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经典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活性氧化锌(ZnO )粒径介于1~100nm ,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
某科研小组利用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 和ZnO ,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回收铜,并制备活性氧化锌。
(查阅资料)()()4324422Z ZnSO +n +2NH H O OH NH SO ⋅↓;()4323424ZnSO +4NH H O Zn NH SO +4H O ⎡⎣⎦⋅⎤;()22Zn OH ZnO+H O △ 常温下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 见下表:氢氧化物()3Fe OH ()2Fe OH ()2Zn OH ()2Cu OH 开始沉淀时的pH1.9 7.0 6.0 4.7 沉淀完全时的pH 3.2 9.0 8.0 6.7(实验设计)设计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根据上述资料和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加过量铁粉后,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得到滤渣1的成分为__________。
(4)加入双氧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不选用高锰酸钾,而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_______。
(5)完成操作2的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②_______;③灼烧。
(交流反思)(6)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流程,除了能回收金属单质和活性氧化锌外,还可以获取的有用副产品是(写出化学式,并指明其用途)________。
【答案】过滤 2442CuO+H SO CuSO +H O ;2442ZnO+H SO ZnSO +H O 置换反应 Cu 、Fe 将4FeSO (2Fe +)氧化成()243Fe SO (3Fe +),以便在后续操作中将溶液中的铁元素除去 不引入较难除去的杂质 加入适量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 至8.0 过滤、洗涤、干燥 23Fe O 作颜料、()442NH SO 作化肥【解析】【分析】【详解】实验设计:(1)操作1是使不溶性物质氢氧化铁和其他可溶性物质分离的过程,为过滤;(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目的是使氧化铜和氧化锌完全反应进入溶液,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42=CuO+H SO CuSO +H O 、2442=ZnO+H SO ZnSO +H O ;(3)由于加入铁粉前是硫酸铜、硫酸锌以及剩余的硫酸的混合溶液,加入铁粉,反应的反应分别为:44Fe+CuSO =Cu+FeSO 和2442=F Fe+H SO SO +H e ↑,都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为置换反应。
反应后,由于加入的铁过量,所以滤渣含有剩余的Fe ,同时还有生成的Cu 。
(4)加入双氧水的作用是 4FeSO (2Fe +)氧化成()243Fe SO (3Fe +),以便在后续操作中将溶液中的铁元素除去;不选用高锰酸钾,而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不引入较难除去的杂质。
(5)()2Zn OH 沉淀完全时的pH 为8.0,故操作2的实验步骤为:①加入适量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 至8.0;②过滤、洗涤、干燥;③灼烧。
交流反思:(6)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流程,除了能回收金属单质和活性氧化锌外,()3Fe OH 受热可得到23Fe O ,可作颜料,以及()442NH SO 可作化肥,故还可以获取的有用副产品是:23Fe O 作颜料、()442NH SO 作化肥。
2.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 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 着火,不能用CO 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 2与Na 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 2与Na 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 、CO 、Na 2O 、Na 2CO 3[查阅资料]①Na 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 2、H 2O 等物质反应。
②Na 2O 是白色固体,与H 2O 反应生成NaOH 。
③向氯化钯(PdCl 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1)实验记录序号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①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A中产生大量气泡E中出现浑浊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②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G中产生黑色沉淀反应产物一定有_____和_____③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产物还有_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2)实验反思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②装置C内装的药品是_____,若无该装置,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_____;③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_____。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碳一氧化碳碳酸钠Na2CO3+Ca(OH)2=CaCO3↓+2NaOH排除空气中氧气、水的影响浓硫酸水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解析】【详解】(1)实验记录:①A中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②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固体,说明有碳产生,白色固体可能是Na2O、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根据“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G中产生黑色沉淀,说明产生一氧化碳;③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产物还有碳酸钠,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氧化钠不能;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实验反思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说明D中原有的空气已经排尽,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水和钠反应,排除空气中氧气、水的影响;②装置C内装的药品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若无该装置,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水;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检验第4种物质(即氧化钠)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有氧化钠,反之没有。
【点睛】认真阅读题目中[查阅资料]的内容,该部分的信息往往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关键。
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
演员们穿着的轻便防寒服是用“石墨烯”制成的。
演员上场前,需先对服饰内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石墨烯发热膜防-︒的环境中工作4小时,确保演员穿着舒适和演出成功。
寒服可在20C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角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如图1所示。
英国两位物理学家因从石墨中成功分离出石墨烯,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
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mm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
石墨烯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薄且坚硬、透光性好、导热性强、导电率高、结构稳定等特点。
根据其层数不同,石墨烯可以分为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少层石墨烯和多层石墨烯。
层数不同,石墨烯的性能也不同,如图2所示。
通过石墨烯与氢气反应可得到石墨烷,其中所有的碳原子形成六角网状结构,氢原子以交替的形式从石墨烯表面的两端与碳原子相连,石墨烷表现出半导体性质。
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依据文章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石墨烯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2)“厚1mm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反映出的微粒特性是__________。
(3)给防寒服内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由图可知,石墨烯的层数对其导热性的影响是__________。
(4)由石墨烯制成的石墨烷是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填元素名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石墨烯属于单质 B.以石墨烯为原料可以合成其它化合物C.石墨烯只能通过化学反应制备 D.石墨烯与石墨材料性能完全相同【答案】坚硬(或透光性好或导热性强或导电率高)体积很小热一定层数内,石墨烯的导热性随着层数增多而减弱;到一定层数以后,石墨烯的导热性随着层数增多变化不大碳、氢 A、B【解析】【分析】【详解】(1)石墨烯具有的物理性质:薄且坚硬、透光性好、导热性强、导电率高等。
(2)“厚lmm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反映出的微粒特性是很小。
(3)给防寒服内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由图可知,石墨烯的层数对其导热性的影响是一定层数内,石墨烯的导热性随着层数增多而减弱;到一定层数后,石墨烯的导热性随着层数增多变化不大。
(4)由石墨烯制成的石墨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
(5)A.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B.以石墨烯为原料可以合成其它化合物,例如可以合成石墨烷等;C.石墨烯不只是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D.石墨烯与石墨材料性能不完全相同。
故填:AB。
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用小刀一切,就能观察到它的本来面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目前,世界上多数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得金属钠。
氯化钠的熔点为801℃,将氯化钠和氯化钙按质量比2:3混合共熔,可得到熔融温度约为580℃的共熔物,降低了电解所需的温度。
电解时,正极放出氯气,负极产生的金属钠和金属钙同时浮在共熔物,从管道溢出。
把熔融的金属混合物冷却到105~110℃,金属钙结晶析出,通过过滤可以分离出金属钠。
金属钠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制造过氧化钠(Na2O2)等化合物。
还能用于生产更加昂贵的金属钾,以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钾和氯化钠,生成的钾能以蒸汽的形式分离出来。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在钠的原子结构中,与钠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__________。
(2)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
(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__________。
(4)钠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写出用钠制取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1)最外层电子(2)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质地软)(3)隔绝水和氧气(4)2Na+ 2H2O2NaOH + H2↑(5)Na+ KCl NaCl+ K↑【解析】试题分析:(1)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2)钠的物理性质有:有金属光泽,银白色;(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水和氧气;(4)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5)钠与氯化钾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氯化钠和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