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西方世界滞胀现象的加剧,作为西方经济学正统的新古典综合派的思想门益受到来自不同派别的攻击、非难与挑战。
对于新古典综合派的正统地位而言,来自理性预期学派的威胁最为严重。
目前,出于理性预期学派还没有形成为一个有系统性的理论,由于该派尚提不出对付滞胀问题的有效政策,所以新古典综合派依然能勉强维持它的正统地位。
但是,仅就目前的情况而论,理性预期已经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肋方向施加了重大的影响。
理性预期的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初已经出现,但由于新古典综合派的统治在当时比较巩固,所以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理性预期才逐渐形成为一个不同的派别。
赞同理性预期观点的西方学者也逐渐增多。
该派的代表人物一般被认为是卢卡斯、萨京特和华莱士。
理性预期学派的中心思想相当简单,然而,有关该学派的西方文献经常以数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的验证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式往往使一般读者难于理解。
有鉴于此,为了理解的方便,本文首先在第一到第四节中对理性预期学派以比较通俗的方式加以论述。
通过通俗的论述方式当读者已经掌握理性预期的基本说法以后,我们再在本章的剩余部份对该派的思想作出近一步的介绍和分析。
§1.自然率的假说要想知道理性预期学说的内容,必须首先理解西方经济学渝“自然率29假说”。
在第八章阐述货币主义时,我们必须对自然率的假说加以论述,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一侄忍自然率假说,由此也可以看到,理性预期学派是货币主义的一个发展。
按照自然率的假说,资本主义的市场基本上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在每一种商品(如食品、衣着、劳动、资本等)的市场上,竞争的力量都使得这种商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或趋向于均衡状态。
所谓“处于均衡状态”就是:在一定的价格下,买者愿意购买(需求)的数量正好等于卖者愿意提供(供给)的数量。
例如,在香烟每盒1元的价格下,一切愿意以此价格来购买香烟的盒数正好等于一切愿意以此价格来出售香烟的盒数。
此时的市场被认为是处于“供求相抵消”的情况。
然而,“供求相抵消”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香烟都已卖掉,或所有吸烟的人都买到了香烟,因为,一部分的香烟商人可能嫌价格太低而宁可把香烟存放起来,一部分的瘾君子可能嫌价格太高而宁可忍受无烟的痛苦,不愿购头或不愿购买足够的数量,这时,虽然香烟有存货和积压,但它们仅仅是由于在1元的价格下香烟商不愿出售的原因,决不意味着市场容纳不下。
这种存货和积压被认为是具有“自愿的”性质。
上述香烟市场的情况,按照“自然率假说”,也存在于包括劳动在内的一切市场。
由于竞争的力且可以使每一种商品市场处于均衡或趋向于均衡状态,所以每一种商品市场都处于或趋向于“洪求相抵消”的情况,即:在每一种商品市场,供给都和需求相等。
二者不但相等,而且还会相等于最大的产量。
其原因在于人类的无限的需求欲望总是可以容纳商品的任何供给量。
这就是说。
竞争的力量能够保证资本主义制度处于或倾向于充分就业状态。
这时、既然劳动市场上的供给必然和需求相等,那末,一切愿意校照市场价格出卖劳动的人都能就业。
如果仓人找不到工作,据说那不是由于没有工作机会,而是由于拔不到工作的人嫌现行市场上的工资太低,不愿意根据现行工资来出卖劳动.正和上述的香烟商嫌香烟市场价格太低,不肯把手中的香烟卖稗一样。
按照这种逻辑,自然率假说把均衡时的充分就业状态下酌失业者称为自愿失业者。
自愿失业者在整个劳动大军中所占的比例被称为自然失业率或自然率。
很显然,自然率假说不过是传统经济学形式的萨伊定律,企图用早巳被马克思批判过的萨伊定律来否定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
按照他们的说法,在供求相等时,既然工资(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边际负效用,那末,在自出竞争的情况T,一切愿意为现行的工资而劳动的劳动者都应该已经就业。
如果还有失业的人口,这些人之所以失业,原因在于他们嫌工资太低,低到不能补偿这些人的边际负效用。
根据这种所谓理由,这些人被认为是“自愿失业者”。
既然一切愿意为现行工资而工作的人都已就业,那末,社会就算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由于包括劳动市场在内的资本主义市场上,。
供求总是趋于相等,所以上述状态趋于实现,从而资本主义趋于充分就业,没有生产过剩的危机。
不容臵疑,在这里,自然率假说不过是传统经济学形式的萨伊定律。
然而,自然率假说的内容尚不限于此。
按照这一假说,资本主义很难把就业量维持在大于或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其原因在于下列两点:第一,就业量大于或小于自然率的幅度取决于次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距。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就业将大于自然率;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就业将小于自然率;如果二者相等。
就业量等于自然率,即处于萨伊定律所说的供求相等的均扬水平。
例如,在某一时期,假设经济制度处于均衔,即处于就加员等于自然率的状态。
这时,假设由刁;某种原因,一切价格普遍上胀4%。
在短时期内,每一种商品的经营行都只看到他自己经营的商品价格上浓丁d%,币?没有时间或机会去了解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情况。
在这种误解之下,每一个经营者都会把价格的上涨当作为对自己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的信息,从而增加生产,而劳动者只看到自己的货币丁资的增长,便以为自己的实际工资也在增长,从而提供更多的劳动员。
由于每一个经营考都增加生产,梭个社会的就业量必然增加,增加到高于自然率的水平。
然而,上述状况仅熊在短期内存在。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即在长时期中,经营者会发现,山于悼一种商品都涨了价,他自己商品的实际价格并没有上升。
