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时不如地利 基本教案

天时不如地利 基本教案

天时不如地利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观点及作者的论证思路。

2、体会骈句的表达效果。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重难点分析: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理清文章采用“逐层深入论证”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常说儒家思想,也就是孔孟思想。

孔子的思想是“博爱”,那孟子的思想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一同去了解孟子思想吧!
二、检查预习:
1、孟子和《孟子》资料。

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2、有关孟子的名言。

三、疏通文意: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模仿录音齐读。

2.指名朗读课文并正音。

3.齐读课文。

4.疏通词句。

(1)借助课下注释,同桌间合作完成逐段疏通文句的任务。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旨在说明城邑之小。

是(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固国):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指使国巩固。

威(威天下):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威慑”。

(2)练习:译出下列语句。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四、研析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后面部分?
五、赏析全文:
1.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2.应该怎样看待孟子“人和”的主张?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七、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