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二、造成城市道路拥堵,事故频发的原因1、驾驶员素质良莠不齐,安全隐患多2、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3、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4、交警队伍力量薄弱,难以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5、经费、装备和科技投入不够,科学管理手段落后三、改善交通安全的现状,消除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的对策1、提高驾驶员的素质2、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3、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的配置,不断改善道路条件4、加强交警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管理力量,提高政府整体管理交通水平5、加大投入,改善装备,提高科技监控能力浅谈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内容提要:观我国道路交通的现状,近两年来,虽然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笔者就严峻的交通事故形势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人、车辆、驾驶员、交通事故、道路安全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汽车数量持续增长,交通事故也急剧增加。

据相关是数据统计,交通事故与死亡人数稳居世界第一。

就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

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51572起,下降13.6%;死亡人数减少7806人,下降8.7%;受伤人数减少50697人,下降11.8%;直接财产损失减少3.0亿元,下降19.5%。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交通事故1472起,造成5781人死亡。

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221起,下降13.2%%;死亡人数减少1007人,下降15.2%%。

发生一次死亡五人以上交通事故266起,造成1756人死亡。

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60起,下降18.4%%;死亡人数减少488人,下降21.7%。

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26起,造成389人死亡。

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2起,下降31.6%%;死亡人数减少169人,下降30.2%%。

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5.1,同比减少1.1。

2008年1至9月份,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5319起,造成50682人死亡、229484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7.7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0.1%、12.7%、21.2%和14.5%。

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3起,同比持平。

奥运会期间(8月8日至8月24日)和残奥会期间(9月6日至9月17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8%和2.6%。

近两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二、造成城市道路拥堵,事故频发的原因针对我国城市道路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1、驾驶员素质良莠不齐,安全隐患多。

近几年我国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驾驶员考试领取新的驾照。

有一部分学习驾驶的人平常并没有按严格的规程进行驾驶技术训练,却在“驾考”时想方设法找路子、托关系,而某些地方的驾照发放部门屈从于关系或利益,把关不严甚至徇私舞弊,让那些不学无术之士一样拿到驾照。

孰不知放出一个不合格的驾驶员,就等于放出了一个“马路杀手”。

据相关数据统计,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一半以上系因无证驾驶员、低驾龄驾驶员交通肇事所致。

另外,驾驶员素质不但包括驾驶技能,还包括驾驶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对突发事务的反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

驾驶员技术不高,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尤其是在紧急状态下,如何正确采取果断措施等都影响交通安全。

驾驶员在行车中注意力不集中,休息不充分,身体健康状况欠佳,情绪不稳定,也会引发安全隐患,造成交通事故。

2、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相对较窄,群众的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

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机动车驾驶员违章行驶,盲目地违法超车、超速、超载;二是一些出租车、营运车司机“见利忘义”,见客招手随意停车,甚至不靠边、居中停车,严重影响交通秩序;三是非机动车(包括自行车、电动车)不走非机动车道,随意性大,抢占机动车道,见空就钻,导致车辆碰撞现象频频发生,造成道路拥堵;四是行人为贪图一时便利,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随意翻越护栏、横穿路口,任意横穿机动车道,翻越中间隔离带等现象十分普遍。

五是群众缺乏对交通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甚至以为是交通管理部门执法是故意刁难,从而不支持、不配合交通管理工作。

由于人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不认为交通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

六是从众心理、省能心理、省时心理和侥幸心理严重。

3、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

道路交通设施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刺激交通需求的增长,使道路交通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给我国的交通设施带来巨大压力。

一方面,机动车的数量急剧增长,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增长速度,致使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特别在城区,由于占用道路网容量相当大的小汽车的快速发展,行车难、停车难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

加上一些道路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交通影响分析,线形设计不合理,道路间衔接不科学,缺乏足量的配套的措施、交通管理措施、停车设施等,容易形成交通安全隐患;一些道路未设隔离带、或隔离带开口过多,车辆、行人混行现象严重;各地区道路线形、道路结构设施不一,客观上给过境车辆的驾驶员适应交通环境带来难度;道路标志表线设置不科学、数量不足、设置不连续;道路周边的环境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没有和交通安全混为一体,设计标准和实际不协调,所有这些必然导致交通事故层出不穷。

