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三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基础点
1 体温调节
(1)热量来源: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
①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
②散热途径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汗液的蒸发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3)体温恒定的意义: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2 人体水盐平衡及调节
(1)相关激素:在水分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2)水盐平衡调节
①神经调节途径如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②体液调节途径如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增多→尿液减少。
重难点
1 体温调节的结构与机制
(1)体温调节的结构
温度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错误! 调节中枢-—下丘脑错误!错误!
(2)体温调节的机制
(3)体温相对恒定原因: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
(4)调节过程
易错警示体温调节过程中关于产热和散热的3个误区
(1)体温调节过程中,改变的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而不是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的状态.
(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
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3)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则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2 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1)神经调节
①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②神经中枢:下丘脑;渴觉中枢:大脑皮层(感觉的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③效应器: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2)体液调节
激素名称:抗利尿激素;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部位:垂体后叶.
注意点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
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
(4)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1。
思维辨析
(1)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所以体温不会升高。
()
(2)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 )
(3)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释放的。
( )(4)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增加了产热量,其调节方式只有体液调节。
()(5)在水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
()
(6)儿童夏天吃了较多的冷饮往往会引起体温升高,原因是散热过程小于产热过程.()
答案(1)×(2)×(3)×(4)×(5)√(6)×
2.某同学通过少喝水,从而减少上厕所的次数来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
但少喝水对身体不利,以下不是少喝水导致的是()
A。
细胞萎缩,人体老化
B.导致血液浓度升高
C.导致有毒代谢废物的积累
D。
人体新陈代谢增强
答案D
解析当人体缺水后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而不是增强。
3。
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
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
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答案C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
相等,而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所以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故A、D错误;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通过出汗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B错误;汗腺导管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重吸收Na+、Cl-的,需消耗ATP,C正确.
4。
如图是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
B。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③与④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
D。
⑤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答案C
解析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
素都会分泌增多,A与B正确;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⑤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由垂体后叶释放,D正确。
1。
体温调节机制
(1)体温平衡决定于产热和散热平衡,健康的恒温动物产热始终等于散热。
(2)人体的热量主要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3)人体热量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血管散热。
2。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作用
(1)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垂体释放。
(2)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
(3)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考法综述]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涉及机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机体渗透压失衡的原因分析;不同环境下,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耗氧量与产热、散热情况的比较,以及设置具体情境考查人体温度的
调节过程,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体温的热量来源和去路。
命题法1 体温调节的相关分析
1。
如图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激素①②的含量会增加,激素③的含量减少
B.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C.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D.激素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甲状腺细胞
答案C
解析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通过分级调节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
寒冷条件下,激素①②③的含量都会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发挥作用,但当甲状腺激素增多时,反过来会抑制垂体的活动;促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只有垂体;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作为效应器,能通过不受大脑皮层控制的战栗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稳定。
【解题法】解答体温调节相关试题的基本程序
(1)首先,要搞清楚是炎热环境还是寒冷环境,注意区分两种环境条件有什么不同。
(2)其次,应该搞清楚感受器的感觉中枢和调节中枢的不同.
(3)再次,还应知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4)最后,还应了解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和散热部位。
2.下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答案D
解析由于甲引起的变化是渗透压升高,所以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了过咸的食物,A正确;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所以乙是下丘脑;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丙是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所以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B正确;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 正确;渴感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D错误。
3.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
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答案D
解析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生成量增多,排出大量尿液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饮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尿液生成量不会迅速增加;3 h以后,通过尿量的调节,血浆渗透压及血浆总量最终恢复到初始值,尿量的曲线将重叠。
【解题法】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
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三者关系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