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知道“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能说出我国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知道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中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为此,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搜集处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学习历史、展示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渐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体会、感受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对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所起的作用。

3.感受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中取得的重大进展;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认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推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在何时?标志是什么?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今天我们互动的话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教师适时补充、纠正。

主要介绍:
1.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的概念。

2.宪法的修正。

3.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及存在的问题。

过渡:同学们详实的介绍,使我们系统的了解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喜
人成就。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上层建筑,经济是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情况。

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考: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是怎样建立的?
2.举例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国家的就业制度和人民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的主要表现?
请学生谈谈学习这些内容后的感受。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表现在综合国力的提高上。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综合国力也与世瞩目。

在国际舞台上,我国更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请学生根据教材及收集到的资料介绍近几十年我国的外交成就。

教师参与其中,并介绍、补充相关史实。

主要介绍:APEC全称、简介、宗旨、中国加入的时间、主要活动和作用等。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又为什么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呢?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思考: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有什么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讲解。

课堂小结
请学生设计本课的知识网络图小结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1982年新宪法: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法律:《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
二.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定方向: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出典型:邯郸钢铁公司
3.有保障:①市场导向就业
②编织社会安全网(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影响因素: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2.积极参与:加入APEC、WTO、沉着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
3.作用:中国国际影响加大,树立大国形象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1.旗帜:邓小平理论
2.确立:1997年,中共十五大
3.意义: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课堂练习与反馈(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