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市税源结构分析

xx市税源结构分析

延安地方税收税源结构变化及收入情况分析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全市千名地税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延安经济呈现较快发展,地方税收平稳增长,税源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地方各小税稳健增长,成为地方税收新亮点。

认真分析我市税源情况、产业、行业税收情况,紧密围绕中、省重点决策部署,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推动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

一、延安地方税收总体情况(一)税收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近两年增幅有所放缓。

从2005年到2014年的地方税收收入数据来看,地税收入从2005年的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亿元,税收收入大幅增长,年均增速达到%,并实现2010年的54亿元增长到2012年108亿元两年翻一番的目标。

2013年-2014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影响,税收收入增幅明显回落。

2013年完成地方税收亿元,增长,增幅回落个百分点;2014年完成地方税收亿元,下降%。

(二)宏观税负逐年上升,税收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2005年-2014年我市地税部门宏观税负水平(税收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最低的%上升到% ,提高了个百分点,与宏观经济发展走势基本一致,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后有所趋缓。

从税收弹性系数(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来看,除2014年受国际油价大跌、“营改增”试点等结构性减税的影响,税收弹性系数为,不符合正常的经济税收发展规律外,其余9年的税收弹性系数都超过1,平均税收弹性系数达到了%,税收与GDP的弹性系数在之间,处于正常的波动范围,说明地税收入与地方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三、地方可用财力持续增加,地税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不断提高。

我市地方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亿元,增长了倍,地税收入从2005年的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亿元,增长近5倍。

随着地方税收的不断增加,地税部门作为担负为地方政府组织可支配财力的“主力军”,其对地方财政的可支配财力的贡献度也在不断地增长。

全市地税部门组织的地方级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的比重由2005年的%,提高到了2014年的%,充分体现了地方税收为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

二、延安地方税源结构分析(一)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税收比重差异大。

以采矿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是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我市地税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市地税收入平均60%以上来自石油行业,“石油税收”特征明显。

如表2所示,全市第一完成的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到2014年还不足1%。

长期以来我市形成的油主沉浮的单一经济结构导致我市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差,税收受宏观经济影响波动大。

在油气资源税从价计征、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和税收征管改革三大利好因素的强力推动下,我市地方税收从2010年到2013年实现收入翻一番的高速增长,以石油煤炭开采、原油加工等采矿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完成税收收入和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从2010年的%增长到2013年的%。

近两年,随着资源储量减少、开采难度增大、延长和长庆在延完成投资大幅下降,加之我市积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第三产业税收比重开始攀升,从2012年%升至2014年的%,结构调整效果逐步显现。

|延安市地税收入分产业情况表表1 单位:万元(二)从行业结构看,石油行业一业支撑,对税收变化影响较大。

以石油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延安以石油行业为主的税源结构,石油工业含税量高,不仅自身提供了大量税收,还带动相关机械制造、建筑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税收快速增长。

石油行业是我市税收主要来源,税收收入在全市地税收入中比重较高,从近年的收入数据来看,石油行业的地税收入逐年递增,从2010年的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亿元,增幅达到倍;石油行业地税收入占全市地税收入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从2010年占到当年地税收入的%上升到2012年的%。

石油行业税收已经成为当地税收收入的绝对主要来源。

延安市地税收入分行业比重变化表表2 单位:亿元石油行业在全市地税收入中比重很大,全市地税收入的增长取决于石油行业税收收入的增长。

从图2中可以看出,我市地税收入和石油行业税收收入增长趋势几乎完全一致。

由于石油行业对经济的敏感度较高,受国际油价变化影响程度较大,石油行业税收增减变化的幅度基本与全市地税收入增减变化幅度基本相符。

基本上在全市地税收入增幅上升的年度,石油行业税收增幅总是小于全市地税收入增幅,全市地税收入增幅下降的年度,石油行业税收增幅下降幅度总是大于全市地税收入增幅下降幅度。

图2@(三)从税种情况看,地方各税种增减各异,税收格局发生新变化。

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一直是地方税收的五大主体税种,收入比重一直徘徊在85%左右。

在2011-2014的五年中,该比重由最低时的2011年的78%上涨到2012年最高的95%,增幅变化15个百分点。

一是企业所得税主体位置发生变化。

企业所得税一直是延安地税的绝对主体税种,在地税收入中一直占据三分之一左右,2010至2013年平均增速达到%。

受成品油价格在2014年的“十连跌”的影响,延长石油集团企业效益大幅下降,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总量首次被资源税超过,比重下跌至%,较资源税差个百分点;二是营业税保持稳定增长,营改增减收因素凸显。

