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能源与环境案例
慢性辐射。这是发展核工业时必须重视的问题,尤其要
慎重处置由反应堆排出的各种放射性污染物。
• 2)放射性废物的环境问题
• 反应堆定期排出的大量放射性,主要来 自两方面:裂变碎片产物(fission products)和反应堆中的其它材料受堆芯 强中子场作用产生的中子活化产物
(neutron acfiration products)Βιβλιοθήκη NH3/mg/L0.4
0.3 0.2 0.1 pH=8.2~8.5
0
20
25
30
35
4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水温/℃
水温/℃ 图8-2 未离解氨随水温的变化 长山电厂——库里泡水库,夏季
图8-3 未离解氨随水温的变化 徒河电厂——徒河水库,夏季
表示长山电厂的库里泡水库和陡河电厂的陡河水库内未离解氨 (NH3· H 2O)随水温升高而增加的情况。
十万人受到核辐射伤害,造成直接经济损 失数十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数千亿美元, 后患将影响一百年以上。
有专家认为,苏联境内将有两万五千人死 于核污染引起的癌症。
核废料的处理不当将造成辐射污染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德国宣布在2022年前关闭所有的核电站
我国应该发展核电吗?
中国核电厂运行和在建现状
北京 海阳 田湾
2 10 31
7 10 19
100 100 100
核裂变(nuclear fission) 链式反应(Nuclear Chain Reaction)
核能利用的诞生
1939年梅特纳在研究铀核裂变时发现,当把裂变碎 片的原子量相加起来时,发现其和并不等于铀的原子量, 而是小于铀的原子量。弗里施在做用中子轰击铀的实验 中,观察到每当中子击中铀核时,异常巨大的能量几乎 把测量仪表的指针逼到刻度盘以外。铀核分裂产生的这 个能量,比相同质量的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大几百万倍 以上。梅特纳认为在核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质量亏损, 这个质量亏损的数值正相当于反应所放出的能量,并且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算出了每个铀原子核裂变时 会放出的能量。爱因斯坦的这个质能关系正确地解释了 原子能的来源。就这样,人们发现了“原子的火花”, 一种新形式的能量。这个能量就是原子核裂变能,也称 核能或原子能。
• (3)其它污染物及酸雨 • 气体废物中硫氧化物数量最大,苯并(a)芘 最毒。
2 核电站与环境
1987年底,核能在全世界能源中所占的比重为8%, 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1%(见下表)
年份 石油 煤 天然气 核能 其他 总计
1979 2000 2020
43 29 11
28 28 26
20 23 13
8.2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1 . 化石燃料的影响
煤炭 1.矿井地表沉陷 2.露天开采占地 3.酸性矿井水 4.矿井瓦斯(CH4) 5.煤炭贮运中的污染 6.洗煤厂排放水 7.煤矸石:采煤过程和洗煤 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煤伴生废 石。 8.煤炭的液化和气化(见表) 9.煤炭燃烧中产生的污染
洗煤厂排放水
按对环境的影响分: 1、环保型能源(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 (潮夕能、水势能)、氢能、天燃气、乙醇等。 2、非环保型能源:煤、石油。
风力发电机
太阳能热水器
二、世界能源消耗情况
1.世界能源消耗情况
无烟煤 烟煤 标准量/1021J 年限 实物量/105Mt 7.11 比重/% 57.2 19.8 4.58 209 3.28 13.3 石油 5.64 45 1.35 16.2 天然气 5.00 52 128.9× 1012m3 14.5 100 总储 量 34.6
能源结构的变迁
而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却在与日俱增。例如主 要能源形式之一的电力消耗逐年增加。根据统 计,人口若每30年增加一倍,电力的需求量每 八年就要增加一倍。 于是,20世纪末,能源结构开始经历第三次 转变,即从以石油为中心的能源系统开始向以 煤、核能和其它再生能源等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转变。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核能的比例将 不断增长,并将逐步替代石油和天然气而成为 主要的大规模能源之一。
• • • • • • • • • 在洗煤过程中,一般 洗选一吨煤用水量4-5 立方米,因选煤全国 每年排出的选煤废水 就有4000万吨。 此外,露天煤场煤炭 装卸时所用的降尘洒水、 煤堆自燃时灭火用的水、 如未做过处理流入江河湖海都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石油
1.石油开采造成的污染 2.石油运输与储存中的泄漏与燃烧 3.石油加工中的污染 4.石油及石油产品燃烧产生的污染
• 核聚变放射性污染等环境问题少很多,如 氘和氚之核聚变反映,其原料可以直接来 自于海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 可控制核聚变方式:超声波核聚变、激光 约束(惯性约束)核聚变、磁约束核聚变 (托卡马克)
3 水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水库建造的过程与建成之后,对环境的影响:
1.可能诱发地震 2.改变生态环境 3.影响气候 4.泥沙沉积和水质改变 5.社会问题
原子弹与氢弹——核能的直接体验
• 原子弹:
它是最早研制出的核武器,它是利用原子核裂变 反应所放出的巨大能量,通过光辐射、冲击波、 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电磁脉冲起到杀伤破 坏作用。
• 氢弹:
又称热核聚变武器,它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 等轻原子核的裂变反应,产生强烈爆炸的核武器 。其杀伤机理与原子弹基本相同,但威力比原子 弹大几十甚至上千倍。
核能 (nuclear energy)
• 1945: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 1951: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 目前,31个国家拥有439 座核电站,供应17%的世 界电力.
