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0讲_存货的期末计量

第20讲_存货的期末计量

减值合计:276+76.5=352.5
计提金额:352.5-100=252.5
【答案】D
【解析】年末乙材料计提跌价准备前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1 500-1 400=100(万元);无销售合同部分材料可变现净值=(1 650-450-82.5)×20%=223.5(万元),成本=1 500×20%=300(万元),无销售合同部分期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300-223.5=76.5(万元);有合同部分材料可变现净值=1 350-450×80%-82.5×80%=924(万元),成本=1 500×80%=1 200(万元),有合同部分存货跌价准备余额=1 200-924=276(万元),全部乙材料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76.5+276=352.5(万元),本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52.5-100=252.5(万元)。

4.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如果企业与购买方签订了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并且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等于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在确定与该项销售合同直接相关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即:
①如果企业就其产成品或商品签订了销售合同,则该批产成品或商品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合同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②如果企业销售合同所规定的标的物还没有生产出来,但持有专门用于该标的物生产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以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合同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2)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大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销售合同约定数量的存货,应以销售合同所规定的价格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提示】资产负债表日同一项存货中一部分有合同价格约定、其他部分不存在合同价格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的金额,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销。

(3)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小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实际持有与该销售合同相关的存货应以销售合同所规定的价格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5.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
(1)单项比较法:也称逐项比较法或个别比较法,指对库存的每一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逐项进行比较,每项存货均取较低数确定期末的存货成本。

通常应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跌价准备;
(2)分类比较法:也称类比法,指按照存货类别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每类存货取其较低数确定存货的期末成本。

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综合比较法:也称总额比较法,指按照全部存货的总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总额相比较,以较低数作为期末全部存货的成本。

发现了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例题·多选题】下列表明存货发生减值的情况有()。

(2015年)
A.企业因为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高于其账面成本
B.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C.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导致原材料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D.原材料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E.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
【答案】BCD
【解析】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表明企业存货发生减值:①存货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②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③企业因为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低于其账面成本;④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⑤其他足以证明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应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6.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3)假设2×16年11月30日,因存货用于对外销售而转出已提跌价准备5 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5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5 000
(4)假设2×16年年末该类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所恢复,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94 000元,存货跌价准备期末余额为6000,则应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 000-5 000-6 000=19 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19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19 000
(5)假设2×17年年末该类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进一步恢复,预计可变现净值为205 000元。

则应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6 000元(以已经计提的跌价准备为限)。

会计分录为:借:存货跌价准备 6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6 000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2016年)
A.存货跌价准备通常应当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
B.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可按可变现净值调整存货的账面价值
C.企业应当合理地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D.结转发生毁损存货的成本时,应相应结转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答案】B
【解析】选项B,存货期末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如果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将存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可变现净值;如果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不需要进行调整。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期末原材料数量为10吨,账面成本为9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5万元。

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需合同约定的20台Y产品。

合同约定的售价为每台10万元(不含增值税)。

估计将该原材料加工成Y产品每台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5万元,销售每台Y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1万元,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万元。

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

则期末该原材料尚需计提减值准备为()万元。

)。

(2017年)
A.-5
B.5
C.-14
D.15
材料减值测试(杨氏万能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