作为五大主体税种中,唯一一个在近五年期间实现增长的税种,营业税的稳健增长得益于全社会固定投资高速增长、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税收征管改革“三驾马车”的强力推动。

从2013年8月份营改增试点工作推行以来,已有交通运输、现代服务、铁路运输和邮政电信业移交国税部门征收增值税,受此影响“十二五”期间平均增幅只有%低于“十一五”期间8个百分点。

随着营改增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地税部门营业税税源将出现进一步减少的趋势;三是资源税、个人所得税和城建税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起伏较大。

2011年资源税从价计征政策实施后,该税种出现井喷式增长,同比增收亿元,增长倍,而2014年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导致长庆、延长油田原油销售价格大幅下跌,加之原油产量减少,致使资源税出现负增长。

城建税也是受到能源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增幅从2010年-2012年的%降至2014年%。

个人所得税在连续增长后,2014年也受中央不断规范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资奖金福利的发放和延长石油、黄陵矿业等重点能源企业年终奖下降较多的影响造成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不断下滑。

五是地方各小税增势喜人。

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房产税、车船税和土地增值税在2013、14两个年度均全部实现增长,分别增长%和%,合计增收亿元,实现了小税种,大增长。

小税种能够稳健增长,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基础,税收征管的精细化、专业化是保障。

(四)从税收集中度看,地方税收聚集程度高,重点税源贡献突出。

截至2014年底,全市地税系统的正常管户数共计69038户,其中企业纳税人19352户,占总管户数的%,个体户60444户,占总管户数的 %。

2014年纳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540户,入库税收亿元,占全部税收的%,也就是说占全市企业管户%的企业缴纳了全市地税90%以上的税收,税收增长贡献作用明显,税收积聚效应非常明显。

全市纳入省局监控的重点税源企业户数由2005年72 户提高到2014年的350户,增加278户,重点税源企业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开采业、煤炭开采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税收集中地稳步提高,说明大中型企业是地方税收增长的源泉和动力,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是大型企业发展最快的时期。

三、地方税收税源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在分析延安市经济发展良好趋势的同时,通过对地方税收结构、类型、税种的对比分析,认为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源结构上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经济、税源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第一产业占比较小。

2014年,陕西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为%,而延安市只有%,比全省低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属无税增加值,占比的大小对延安地方税收税收收入影响不大。

二是第二产业规模太大。

2013年我市二产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为%,全省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 2014年我市二产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为%,但全省只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就占GDP 的,%,第二产业的税收占整个税收收入的%,高于全省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的地税收入贡献主要来自油煤及其他相关辅助行业,而延安规模以下及个体工业增加值仅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过小,导致了延安工业经济增长只是依靠延长石油、长庆油田和黄陵矿业等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型能源开采、加工企业。

三是第三产业税收贡献较低。

2013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为%,低于全省%的水平,第三产业的税收占整个税收收入的%,低于全省个百分点。

而作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有税收增长潜力的现代新型服务业,明显存在发展速度过慢和创造税收较少的问题。

(二)非公经济对税收贡献偏低。

全年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在全省10个地市中排名第9位,占GDP 比重为%,低于全省平均值(%)个百分点,排名全省最后一位。

从地方税收来看,我市的公有制经济集中于石油煤炭开采、石油加工和卷烟生产等国有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大,效益好,缴纳税收总量很大,形成目前我市公有制经济税收占主导地位的税源结构。

2013年公有制经济入库税收亿元,占到全市税收总额的%,占绝对主导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只占到整个税收的%。

在2013年度全市纳税百强排行榜中,只有16家非公有制企业榜上有名,在前五十名中,只有2家企业上榜。

2014年公有制经济入库税收亿元,占到全市税收总额的%,较上年小幅增长,而非公有制经济只占到整个税收的%。

(三)重点企业对税收变化影响较大。

从近几年的税收缴纳情况来看,我市地方税收对石油、煤炭、烟草和电力等重点企业依赖度较高,以致重点企业变动对税收收入影响较大。

我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呈现“一油独大、油主沉浮”的独特格局,2014年以石油为主的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8%,但我市的石油工业主要以开采和炼化为主,产业链条短,缺乏深加工,增长方式粗放。

近年来,由于开采区块受限、国际油价下行等因素影响,原油产量增幅明显收窄,成品油加工行业增幅连年下降,行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以我市境内的两家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延长石油集团和中石油长庆油田公司2010年至2014年连续五年税收缴纳情况进行分析。

2011年,油气资源税从价计征政策全国实施以来,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和政策性增收两大利好因素的强力推动下,全市地方税收大幅增长,涉油企业增长尤为迅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