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写实型、抒情型和象征型;形成三种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即典型、意境和意象。
53.典型论的发展:类型说;个性典型观;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54.文学典型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55.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首要和基本特点);(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56.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分两个层次理解: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57.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的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辩证关系。
58.意境概念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王昌龄《诗格》首次提出了“意境”这个概念。
59.王昌龄之后,诗僧皎然在《诗式》中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中唐之后,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记》中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晚唐司空图《诗品》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观点。
60.意境论的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
61.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62.文学意境的特征:(一)情景交融(表现特征);(二)虚实相生(结构特征);(三)韵味无穷(审美特征)63.情景交融的三种类型: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情景并茂式64.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
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
65.虚境是实境的升华,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
66.意境的分类:刘熙载的四分法,即花鸟缠绵、云雀奋发、弦泉幽鸣、雪月空明;樊志厚的三分法,即以境胜者、以意胜者、意与境浑者;王国维的二分法,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7.文学意象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心理意象;内心意象;泛化意象;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68.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一)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二)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三)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四)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五)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69.审美意象的分类:寓言式意象;符号式意象70.传统的文学理论,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艺》,中国明清的小说评点等。
71.俄国学者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7种角色31种功能,其观点首先被法国结构主义学者列维-斯特劳斯接受。
72.20世纪的法国出现了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尝试,包括以格雷马斯为代表的神话分析、以布雷蒙德为代表的民间故事分析和巴特、托多罗夫、热奈特等人为代表的小说研究。
73.什么是文学的叙事,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74.法国学者热奈特关于叙事学中的“叙述”一词,实际上包含了三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一个是讲述故事的语言组织;还有一个就是叙述行为。
75.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并非完全相同:第一类事件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类事件的作用是塑造生动的形象76.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
“行动元”的意思就是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
“角色”是指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77.结构:(一)表层结构;(二)深层结构;78.序列的次序和环节:平衡-破坏平衡-新的积极或否定性平衡79.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下列三段式序列:首先,可能性;其次变为现实;再次,取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