4、交警队伍力量薄弱,难以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但交通管理队伍建设速度却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致使交通警力严重不足。

由于警力不足,一些交警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影响身体健康;由于警力不足,使许多法律、法规以及上级规定的职责、任务无法履行或履行不到位;由于警力不足,乡村道路长期处于失漏管状态。

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道路安全畅通的任务更加繁重,道路交通畅通的形势更加严峻。

交通警力严重不足的同时,一些执法队伍素质不高。

在工作作风上,存在着态度不好、效率不高、制度不落实等问题,影响交警队伍形象;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执法艺术不高、执法质量不强、执法监督不硬、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问题,有的交警不能严格履行执法程序,执法随意性大,重执法的法律的效果,轻执法社会效果,与群众发生冲突,产生不良的影响。

事实说明交通管理队伍整体管理效率低下,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手段、方法、机制等,都已经不能适应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的新形势。

同时,我国交通管理人员素质、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与交通管理需求以及所应用新技术、新手段相适应的知识型、综合型的管理人员。

5、经费、装备和科技投入不够,科学管理手段落后。

国家对改善交通安全投入人力和财力较少甚至不投入,不能及时拨付必需的办公经费,造成交通硬件设施比较落后,车辆装备、通讯装备等科技装备应用方面也相对落后。

管理中科技含量低,高科技手段无法打面积推广应用,使交通管理部门再对日益繁重的交通管理工作任务,常年只能以“人海战术”为主,管理效率难以提高,这种体力型的管理方法极不能适应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改善交通安全的现状,消除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的对策交通事故的严重性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美国一位著名学者认为,它比消防问题、犯罪问题都严重,交通事故跟整个人类有关,每一个男人、女人、孩子或者婴儿,只要他在街道或公路上,每一秒钟都有可能死于交通事故。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预防交通事故的对策。

我国也应该有自己的道路安全对策,笔者就以上说明的几点原因,提出相对应政策,以致有针对性地改善交通安全现状,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1、提高驾驶员的素质。

人在交通事故中是主导因素,起决定作用。

首先,源头管理是交通事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即把好驾驶员入门关,严格考试,遏制“马路杀手”。

在驾驶员培训考证期间,管理部门不但要授之以驾驶技术、业务技能,更应该重视对新驾驶员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教育。

其次,就驾驶员而言,应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坚决杜绝驾驶员超速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和疲劳驾驶等违法现象。

再次,驾驶员除了要有熟练的驾驶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及时克服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麻痹心理、急躁心理、紧张心理、刺激心理、在行车过程中遇到问题能适时地采取措施,需要立即决定时,应当机立断,毫不犹豫。

在无法避免事故发生的,应以最小损失为前提进行处理。

总之,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道路交通安全,亟需提高驾驶员整体素质。

2、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为了推进交通安全宣传社会化进程,不单单要开展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宣传,强化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还要持之以恒的开展全民交通法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这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

在宣传方面,要更新宣传教育形势,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提高广大群众的交通道德水平。

通过开展文艺汇演、征文比赛、摄影等活动,广泛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

要利用一切新闻媒介和宣传手段对全社会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对交通法规的宣传,加强和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

再教育方面,交通安全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简单的做起。

在学校给孩子设置交通安全课程,并组织参加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从小就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另外,借鉴一些城市的做法,大力提倡“车让人,让出一分文明;人让车,让出一分安全;车让车,让出一分秩序”等文明交通行为,明确路权观念,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用规范的交通语言规范人们的交通行为,即按照规定路线方向行驶,不闯红灯,不超速,不醉酒驾车,不横穿马路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形成大家都来关心交通安全、关注生命、自觉维护交通秩序、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氛围。

3、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的配置,不断改善道路条件。

通过对道路基础设施的规划,采用交通信号线控和面控、规划路网结构、加固和加宽路面和路基等手段,增加主要干道道路通行能力,合理控制非机动车车流和行人人流,突出“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思想,进行公共交通和停车管理专项规划,避免车辆乱停乱放、节约土地占用,以有效缓解行车难、乘车难、停车难和行路难等问题。

加强对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的排查整治,根据实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科学分析,该改造的改造,该完善的完善,加快在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安装波形防护栏的步伐,把道路危险性降低到最小限度。

做好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及可变信息牌的设置工作,如有损坏应及时补上,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约束、管理、服务和诱导的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