他过去把价格上涨当作为需求量增加的信息的看法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劳劝者也看到,货币工资是和通货膨胀同比例上升的,所以实际:[资并没有改变。
一旦误解放觉察列,商品经营杆便会扣生产恢复到原来的数量,劳动的供给量也会恢复到原来的数量。
于是,就业显回转到自然率的水平。
这时,一切虽已复旧,但是,往过去一段时间里,整个社会的物价却以4%的速度上件。
物价在过头一段时间里既然以4%的速度上升,经营考目前的预期通货膨胀卒也必然为4%。
如果宏观政策的执行者达时还要使就业量像过去那样大于自然率,那末,他必须设法使实际通货膨胀率达到8%。
因为,如果他仅仅位通货膨胀率再度处于4%的水平,那末,由于人们已经作了4鹃的预期,丙度处于4%的水平的实际通货膨胀率正好等于预切迈货膨胀率。
既然实际的和预期的膨胀宰相等,经营者和劳动者都不会具有自己商品价格单独上涨的幻觉,从而不会增加产量,所以就业量仍然会处于自然率的水平。
由此可见,只有使实际通货膨胀率达到8K,即实际和预期的差额象过去那样的为4%,就业量也才能象过去那样的大于自然率。
按照和上面相同的说法,就业量大于自然率的状态只能在短期内存亿在长期中,内于经营者和劳动者发现了物价—亡沈所造成的幻觉,一切又将恢复原状。
这时,就业量仍然等于自然率,但通货膨胀率已为8%。
这种说法,不仅适用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也适用于二者关系相反的情况。
所不同者仅在于其后果为就业率小于自然率以及持续下跌的价格水平而已。
第二,既然就业量的变动(即大于或小于自然率)取决于实际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额,那末,旨在于改变就业量的宏观经济政策,不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必须通过他们对两个膨胀率之间的差银的影响才能发生作用.而影响差额的目的又在于造成经营者的幻觉,使他们锑误地把价格的变动看成是对自己商品的需求改变的信息。
根据这种说法,有效的政策必须通过它对两个膨胀率的差额的影响来造成幻觉,使人们具有错误的看法,否则,经营者产量和劳动供给量不会改变,从而就业量也不会改变。
因此,宏观经济政策要想有放必须具有“欺骗的”性质。
综上所述,所谓自然率假说不过是对传统经济学的萨伊定律的再度肯定,并且据此而把资本主义经济波动(以就业量的波动为代表)的原因说成是偶然性的外界因素通过预期和实际通货膨胀率所造成的影响,企图证明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很难长期有效。
换言之,萨伊定律是正确的,人为地破坏这一定律的作用很难长朗获得成功。
§2.全盘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在自然率假说的基础上,理性预期学派又多定了一步。
该派的人物认为,人们会充分利用一切焰息来改正他们对事物的话误认以,从而,他们虽然可以偶然犯有认识上的铅议,然而,在长时期中,却不会系统地和持续地如此。
既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它是否能侵人们在认识上犯有错误,即造成预期和实际遇货膨胀率之间的差距,那么,由于人们不会系统地和持续地犯有认识上的错没所以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
西方经济学者费雪写道“通过提供一个一般性理论的研究预期的方法,理性预期的说法从这种思想(即自然率假说——引老)上向前定了一个决定性的步伐。
分析的结果表明:货币和财政政策未必能造成系统的预期的错误,而这一结果意味着政府改善经济制度的宏观方而的成就的能力比我们从白然率假说那甩所领会到的……能力还要微小。
具体说,理性预期的说法表明:制订能够有效地把整个社会的产量和就业量稳定在自然率以上或以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未必是可能的。
”可以看到,理性预期学派根据人们逐渐能使预期和实际相一致的办法来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按照理性预期学派的说法,人们所预期的将来情况和将来的实际情况不会具有系统性的和持续性的差距或错误。
这就是说,人们对将来的预期是相当准确的或逐渐接近于准确的。
对于这一点,好多西方经济学者提出疑问:为什么在预期上普通的人能做到甚至计量经济学的复杂的预测模型还难以做到的事情?理性预期学派的典型答案是:鸟没有学过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却能飞得很好。
他们说:人们全利国一切信息来逐渐改善她们的预测,因为,人们会从吃亏上当中吸取教训。
关于这一点,理性预期学派经常引用的西方俗语:“你在一段时期内所以欺骗所有的人,在长时期中欺骗一部分人,但决不能在长时期中欺骗—切人。
”总之,按照理性预期学派的说法,由于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带有期骗性而人们又不会在长时期中吃亏上当受骗,所以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
对于新古典综合而言,理性预期学派对它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否定固然构成一个打击,然而,这种打击还不是严重的。
因为,在这里,理性预期学派所否定的仅仅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而不是该政策赖以成立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理论体系。
然而,我们将在下面看到,该学报不但否定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而且还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理论体系本身,使它难以成立。
为了说明理性预期学据给予凯思期主义的理论体系的严重打击,首先必须解释西方经济学的所谓“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3.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西方学者把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归之于宏观经济学的范围,因为,这一理论体系所研究的是宏观数量和宏观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消费、投资、国民收入等部是宏观数量,消费函数、储蓄与投资的相等表示宏观数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