1945: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此弹 重4082公斤,弹长3.05米,弹径0.711米,装料为10公 斤铀235,当量为1.25万吨,因为该弹细长,被称为 “小男孩”。原子弹造成了死亡7.1万人,伤6.8万人, 遭到破坏的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破坏建筑物5万余所。 在距离爆炸地点约200米的半径内,高温及炫目的光线 使周围的一切东西被烧毁或者褪了颜色,强烈的冲击波 把烧焦的人体和物体溅到墙壁上。一座繁荣的城市瞬间 变成了烟雾弥漫的废墟。
Shanghai
大连
秦山 三门 宁德 福清 防城港 阳江 昌江 台山 大亚湾
运行(13) 在建(28)
可控核聚变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 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和欧盟6 大ITER成员国2005年6月28日在莫斯科敲 定法国的卡达拉舍(Cadalache)为可控 核聚变反应堆建设地,这一为期30年、共 计投资将超过100亿欧元的国际超大型科 学合作项目很快就将正式启动。
• 3)反应堆的安全问题 • 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反应堆都是轻 水堆,功率一旦过高,核裂变反应就变弱, 功率自动复原,或由操作人员通过调整使 功率复原,即便操作人员未发现,紧急停 堆装置也能实现自动停堆。
核能的缺点——呼唤人类技术进步
如果核能发电厂发生爆炸就会放出大量的辐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 已有近万人死亡,
(1)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 交通工具数量的增加,世界能源的消耗速度急剧增加。 (2)发达国家能耗很大,尤其是个人能源消耗水平越 来越高。 (3)因此造成世界能源生产的增长率远大于人口的增 长率(数据)。 (4)目前世界上消耗最多的能源是石油,由于发达国 家工业发展很决,石油消耗量很大,致使石油消耗的 比例增加。改变了 20世纪60年代前以煤为主要能源的 局面。
燃煤发电厂
炼油厂
西气东输
一、能源的概念和分类
能源是指可能为人类利用以获取有用能量的各种来源, 如太阳能、风力、水力、蒸汽、化石燃料及核能、潮汐能 等等均可称为能源。 可再生能源:水力
常规能 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 天然气 一次能 源 源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生物能、风 新能 能、 地热能、海洋能 源 不可再生能源:核燃料 二次能源:电力、焦炭、煤气、沼气、蒸汽、汽 油、柴油、重油、氢、激光
原子弹“小男孩”
核电站对环境的影响
1)慢性辐射的影响问题
2)放射性废物的环境问题
3)反应堆的安全问题
1)慢性辐射的影响问题
核电站对人的体外慢性辐射影响,在反应堆的密度
还不很大的时候,可以暂时不予考虑。但是,由反应堆
和核工业前处理和后处理车间中释放的少量放射性,通
过水或空气特别是食物链的放大效应,会造成人体内的
4)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
燃料中的碳转变为二氧化碳而进入大气,从而导致温 室效应,改变全球的气候,危害生态系统。
(2)热污染 热污染首先使水体各类无机氮含量都增加。原因是水温升 高使藻类的繁殖加快和固氮藻的固氮速率增大。
0.24 0.20 未 离0.16 解 NH3/mg/L 0.12 0.08 pH=8.0 0.04 pH=8.5 0.8 未 0.7 离 0.6 解 0.5
世界能源资源(1992)
2.世界能源消耗趋势
4.能源结构的变迁
历史上,伴随着新的化石资源的发现和大规模开采与 应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经历了数次变革。 18世纪的以煤炭替代柴薪。
19世纪中叶煤炭已经逐渐占主导地位。 20世纪20年代,随着石油资源的发现与石油工业的发 展,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第二次转变,即从煤炭转向石油 与天然气。 20世纪60年代,石油与天然气已逐渐称为主导能源, 动摇了煤炭的主宰地位。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开始动摇了 石油在能源中的支配地位。以此同时,大部分化学能源的 储量日益减少,并伴随着许多环境污染问题。
100 硅藻 藻 类 的 相 对 比 例 %
绿藻 50 蓝藻
/ 20 25 30 35 40 图8-4 藻类种群结构与水温的关系